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

2022-11-26 01:49姚睿祺陶诗怡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苦参心神黄连

陈 颖,姚睿祺,张 瑾,陶诗怡,黄 力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 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北京 100029)

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类型,包括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长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且抗心律失常药本身具有导致心律失常作用,甚至增加死亡率[1]。中医药治疗注重辨证施治,对于本病具有整体调治优势[2]。本病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黄力老师认为,其病机多责之于胆郁痰扰、痰火扰心。治疗上善用温胆汤化裁,从“痰”、“火”出发,兼顾脏腑、气血关系,疗效显著。笔者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总结临床经验,现将其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认识

心悸的病理性质当属本虚标实,标实者以痰热为主,本虚者为心之气血阴阳虚弱。老师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疾病的证型亦较前有明显不同,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以痰火扰心型多见。从临床观察来看:第一,饮食结构方面,现今社会人们多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煿之品,又喜服性热温补之物,素体阳盛热多,中焦食滞内停,蕴湿生热,久则灼津为痰。第二,生活环境方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加,大气环境污染,人们多情志不遂,肝胆失其条达,胆失疏泄,木郁克土,终致胆郁痰扰。第三,随着脑力工作的比重上升和电子产品的普及,现代人常有思虑过度、久视熬夜的情况,日久则暗耗心血,心神失养。

综上三点,一方面痰随火生,火引痰行,痰火相合,上干心宫,可有心悸怔忡之症,且以心率增快、脉数等热象为主;另一方面心血久耗,心神失养,可使疾病久虚不复。两者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难以治愈、容易反复的根本原因。而从预后上看,心主血脉,又主神明,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者,胆郁痰扰,壅遏心气,血行失常,必有血脉瘀阻,心神受扰,双心俱病。

2 化裁温胆汤论治要点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现代临床所用温胆汤乃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所载:陈皮三两,半夏二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一两,竹茹二两,枳实二两共为粗末,每服四大钱,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方中半夏为君,辛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清心除烦。陈皮、枳实皆辛苦之味,一温一凉,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以生姜兼制半夏毒性。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故临床上老师在此基础上化裁治疗本病,疗效可观。

2.1 病证结合,重视中药单药特点及现代药理作用

本病病位在心,临床上老师多围绕心经痰火来选药。第一,仿黄连温胆汤之意,临证时多加用苦寒之黄连。黄连,主归心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既能入心经以直折火势,泻心火而除烦,又可入胃经以清胃热兼而燥湿,防止邪热炼液为痰,契合“痰火”之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3,4],机制可能与其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阻断α 受体、改善炎症状态等多方面有关[5],可有效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率变异[6]。第二,常加入甘松、苦参二药,与黄连相须为治。甘松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之功;苦参味苦,性寒,主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燥湿之功,热清、脾健、痰湿化。且现代研究发现,二者有效成分均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7]。

2.2 治实不忘其虚,养心健脾并行

临床上部分患者发作时,常感心悸、胸闷、气短,不发作时也常常惕惕不安,坐卧不宁,神疲体倦。老师认为,此类患者多责之于长期精神紧张、脑力活动强度大,思虑过度、久视熬夜,日久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故见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脉细数等表现。在组方时多顾护后天之本,加用党参、太子参等具有补中、益气、健脾之效的中药,一则助化痰湿,二则助运生气血。痰湿得化,气血得生,心血得充,心神得养,其症自平。

2.3 活血化瘀贯始终,防止双心俱病

心为血脉之主,心病必定殃及血脉而致血瘀,且本病又有日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心气壅遏,血行失常,血脉瘀阻,心神受扰,最后导致双心俱病。故临床用药时,老师多配以丹参、元胡等中药。丹参、元胡味苦通泄,二者均入心、肝血分,善通血滞,相伍为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力强,可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此外,老师临床选用活血药时重视分级用药原则,常根据病人病情,灵活选用破血逐瘀的三棱、莪术;活血通络的全蝎、乳香、没药、桃仁、红花;行气活血的川芎、郁金、延胡索、降香;活血利水的益母草、泽兰、琥珀;养血活血的丹参、当归、鸡血藤、鳖甲;凉血活血的牡丹皮、赤芍、丹参等。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心房颤动使用抗凝药物的病人,老师则避免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以避免影响抗凝药物的代谢,从而增加卒中及出血事件的风险。

心主血脉又主神明,故心气壅遏、心血瘀阻扰乱心神所致的心悸不安、易惊不眠,辅以镇心宁神,多加用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琥珀等。但因本病多迁延反复,心神多失濡养,故老师在遣方时兼顾心神的养护。偏心阴血亏虚者多参入十味温胆汤之意,加用炒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等以养血安神;偏心气虚者多选人参、茯神、远志等以宁心安神。此外,长期反复发作者多见心悸、焦虑、抑郁等症,老师临证时多在原方半夏、陈皮燥湿健脾化痰的基础上加用具有条达肝胆气机、调畅情志、解郁安神的八月札、合欢皮、玳玳花等以防双心俱病。

3 验案举隅

患者女性,77岁。主诉:间断心悸1年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伴头晕,自数心率60~70次/min,伴间歇10 余次,晨起多发。遂于我院查24h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平均66 次/min,最大心率80 次/min,最小48 次/min,室上性早搏18295 个,部分伴差传,有92 阵室上速,372 次成对室上早,63 阵室上性二联律,1188 阵室上性三联律。服酒石酸美托洛尔、心律平、麝香保心丸及利舒康胶囊等药物均无效。甲功、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无异常。2016年2月16日初诊,患者乏力,偶头晕,饭后困倦,纳食较前增多,小便黄,大便可,眠可,心悸时偶有饥饿感。舌暗苔白微黄腻,脉沉滑略数。中医诊断:心悸,辨证:痰湿化火,内扰心神证。治法:化痰和胃,宁心清火安神。处方:温胆汤加减。竹茹12g、法半夏20g、陈皮12g、茯苓20g、枳实15g、党参15g、苦参5g、黄连10g、干姜10g、远志15g、甘松15g、元胡15g、炙甘草10g。7 剂,日1 剂,早晚温服。

2016年2月23日二诊,心悸减轻,但仍感乏力、困倦,舌暗苔腻,脉弦结代。痰浊少去,胃气尚虚,予前方苦参改15g、炙甘草改15g,去黄连,加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生黄芪15g、三七粉6g冲服。14剂,煎服法同前。

2016年3月8日三诊,已无明显心悸发作,眠可,时头晕,纳可,便调。处方:前方去竹茹、枳实,半夏改15g、炙甘草改20g、苦参改20g,加红景天30g、紫石英30g先煎。煎服法同前。

患者于我科门诊随诊1年,至2017年2月21日于当地医院复查24h 心电图示:室上性早搏已减少至181 个。嘱定期复诊。

本案为痰火扰心型心悸的典型病例。患者老年女性,脾胃虚弱,纳运失常,痰湿蕴结,日久化火扰心,心神不宁,故见心悸。脾胃虚弱,痰湿内阻中焦,气机不畅,困阻清阳,故时见头晕,饭后困倦尤甚,苔白微黄腻、脉沉滑略数均为痰湿内阻,蕴久化火的表现。四诊合参,辨证其为痰湿蕴结日久化火,内扰心神所致。治宜化痰和胃,宁心清火安神。方以温胆汤加减。首诊加用苦寒之黄连,燥湿化痰,清心降火。且与苦参、甘松、元胡等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单药同用以缓解心悸症状;加干姜以温脾阳助运痰湿,以杜生痰之源;党参益气健脾以生气血,助化痰湿。二诊患者心悸减轻,但仍感乏力、困倦,舌暗苔腻,脉弦结代。痰浊少去,火热已清,但脾胃气虚,且有瘀血之象,故去苦寒之黄连以顾护胃气,加用益气之黄芪、活血之三七粉,同时予以生龙骨、生牡蛎等重镇之品以安心神。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调整原方药物用量的基础上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又加用红景天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紫石英以镇心安神。此后患者门诊随诊1年余,病情稳定无复发。

猜你喜欢
苦参心神黄连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不一样的“双黄连”
庄子德论的内在理路
含漱苦参茶止牙痛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小矮子”黄连
良药苦口话苦参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