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的研究

2022-11-26 01:54杨卫辉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培育

杨卫辉,谭 梅

(1.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当前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倡导积极引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风气,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一个课题,这直接关系到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时,也为如何建设好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者队伍指明了正确的奋斗方向。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是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为:“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而面对我国现在的生产服务一线,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它是实现优良制造的基石。职业院校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把发展和弘扬工匠精神列入人才培养规划中来,在学生入学后,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让学生学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也掌握专业精神的精髓,成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基础,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高超技艺水平,又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既能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岗位需求,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我的技能型人才,是现在摆在所有职业院校面前的历史责任。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职业教育在专业技能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受教育者具备“工匠精神”。 敬业、创新、创造是工匠精神的精髓,这也与职业教育的理念相契合。

在这样背景下,围绕职业教育专业能力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和探索十分有必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养大国工匠,事关国家长远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工匠的任务,职业教育应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1],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具体化,将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工匠精神”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面对将来毕业后实际工作岗位不再无所适从,同时让企业对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从专业技术能力到职业素养、职业态度都满意。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

工匠精神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个人成长成才、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2]。

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品牌意识,对产品进行精心打磨,激发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的热情,以企业中劳模和工匠的团队为载体,及时总结提炼出在生产实际过程中的发明和创造(保护职工的知识产权),提高产能和质量。提高我国中高端产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技术创新和行业进步。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让职工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真正实现我国制造业从量到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营造工匠精神的培养环境,促进文化再造,传承劳动精神,让社会重拾失落已久的工匠精神,让劳动者得到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和社会尊重。进一步提升未来新蓝领群体的成长与发展的层次,同时提升学历和技能,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与时俱进,完善技能培训、技能传承、技能更新。

二、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但在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模糊

有些学生和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理论教育,对专业技能教育却极为轻视,认为上职业院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只是去学一门手艺,孩子学完手艺后,无非就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工作不太体面。或者有的学生思想里干脆就是到职业院校混日子混几年,混个毕业证,毕业后找个工作。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选择功利心强

工匠精神是超越重复劳动、机械性劳作中的非功利性精神,当前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有很多学生比较功利,首先看重的是薪资情况,只要工资高,劳动形式可以忍受,不考虑自身职业的后续发展,只有5.38%的学生,对重复机械性的劳动有不同的看法,当其阻碍自身职业发展时,会调整工作。现在很多学生对于工作环境也比较挑剔,对于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的工作岗位,虽然工资条件给得比较高,但是很多学生也不愿意从事相关工作。在调查中,职业价值感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很重要,但只有45.78%的学生在职业价值感和高工资产生冲突时,选择职业价值感。

(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要求较低责任感缺失

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来说,崇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研究团队整理调查问卷后,可以看出:不关心职业道德的学生只有8.17%,其他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关心的,有过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学生占比达到10.35%。看到其他人违反职业道德,不闻不问或者情况严重会制止的学生占比分别达到4.84%和14.51%。当前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的学生只达到84.02%,而对于另一部分不认可或想换专业的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难度相当大,多数人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这样就不可能让其对所学专业产生归属感,更不可能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 在调查中仅有23.51%的学生能够对所从事的职业完全负责,所以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困难重重。

(四)学生的吃苦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够

职业院校中大部分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多数都认为家里就一个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娇惯,怕孩子受苦,大多数责任都由自己来承担,导致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和工作中,不能吃苦,创新能力也不强。许多的学生升入大学后,不愿接受家长和老师的管教,随心所欲,不想学习,只想享受,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对自身职业技能学习十分消极,这充分反映出职业院校大学生中的工匠精神培育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五)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教学中融入不够

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某种专业技能在课程中和教学中的训练,而轻视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中,企业的体制机制和职业标准的培养,甚至把以上课程内容边缘化,影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策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不断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课题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培养已经和中国的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了,“工匠精神”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努力探索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提升学生将来成为大国工匠所具备的潜力。

(一)打破传统认知,在职业院校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蓝领也能成为大国工匠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积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不仅是“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还因为工匠精神对于培养高水平、高技能人才至关重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工匠精神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竞争力。对于存在“工匠精神”没有必要或者可有可无这种思想的学生,学校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督促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敬畏之心,提升其职业素养。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线的技术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展,也能成为一名大国工匠。

(二)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联姻

每个院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非常深远,把我们的教育文化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同时从企业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工匠精神进行提升和改造,探索适合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让日常的校园广播、网络平台、景观、文化长廊、各类信息群等校园文化媒介,激发学生强烈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责任心、敬畏心、忠诚度,让学生对工匠精神,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三)建设和培养一职具备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具备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要想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难度很大,所以还需要职业院校先对自身的师资队伍进行相应的培养和调整,让工匠精神先在自身的师资队伍中开花结果,同时职业院校要对这样的教师做一些政策上的倾斜。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同时也要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不断的认真细致打磨,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塑造精品学生,真正做到德艺双馨、言传身教,弘扬工匠精神。

(四)创办具有鲜明工匠精神特色的专业课程

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相对较少,课程改革后多数课程都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有些课程也只是走走形式,没有深入。专业课程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在院校掌握一技之能,还要让学生能够对专业产生敬畏,对岗位产生热爱,使学生更能满足岗位需求,通过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团队的整合与创新,实现专业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价值引领一体化的教育目标[3]。俗话说爱岗才能敬业,敬业才能守业,守业才能通过自己孜孜不断的研究和追求达到大国工匠的水平。

(五)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深入挖掘校企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以企业的产品或企业的相关技术、规定、章程等,大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人员、文化来大力培养企业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找到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融合的最佳点,养成学生学习技能、崇尚技能、专精技能的良好训练氛围,引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人们对传统的职业教育进行改观,彻底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让职业教育成为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排头兵。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培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工匠神形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