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需要找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映射点,基于专业,寓于专业,融入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等理念,以课程思政引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教育发展道路与时俱进的表现,有效开展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活动,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学课堂的主阵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助力学子成长成才,在所教授各自的课程中才会“耕种好这一方田,守护好这一段渠”,让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犹如“盐溶于水”般润物无声地滋养学生的心田。
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实践教学内容中,要找到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把思政元素自然地渗入到专业实践课程中。以“普通话语音”专业理论知识内容为载体,创新实践教学活动,拓宽课程思政育人渠道,教会学生做事,更教会学生做人,这是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按照本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统一在大一开设,是专业课中的基础课程。使用标准普通话,流利表达是空中乘务类专业的教学目标之一,按照其空中乘务行业特点,它是一个需要和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乘客交流服务的行业,因此,空中乘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就是能够用标准且流利的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交流和服务工作。
“普通话语音”整体教学内容分为普通话语音概说、语音发音器官与发音原理、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声调与音节结构、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以及读音问题辨析、普通话声韵母的拼合关系、普通话水平测试流程及真题练习、普通话语流音变等章节。
通过学习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讲练结合,明辨是非,分析语音活动的优劣能力。观点鲜明地完成命题说话,通过普通话测试标准。
通过系统学习,能够正确辨读练习,日常交流过程中顺畅且准确地使用普通话,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还可以有情感地朗诵文艺作品,能够运用标准普通话进行当众朗读或演讲。
通过学习树立使用标准普通话语言的信念,培养学生热爱国语的情怀,展现文化自信,在公众面前能够展现其语言魅力。
在“普通话语音”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应将思想政治元素和普通话课程内容有效结合,让课堂内容有温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品格。
思政元素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实践内容中,根据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职业特点,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爱国精神等思政映射点串联成一条条主线,不是简单地拼凑,最终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空乘乘务专业的学生来说,为国民乃至世界友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梦想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是他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
1.融入古典诗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篇幅短小而富有韵味,展现了普通话所特有的韵律节奏和声韵美,从中华古诗词热看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教学素材。教材中涉猎一部分经典中华优秀古典诗词,同时可根据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当下发生的时态变化所涉及到的诗词,扩充为普通话语音的训练材料中,让学生不仅锻炼古典诗词的发音以及韵律变化,同时领悟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练习古典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3]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教材中的经典诗词结合教辅书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备课,将著名诗人简介、相关视频资料等预习内容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现,让学生在愉悦的赏析诗词中有意境、有技巧地朗诵,从而发自肺腑地抒发对诗人、诗词的赏析之情。
2.融入时代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教学要与时俱进,首先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丰富授课内容,与时俱进,为同学们选取彰显时代精神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进行诵读练习。空乘专业学生学会良好的与人沟通技巧,提供优质服务,言语中更要彰显文化自信。例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上集体献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他们在献词中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感悟,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矢志不变!”激励无数华夏儿女。课堂上,笔者带领学生们开展《强国有我,奋斗青春》演讲主题活动,同学们结合未来的职业愿景慷慨陈词。课下同学们纷纷感慨,作为强国一代新青年,必须要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奋发有为,努力拼搏,脚踏实地,创建自己的人生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课堂实践反响强烈,起到了较好的思政育人效果。
3.结合学校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工欲善其事,必先学其艺,培育大国工匠必将先重视工匠之师。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工匠之师,兴大国工匠,必贵师而重傅。[4]作为高等院校,尤其是承担职业院校师资的师范类院校,充分挖掘工匠精神,作为教学内容题材是我们的使命担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是做事的态度,挖掘思政元素应结合学校特色开展,本校正是打造大国工匠之师的摇篮,构建大国工匠培育体系。“普通话语音”是口耳之学之艺术,“00后”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学习态度较为认真严谨,学习积极性较高,笔者充分结合学校职教特色开展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的优秀作品融入到课堂中带领学生诵读,并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4.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作为高校教师,守住课堂主阵地,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实践教学课堂中,让厚重、鲜活的抗疫素材发挥育人作用,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教学任务。[5]
2022年春,吉林省爆发了大规模疫情,面对每天激增的数字,社会面停产停工,学生们采用线上授课学习,新媒体背景下专业教师借助多元途径和渠道,熏陶和塑造学生的抗疫精神,有效提炼正能量信息。笔者为学生选取了抗疫新闻素材进行语音表达的训练,融入“感动中国”“身边的感动”“吉林好人”等人物故事,在创作准备中,学生们在播读稿件前,对即将播出的新闻稿件进行充分的备稿,对一些时政类的新闻稿件,明确了解掌握其政治含义,对一些励志的人物专题,把握好感情基调,将伟大的抗疫精神写入课堂。
1.利用互联网平台,尝试翻转课堂。利用学习强国、云班课、喜马拉雅等学习App,使学生多听多练与时俱进的、具有时代主旋律的题材作品,如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神州十三成功发射、建党100周年等题材,进行播读练习。学生在上课前完成老师提前布置的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资源录制音视频资料。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热议的话题,开展命题说话练习,命题分为开放式和闭合式话题,充分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树立学生当众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同时也充分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对发言者的发音问题提出建议或者意见,课堂中教师结合知识点进行适时点评、示范、指导。
2.线上线下无缝融合,开展模块教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积极配合学生在课下开展校园版《我是演说家》《朗读者》等校园文娱活动,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在48学时/学期中,将会有8~15学时开展模块教学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现所学内容,锻炼普通话语音发音,同时展现自我舞台自信和民族文化自信。
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启动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网络互联网互动优势,运用新媒体育人优势,利用云班课等教学资源将“普通话语音”实践教学在课堂中论证创新。笔者带领学生在疫情线上教学过程中,结合积极心理学写作疗愈方式进行“我的抗疫日记”声音创作,很多学生将自己的音频作品上传至喜马拉雅、荔枝等App新媒体平台,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块教学方式陶冶了学生思想道德情操。
基于OBE的教学理念,考核方式也相应作出了探索性调整,趋向多元化。该课程属于考查课,考核方式采取全过程性考核,以往的考核方式采用“考勤(10%)+平时练习(40%)+结课作品(50%)=期末成绩”的模式,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本门课程的考核过程中,仍采用全过程性考核的方式,但考核的模式和标准发生了变化,将模块教学中体现的思政教育映射点列入考核体系中。
借助蓝墨云班课的多项功能,该课程的考核调整为“考勤(10% )+ 课堂表现(20%)+模块1实践项目(30%)+模块2学科获得感(20%)+模块3参赛奖励(20%)=期末成绩”的模式,考勤中思政映射点体现在责任、态度等,考核人会严格按照出勤记分统计核算;课堂表现的思政映射点体现在严谨、认真等个人品格、职业社会道德等;模块1实践项目的思政映射点体现在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组织协调、专业技能等综合考查;模块2学科获得感是以学生为主体,意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模块3是学科参赛奖励,属于额外加分项,如学生在本学期内结合本课程参与校内外的学科竞赛类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可直接获得期末免试机会。
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将采用课堂上答疑解惑、团队合作、完成学业等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创立场景化教学:主题活动结合课堂教学方法,动态过程性评价,为语言艺术课赋予文化意义和美育意义,实现课程思政整体目标。在课堂版“我是演说家”模块教学中,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热情高涨,积极准备演说稿件,课堂上展示环节精彩纷呈,彰显了大学生的素养与情怀,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演说风采。
利用新媒体技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数字资源把思政教育巧妙渗透教学的全过程,抖音、喜马拉雅、学习强国等App都是学生们课堂上下常用的媒体软件,教学方法运用恰当,教学策略使用有效。
课程思政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而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内容是传播思政的载体,充分挖掘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做好课程思政根本问题。“普通话语音”主要教授的内容包括发音朗读练习和命题说话练习,适时将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个人品格(如何做人)、科学观(如何做事)以及所体现出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必然会在校园里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通过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实践教学探索,实现观念上的突破,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拓展现有普通话语音教学体系育人目标的内涵和外延,实则也是对“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改革的一项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