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2022-11-26 00:41周靓艳
今日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

周靓艳

(崇左市人民医院,广西 崇左,532200)

翼状胬肉具有较高发病率,有研究表明,全球该疾病总患病率为10.2%,我国患病率为9.9%,且呈地域差异,在西藏地区患病率高达27.2%[1]。其主要表现为局部球结膜血管呈三角形增生状态,并侵犯角膜,轻度影响美观,重度影响视力,主要应用手术治疗[2]。

据调查,手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感,缓解临床症状[3];而翼状胬肉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为目前入店,同时角膜厚度检测也逐渐应用在临床中,且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4]。

所以可得翼状胬肉治疗措施和发病机制很中,而近几年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发病机制包含细胞因子、角膜缘干细胞学说等,本文就近几年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

1.翼状胬肉的概念

近几年,国内外很多学者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为出发点,寻找治疗翼状胬肉有效、安全的措施;而翼状胬肉发病与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结果相关,在以往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常涉及职业、吸烟、环境等危险因素[5]。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无法根治该疾病,术中修复改变角膜形态,术后遗留较大创面,且对视力恢复有着一定影响,复发问题较为突出[6];中医则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与五脏相关,心通过手少阴心经与目相连,心邪热可干扰目;众人多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内生湿热[7]。并且该疾病还可分为原发性和复发性两种,其中复发性复发率高于原发性复发率[8]。

2.翼状胬肉发病机制

2.1 细胞因子与翼状胬肉 刘苍苍[9]等学者认为,翼状胬肉为一种翼状增生且侵及角膜的良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包含生物学、免疫学、纤维细胞学、细胞凋亡等;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通过与特异性受体趋化因子增殖诱导血管生成,并参与了较多血管新生性疾病发病过程;且正常组织结构简单,基质层细胞数量较少,而翼状胬肉的炎性细胞较多,纤维细胞活跃,可知细胞因子与翼状胬肉息息相关。林文静[10]等学者认为,紫外线在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很多学者认为,可能与紫外线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有关,且风沙、粉尘对发病也有一定影响。金伟平[11]等学者表明,当胬肉不断增长时,会产生刺激现象,影响面容,引发视力下降;而不断侵袭纤维血管组织为翼状胬肉形成的基础,而基质金属蛋白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参与到翼状胬肉的发展和发生中,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MMP-9 活性,预防细胞外组织的屏障受到破坏,且表明,血管抑素对翼状胬肉的细胞增殖具有较好效果。

2.2 角膜缘干细胞学说 刘振霞[12]学者认为,角膜缘干细胞可阻止假性胬肉和新生血管入侵,阻止结膜源性的异常增生,降低术后复发率,再加上显微技术不断进度,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可制备出来,为手术治疗和患者安全提供保障。周静[13]等学者认为,角膜缘干细胞具备更新和再生的能力,移植的存活率很高,对结膜上皮与屏障有着阻止作用,可避免胬肉复发和生长,缓解疼痛和局部炎症,当形成植片后,可促进角膜恢复,进一步达到修复效果。殷丽娜[14]学者认为,角膜缘干细胞为角膜缘的结膜、角膜、巩膜等部分,而翼状胬肉是因为患者眼部长期出现慢性炎症或遭受理化因素影响,破坏了角膜缘干细胞而形成,主要以切除术为主要治疗办法;而羊膜是一种异体生物,在患者应用中会受到排斥;同时研究表明,角膜缘干细胞可阻断新生血管入侵,降低复发概率。

3.翼状胬肉治疗措施

3.1 药物 张丽琼[15]学者认为,翼状胬肉临床常用手术切除为基础,并且联合自体结膜、干细胞等移植术,但除过手术操作,该类患者围手术期间还需用药,包含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代谢药物等;行翼状胬肉切除术之后数小时,会出现炎性反应,所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局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吞噬等反应,改善红肿、热、疼痛等症状;除了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还可抑制纤维细胞增生,阻断肉芽增生或粘连,预防复发。而脑苷肌肽为一种静脉制剂,对翼状胬肉尚未明确应用,所以尚待研究。柏晓倩[16]等学者认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抗菌作用较为理想,对炎症感染病菌可进行控制,且安全性高,耐药性低;普拉洛芬为一种非甾体类药物,对眼部应用效果显著,且抗炎效果理想,可抑制环氧化酶合成,安全性高,已被广泛应用;为了促使翼状胬肉术后复发得到预防,选择普拉洛芬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干预治疗,研究得出,联合用药安全性更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抑制组织增生,安全有效,效果显著。方延[17]学者认为,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期间,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角膜绷带镜效果显著。

3.2 手术 孙琳[18]学者表明,翼状胬肉治疗,需采用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其中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充分利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向心运动、克隆等能力,达到修复球结膜组织效果,减轻结膜反应,降低感染风险和复发率,安全性高。史先基[19]等学者认为,翼状胬肉与化学、免疫系统、遗传等因素相关,虽然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但因发病率较高,术后出现干眼症几率也逐渐升高,引起了医师和相关学者的关注;但若患者接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重建胬肉,促进角膜缘生理功能的恢复,缩短眼表结构,促进结膜屏障恢复。刘宇[20]等学者表明,翼状胬肉实际治疗期间,多为手术措施,但术后容易出现复发情况,单一切除不能促进恢复,无法保证并发症降低;羊膜为人体主要基底膜,存在的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都较高,可有效保证上皮细胞分化,避免细胞凋亡现象,在翼状胬肉干预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对羊膜采莲选取过程要严密,避免影响手术效果。王阳[21]学者表明,可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作为首选翼状胬肉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修复时间段,可严格控制复发情况,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不会出现排斥反应。王秋美[22]学者表明,采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可促进上皮愈合,促使结膜恢复,促进创面修复,减少疤痕组织增生情况,改善患者视力和散光度,复发率较低。马利晓[23]学者认为,翼状胬肉发病率较高,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不排除紫外线照射和风沙关系,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再生的来源,可避免新生血管侵入到角膜中,所以采取切除术、移植术联合治疗,从而抑制病变细胞的构成,降低并发症和复发,保证疗效。

4.小结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与角膜缘干细胞学说和细胞因子有关,其疾病对患者眼部造成较大损害,及时进行手术加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表现,促进疗效,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结膜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如何防治眼睑结膜结石复发?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