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玲
(衢州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
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新工科的出现。2016年,“新工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2017年2月,新工科建设被提上日程,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新工科”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提出就是我国当前工程教育对新变局的教育回答,新工科教育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当代并引领未来工程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这顺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需求,是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积极回应。新工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实现新工科建设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更是确保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其中,大学英语在新工科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在界定新工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阐释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在新工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并尝试构架大学英语阅读测评体系,以推动新工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一词由来已久。国内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也是成果颇丰。清华大学教授彭凯平强调“核心素养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是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到对人本教育的转移”[1]。欧盟在《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盟参考框架(2006)》 中涉及母语交流能力、外语交流能力等八个方面,侧重学习能力培养和终身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是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总结来看,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虽有差异,但其指导思想均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文底蕴的培养。在新工科背景下,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成为实现新工科建设的基本点和落脚点。新工科与核心素养的结合产生了新工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新工科核心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新工科为基础。“新工科是概念和理念的共融,是学科和专业的共通,是学科建设和高等工程教育的共进”[2]。新工科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强调立德树人、注重应对变化和塑造未来,并结合继承与创新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工科建设将推动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三个任务的融合。其次,新工科的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核心素养体系有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与新工科建设中强调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新工科核心素养为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改革理念和方向。最后,“新工科”和“核心素养”结合下的“新工科核心素养”为工程教育过程指明了发展方向。“新工科核心素养”推动着理工科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与创新。
在新工科和核心素养的融合和相互促进中,新工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界定为:新工科核心素养是关键品性和核心能力的融合,其中道德思想、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伦理道德构成关键品性;核心能力则是在工程情境中的行为,即通用能力、专门能力和工程能力[3]。
新工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品性和核心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相应的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推动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工科核心素养的道德思想、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伦理道德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一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为指导文件,提出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为通识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工具性符合新工科核心能力的内涵;人文性则与新工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品性相统一。大学英语学习如何在创新工程教育方式和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方面成为新工科建设的基础支撑,英语能力的提升成为重点。鉴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设想以及战略布局构思,英语能力的高低对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首先,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与新工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能力涵义一致。大学英语的工具性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大学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拓展,目的是在中学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第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专门用途英语为学生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提供了知识储备。新工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能力在学习能力尤其是外语交流能力方面的需求可以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推动和实现。
其次,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特征符合新工科关键品性的内涵。第一,大学英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大学英语课程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阐释能力,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服务。这一人文性与新工科核心素养一致,强调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
第三, 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关键的一环。阅读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获取外部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2018TESOL中国大会上海宣言”强调对英语阅读素养和推进外语教育信息化的培养。阅读素养是许多国际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全球背景下阅读能力的作用已经从信息获取转变为对个人认知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阅读能力更加强调阅读的社会性和趣味性以及终身阅读观的重要性”[4]。为使新工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应结合新工科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英语的阅读能力,来开拓国际化视野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总之,新工科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品性与核心能力的相互关系在大学英语兼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中得以体现。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有助于新工科核心素养中核心能力和关键品性在最终行为上的表达。这一最终行为的体现正是新工科核心素养在具体情境中的表达。大学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新工科核心素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阅读是知识获取和积累的重要手段,更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测评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教学活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动态化的关联追踪。
首先,测评体系与教学相融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倡导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外语能力的测评体系建设在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得以明确。《实施意见》指出测评体系需以外语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建设科学化、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测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教学计划、教学策略等对教学的评价指标在阅读测评体系的创建中有指导作用。
其次,测评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交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扩大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和提升教学模式,使英语学习实现个性化、随时随地、主动式的发展。也就是说,测评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实时记录和分析功能,随时记录和检测学生的相关学习情况。
最后,测评体系关联追踪评价。评价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评价系统不是对学习结果的一锤定音,而是对学习过程的关联追踪。追踪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学习过程改进和引导。
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有着大学时代之前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底蕴。阅读能力是中学时代英语学习的累积。在英语阅读能力目标和英语阅读能力标准的阐述中,《英语课程标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分别对不同阶段的英语阅读能力做出了对应达标的能力要求。其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英语阅读能力目标或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方面,为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测评体系构建提供了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可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推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序地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在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中,阅读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材料从基础到较高逐层加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更是细化了对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要求。相应的教学要求结合构建理据,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测评体系的构建就拥有了载体和可操控性,即利用在线阅读系统平台,借鉴测评模型,将测评活动介入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阶段性评价调整体系内容。
但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盲目行之,需要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只有以现有的能力累积为基础的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大学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制定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测评体系之前需要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现状、阅读行为习惯、阅读兴趣和欲望以及实际阅读行为,这些数据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对学习者的需求分析,认识阅读的本质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差距。
需求分析是在教学过程实施之前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展的一种差距分析,之后根据相应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为“以工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正是在“新工科”的指导下实施教学。在笔者所在学校,2021学年共招收非英语专业工科学生973人,高考英语平均99.98分。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与其它学科相比较低。此次关于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方面的学生需求分析针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自评、阅读兴趣、阅读欲望和阅读方法,提出十个相关问题,收回有效问卷543份,调查情况如下表1-6:
表1 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自评调查分析
表2 英语学习者的阅读兴趣调查分析
表3 英语学习者的阅读欲望调查分析
表4 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训练需求调查分析
表5 学习者的英语阅读障碍自评分析
表6 英语学习者心目中的英语阅读能力重要性分析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对自己阅读能力的自我评定为较弱,理解英语阅读素养在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在兴趣方面,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有欲望和兴趣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其中阅读方面的最大障碍是词汇不足,认为具有个人欲望的阅读训练更有成效。
结合以上需求分析,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测评体系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词汇不足困难的情况下,根据个人职业规划中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欲望,进一步强化阅读兴趣和欲望。
在完成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后,就可以借助上述调查结果构建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测评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测评体系的基本框架
该框架基本构架包含七个部分,围绕需求分析这一基础实行六步法,即确定差距、教师计划、学生行为、效果评价、效果反馈和测评结果。首先,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确定学习者的实际能力与要求该有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其次,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推动下一步的学生行为。在此项评估中需要把教师的教学计划与学习者的学习计划相结合,确定长期与短期的预达目标,并根据目标标准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实现学习者最大化的参与度。在此过程中需要搜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确保学习者接触的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获取信息方法的多样性;再次,根据学习过程的效果反馈,给出专业的评价;最后,在上述过程之后给出测评结果,并提供合理的体系改进建议,实现动态的体系更新评价,以确保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测评即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又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5]。测评体系的构建能为不同阶段的教学、学习和追踪评价提供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测评体系的构建需以教学为基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动态化持续改进的追踪测评体系。
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均强调形成性评价在具体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形成性评价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可用于调整教学活动的反馈。刘建达教授指出评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学习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就是在确定学生水平、学习目标以及学生要达到目标需要做的事情三个要素中形成一个往复的循环[6]。为了确保上述测评体系的合理性,培养和强化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可以借鉴王学锋提出的“形成性评价反馈循环模式”[7]从教师计划、学生行为和效果评价来辅助该测评体系。
图2 形成性评价反馈循环模式
在这一循环模式中,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首先,教师确定循环模式中的起始点,即预定学习目标和方法介绍。其次,学习者根据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完成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掌握的学习技能,通过对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来实施个人学习行为。再次,通过效果评价对比预定学习目标和实际学习效果来确定实际学习效果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的比较结果可以通过教师、同伴或者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反馈来总结得出。最后,效果评价后的差距再次成为动态测评体系的起点。由此,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学习者的过程学习、以及相关的过程评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辅助大学英语阅读测评体系不断更新发展。
新工科核心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表现为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价值观维度的拓展。“学习能力是人才的能力维度,是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并能形成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8]。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不仅是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必要的学习技能。大学英语阅读测评体系的构建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交际和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形成跨界思维。新工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核心素养下开展的大学英语阅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还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测评体系,提高了学习者大学英语阅读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新工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构建有难度递增顺序的大学英语阅读能力测评体系对提高工科院校的英语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