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与“逆众”

2022-11-25 08:57胡建新
思维与智慧 2022年33期
关键词:许衡王戎言行

◎ 胡建新

“从众”与“逆众”,作为两种相反的心理趋向和行为取向,都有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一面,也都有需要否定和摒弃的一面。

“从众”,一般是指跟着大多数人说话、做事。当多数人的所作所为代表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一致时,“从众”自然就从对了。按照一般逻辑,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多,大多数人的言行选择的正确率通常比少数人的要高,因而也就值得去追随和仿效。比如,现实社会中遵纪守法、老实本分的总是大多数,而违法乱纪、奸猾狡诈的总是绝少数,在这个社会基本规律面前,每个人都应当“从众”,大多数人有为则为之,大多数人不为则拒之。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王戎识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曾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路边有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果子,枝条都被压弯了。小朋友们争相采摘,只有王戎安然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摘来一尝,果然如此。王戎不跟着小朋友去采摘李子,他信从的是那些知道李子苦而不摘果子的大众。这种“从众”,显然是建立在相信大多数人智慧和见识基础之上的理智行为。

然而,“从众”有理智和盲目之分。与上述理智“从众”截然不同的是盲目“从众”。媒体曾多次报道过哄抢事件:货车侧翻,物品散落一地,众人争先恐后地哄抢一空。由此可见,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或一定范围内,多数人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行为选择的正确做法,这时就不能盲目“从众”了。

元朝初年的集贤殿大学士许衡曾经过河阳,时值盛夏,烈日当头,饥渴难忍。

忽见路旁有无主梨树,众人争相摘食梨子,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之,许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种不“从众”,彰显了遇事有主见、不随波逐流的睿智和清醒。

同样是摘果子,王戎“从众”,许衡“逆众”,皆系是非分明、抉择正确之举。

现实社会中,有一种盲目“逆众”的人——大家这样说,他偏那样说;大家说好,他偏说不好;大家不干,他偏干;大家干,他偏不干——无论大家的言行是否正确,他总要拧着来、反着来。不客气地说,这些盲目“逆众”的人,既无知无趣无聊,又可怜可气可恨。他们言行上的消极、冷漠、逆反,大都源于心理上的狭隘、自私、自恋。

通常情况下,以大众的选择为选择,以多数人的取向为取向,往往就选准了、做对了。尽管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大多数人的智慧和经验终究要胜于少数人的智慧和经验;尽管盲目随大流、人云亦云是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的表现,但盲目逆潮流而动则是愚昧无知、玩世不恭的行为,终将被时代大潮所淹没、为社会大众所唾弃。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倘若盲目“从众”、随大流,很可能就从错了、随歪了。究竟该不该“从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不能盲目行事。

既然盲目“从众”和“逆众”都不可取,那么,凡事就应当独立思考,善于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和锐利明亮的眼睛去识别真假、辨别善恶,保持独立的人格,坚持恪守处事的大道。尤其是那些盲目“逆众”的人,更应抛弃阴暗心理和负面情绪,正视社会发展大势和大众审美取向,自觉融入时代大潮,做一个自省、自爱、自律的人。

(水犹寒摘自《讽刺与幽默》 图/槿喑)

猜你喜欢
许衡王戎言行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吝啬的王戎
王戎识李
区别
语录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心中不可无“主”
惊堂木
许家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