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25 19:40莫盈盈扶依婷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金融科技

周 雷 莫盈盈 扶依婷

(1.苏州市职业大学 商学院;2.苏州市职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3.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0 引言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作为互联网金融的2.0版本,我国金融科技产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发展迅速,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日益显现。同时,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对外输出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显著提高了我国金融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对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1]。为顺应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新趋势,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新增了金融科技等专业;教育部发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版),也将“互联网金融”专业升级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2]。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金融科技相关专业需要紧密结合技术应用和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探索培养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的路径。

1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基础

金融科技起源于国外,但在国内发展迅速,以互联网支付为代表的企业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行业发展相对优势突出,为技术输出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产业优势奠定技术输出基础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在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驱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因素,数年间从互联网支付等基础业态发展为大数据金融、智能投顾、保险科技等丰富多元的新金融科技形态,用户群体遍布城市乡村,交易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势,为技术输出奠定了基础[3]。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支持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落地,我国金融科技走上了健康合规发展的道路。数字人民币试点,特别是“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等数字人民币国际化项目的推进,也大大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结合中国金融对外开放、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经济政策,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出海”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期待,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1.2 专业特色助推人才培养

在本科教育层次,金融科技相关专业是经济学一级学科下文理兼收的特色专业,不仅录取分数较高,而且每年都有不少其他专业的学生经过选拔转入金融科技专业学习。在高职教育层次,金融科技专业建设在国内也历经几年发展,从金融管理专业到互联网金融专业,再到新专业目录中的金融科技应用专业,已初具雏形,一定程度上能满足金融科技行业对于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因此,金融科技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针对新时期行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新需求,在金融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课程体系设置基础上,根据金融科技行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将数字普惠金融、碳金融等前沿内容纳入专业内涵特色建设,并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提高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4]。

1.3 学情基础保障国际化培养水平

互联网金融专业(金融科技专业的前身)最早于2015年写入教育部专业目录,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本科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于2020年升级为金融科技专业;高职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也于2021年被金融科技应用专业所取代。截至2021年底,我国开设金融科技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185家,位列高校开设专业数量TOP100专业。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科技向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渗透,对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金融科技专业会受到更多学生的追捧。这要求学生学情基础相对较好,高考英语成绩也相对较高,具备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外语基础与学习精神。

2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借鉴国内外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高等院校金融科技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应重点提升国际化视野、搭建复合型知识结构、规范化技术技能培养,促进无障碍国际交流。

2.1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需要提升国际化视野

为金融科技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因此,国际化视野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第一要素,唯有具备国际化视野,才能实现战略层面的商务合作,互惠互利共谋发展。国际化视野包括但不限于了解并熟悉国际范围内的产业发展态势、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地方区域金融体系、国际以及地方金融科技相关的制度政策、区域经济特色、区域金融需求等。同时,国际化视野还应该具备大局观念,能够把握金融科技产业双向开放的新趋势,主动对接国际标准,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2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需要培养适应数字经济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为关键生产要素,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快速优化配置的高质量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具有共生共融的关系,两者共同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本身属于“金融+科技”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新兴学科,金融科技人才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知识,而且需要熟悉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而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而言,复合型知识结构还需要参照国际标准,补充完善国际通行的学术体系与规范表达,确保专业沟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标准一致的底层知识架构上,各类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要理解并掌握金融科技的本质、特征与内涵,了解不同国别对于金融科技的理解与认知,促进金融科技业务的国际市场开发与拓展。如某国际化金融科技公司发布的招聘公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招聘金融科技相关岗位人才100余人,协助与支付、保险等公司相关的业务合作与沟通,要求应聘者具备金融与科技复合型知识背景。

2.3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技能训练

金融科技需要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金融业务需求、提升金融业务处理能力。培养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国内通用技术与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熟悉国际相关技术规则、接口原理,训练掌握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技能,奠定国际化业务合作的技术基础,从而助推“中国优势企业”将相对成熟的金融科技产品或服务推广应用至海外,同时也有利于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完善中国解决方案。

2.4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无障碍国际交流能力

无障碍的国际交流是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重要底层能力。国际交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具有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商函、电邮等方式进行正式的商业往来沟通;二是具有顺畅的口语沟通能力,通过合乎情境的语言、礼仪进行业务交流、商务合作;三是了解不同国别背景的文化习俗,尊重文化差异及经济政治环境,通过合适的文化背景研究和沟通技巧,求同存异互通有无,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5]。

3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应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金融科技国际化产业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与探索。

3.1 对接国际标准,完善顶层设计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标准建设相对滞后,教育相关政策大多针对国内现实问题,与国际标准尚有差距。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在总结国内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考察、借鉴和对接国际标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考核机制,完善与金融科技专业建设关键要素相关的顶层设计。《悉尼协议》由西方多个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学会,于2001年6月在南非签署,解决了职业教育资格互认问题,目前主要认证的是工程技术人员(EngineeringTechnologies),参与国家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韩国、美国、新西兰、爱尔兰等。《悉尼协议》规范了工程和技术学科专业建设的标准、政策和程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可作为金融科技专业技术类方向国际化人才培养参照的标准[6]。

3.2 国际合作授课,促进通识教育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海外留学模块进行合作授课,促进专业领域国内外的通识教育。第一,通过设置留学学期,给学生提供获取中外合作院校双学位的学习机会。金融科技专业可以采取第一学年在国内院校进行双语教学,第二学年在国内进行纯英语教学,第三和第四学年赴海外学习的“三段式”学习模式,顺利通过考核则可取得中外双方院校认可的学位证书。第二,通过设置项目周,给学生提供海外参观学习、外教讲座内容模块,以此补充完善同类型课程的国际化标准学习。第三,设置海外企业实训模块,通过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研发适合学生学习周期的项目式学习方案,由行业导师带领学生进行技能类、工作业务类能力训练。第四,积极引进在线教育平台,拓展国际资源学习渠道。如引入Udacity、Coursera、edX为代表的在线学习平台,拓宽国际化教学资源获取渠道,丰富学生的国际化学习资源。

3.3 开拓国际实习基地,奠定就业基础

通过开拓国际实习基地,为学生实现海外就业奠定基础。海外实习基地旨在促进金融科技理论学习与技术技能训练的融合与衔接。第一,通过在产品运营、技术运维、营销策划、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商务拓展等部门轮岗,了解金融科技企业业务流程;第二,通过在具体部门跟岗,提高岗位相关技术技能训练;第三,通过外语工作环境浸入式体验,提升语言能力,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支付公司均在积极推动东南亚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业务开展,可与相关公司建立联系,针对海外业务需求建立实习基地,助推中国优势产业的海外落地。

3.4 广迎国际生源,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仅体现在培养国际化人才,还体现在为世界各国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欢迎、吸纳优秀的海外学生来华留学,促进中国技术、中国教育的传播与推广,深化高等教育国际水平建设。在教学内容上,展现技术进步、体现中国特色、结合国际标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教学形式上,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以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方法,更多采用小班化的教学,加强教学的互动。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留学生班开设了金融科技双语课程,课程专门介绍了中国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四大发明,包括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和网购,广受留学生欢迎与好评。有留学生反馈想把支付宝引进到非洲的故乡,推动当地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3.5 培养国际化师资,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培训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教学、站稳讲台,也是为了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世界各国教育理念不同,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也各有千秋[7]。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引进海外师资、外派国内师资赴海外培训等方式,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教师需持续增强专业素养,及时关注国际范围内金融科技学科的学术研究、前沿技术和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教师需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了解国内外领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授课实践,对接国际水平教学标准及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国际化教学效果。

3.6 认证国际资质,助推金融科技人才海外就业

金融科技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充分调研国际相关产业、行业通行资质证书,帮助学生获得“学历+资质证书”,掌握通往国际化人才的通行证。首先,需要明确在专业领域、国际范围内含金量高且认可广的资质证书种类及名称;其次,结合国内国际产业发展,选定适合学生考取的资质证书。在金融科技领域,国际通行的资质证书是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与FRM(Financial Risk Manager)。CFA,国内统称“特许金融分析师”,该项认证最早可追溯至1947年,70多年来CFA资格认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于全球各个金融行业,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职业资格认证,被全球170多个国家的雇主认可。近年来,CFA认证将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量化投资分析、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等金融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应用纳入考试范围,进一步提高了与金融科技国际化高端人才要求的匹配度。FRM,中文名称“金融风险管理师”,是享誉全球的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国际资格认证,由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风险专业管理协会(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设立,已经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与合规监管纳入了认证范围,而且加强了对风险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查,被全球主要行业协会与金融科技企业广泛认可。

4 结语

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开放型、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金融科技产业作为中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和对外输出技术的数字经济产业,也是高等教育中学情基础较好的学科,应积极承担教育国际化先行军的角色。通过对接国际标准、完善顶层设计、开设国际合作课程、拓展海外实习基地,培养国际化师资、认证国际资质等路径,提高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促进金融科技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满足金融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助力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国际化金融科技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