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砾文 田光灿
(河池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两大重点。随着时代的变革与新时代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入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使之更“接地气、见实效”。创新创业重在实践,因此也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加以价值引领,以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如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融通,达到二者协调发展,寻找适合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是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1)教育理念一致性。《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由此,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端正“三观”,即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使之逐步发展为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3]。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引,创新创业教育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实施途径,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其最终目的是推动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教育内容相通性。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信念教育、政治品德教育、个性化教育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通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4]。塑造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敬业奉献、团结合作等优秀品格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涵,两者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都围绕着学生自身品质的培养开展,两者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育人目标的达成。
(3)教育模式相互依赖性。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悠久,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在教育内容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但是在教育方式方法、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具有新教学理念的育人模式,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创造,传授的是思想与行为方法,同时具备主动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崭新的视角,提供了新的实践载体与教学发展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种教育模式有效地融合,相互借鉴,能够促进两者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
(1)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5]。大学生是国家创新驱动的重要人才支撑,高校需要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创新意识和能力突出的人才来承担这份重任。这要求高校必须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担当,端正创业动机,潜移默化地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创业者,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内在要求。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这表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国家对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坚定信心。唯有专业精湛、品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方可承受得住新时代的巨大挑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学校将坚持“三全育人”宗旨,与时俱进,将促进思想精神建设的思政教育与有效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贯通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形成协同教育体制,助力综合型人才培养,推动高等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3)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当前,大学生群体已呈现出思维活跃、价值观多元、职业意识突出等特征,大学生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实践,进一步开阔视野,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本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了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交流和自我学习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创业活动和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嵌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习者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处理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助于学生通过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世界主流思想理念,进一步明晰创新创业的实质,从而明确创新创业目标。此外,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减少创业初期因为阅历、经验的欠缺带来的挫败感,从而提升自信心。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对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要充分考虑地方高校的课程、群体等特征, 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实际,进一步探索与创新二者融合发展的工作制度,以保障融合发展的有序开展。
地方高校要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并紧随时代的步伐,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协同机制的建立健全。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打通学科专业壁垒,建立服务全局的新型教育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综合改革与发展计划、教师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之中。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资源配置、教学改革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地方高校发展的综合管理体系,并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机地融合并贯穿于专业培养的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之中,确立“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和责任,努力营造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协作、全员参与的教育新格局,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中,教育内容的整合是关键。
(1)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系统,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系统中的“思政元素”,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如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增加企业价值导向的案例,深入研究企业精神等课程内容,进一步充实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2)把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如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详细介绍我国在创新就业等方面的最新政策法规,并指导大学生学会辨识与把握创新机遇,勇于创新创业[6]。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蕴含的创新思维运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敢于突破项目的束缚,在创业活动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权。经过这些融入、消化与吸收双创内容的同时,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进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3)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将之贯穿于双创课堂和课程思政教学中。如河池学院所在地桂西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企业人文教育资源,“忧国为民、追求真理、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韦拔群精神等都和企业创业精神紧紧关联,将之整合在创业教育教学中,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
师资队伍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载体。地方高校担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老师普遍缺乏企业管理工作经历;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基本上由就业指导课教师以及学生工作人员组成,教学经历、实际创新能力等均亟待进一步提升,而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将主要精力倾注在本学科专业教育工作中,对思想政治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所以,建设一批思想理论素养高、实际创新能力强、具备创新创业教育实力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已经迫在眉睫。
(1)选聘具备思想政治教学基础和创新创业教育实际能力的教师,制订合理的能力提高计划,形成定期培训提高机制,拓宽教师的眼界、启迪老师的创新思路。
(2)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向“双师型”师资的转变。采取业务培训、骨干研修、企业锻炼等方法,进一步强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的相关创新实践训练,进一步增强师资的实践体验与实践创新能力,使思政课师资能够把管理学、经济法等教学内容,整合到当前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教学中,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3)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师资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促进创新创业师资与思想政治教育师资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采取教师联合申报课题、联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建立合作教学、彼此交流、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4)利用社会力量,选择有社会影响力,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校友或其他企业行家作为创新创业指导老师,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的重要补充,以弥补学校创新创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以实践为载体,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1)完善了“课内+课外”互补的实践教学机制。课堂内,把创新意识思维与理想信念教育、创业法治思想与法制教育、团队协作与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相结合,并通过形式多元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探究、研讨与合作、个案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处理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课堂外,则借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网络平台和双创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思政教学知识竞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现实热点问题,分析探讨国际、国内社会形势,提升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7]。
(2)构建社会实践资源网络平台的共享模式。把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学内容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把创新创业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把思想政治教学搬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培育勇于求真、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从爱国主义教育中了解革命历史、体验红色文化,学习艰苦奋战的革命精神以及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革命品质[8],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以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化,高校亟需对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在“课程思政”理念引导下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反之,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也要有机地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