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变教为学的策略

2022-11-25 13:52:04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丁在鹏
天津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运算理念小学生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 丁在鹏

教育在不断改革,当前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为此,教育部门倡导教师在教学期间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更多发表自身意见、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传授数学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此种背景下,“变教为学”理念应运而生,教师要对该理念进行探讨,科学将其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变教为学

“变教为学”倡导“教师少说话,学生多活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身主动性。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小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如学习能力不足、数学水平较差等,这些情况导致学生不敢主动与教师沟通。为此,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让他们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尽快实现“变教为学”。落实变教为学期间教师要在课堂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并且要做到以生为本。为此,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对待数学的态度,总结他们在数学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等。在实现变教为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高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彻底变教为学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教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明确自己在课堂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寻找合适的机会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变教为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只注重知识教学,而是开始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寻找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更应该抓住机会。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数学课程较难,而不愿参与其中。但是,当教师结合变教为学理念开展数学教学时,数学课堂的整体格局便会发生变化。为了充分突出学生的“学”,教师会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此期间有所收获。

(二)有利于改善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在调查期间会发现,小学生之所以对数学存在抵触情绪,一方面是因为数学内容较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数学课堂氛围较为紧张。教师在教学期间,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概念,他们会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助。但是,由于教学任务较重,教师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以会导致课堂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当教师结合变教为学理念进行教学时,他们的想法会发生改变,不仅会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还会改变教学设计,减轻教学任务。此种背景下,课堂氛围会发生改变,学生能在一个更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相关知识。在此期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充分提高。

(三)有利于实现数学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并不是单纯地改变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内容,想要实现教学改革,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以此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推动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改革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而变教为学理念便可以有效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因为教师结合该理念开展教育工作时,他们在教学期间的想法会发生改变,会注重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也会主动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此期间,学生能掌握更多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找到更高效的教学模式,这便充分落实数学教学改革。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变教为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忽视变教为学理念

教师对变教为学理念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后续数学教学的开展情况。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学教育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应该认识到变教为学理念的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数学教育工作。但是,在了解期间,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变教为学并不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该理念时,只是根据相关资料调整教学方法,认为只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便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这不仅会浪费教师时间,还会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短期内难以有效适应

教师想要落实变教为学,就要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期间,会突然改变教学模式,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从旁进行辅助。但是,他们忽视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小学生并没有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他们要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如果教师直接将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他们会因为难以适应而产生畏惧心理,这非常不利于变教为学理念的渗透,也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变教为学理念提倡减少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这里的学并不单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与同学共同探讨,一起学习。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此存在误区,他们认为要想充分落实该理念,就应该让学生养成自学能力。而实际上,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教师为他们布置自学任务时,他们很难自主完成。这种情况导致数学教学难以得到有效开展,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消耗,严重影响后续教学开展。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变教为学的策略

(一)学校注重宣传,加强教师了解

为了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变教为学理念,学校应该注重宣传工作,加强教师对该理念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变教为学理念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学校在宣传期间,可以先印发相关的纸质文件,然后再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研讨会议。在会议中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结合实际案例了解变教为学理念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此改变自己对“变教为学”的看法,甚至还会结合实际案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单纯开展研讨会议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在研究“变教为学”理念方面有所成就的专家,开展主题讲座,让教师通过讲座更全面地了解此种理念,为之后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引导学生适应,教师以导促学

小学数学教师直接结合“变教为学”理念开展教育工作,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作出调整,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并在此期间适当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了解发现,以导促学法非常符合当前教学需要。教师在使用此种教学方法时,可以在学生学习期间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从此角度来看,以导促学法刚好符合教师落实变教为学理念时的前期准备。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从教材出发,为学生讲解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习题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此期间,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理解小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原理。此时,教师便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往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差别和相似之处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认真对此进行思考,同时会结合自己以往所学的整数加减法进行对比。此时,教师再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对比价值的习题,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通过对比会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他们会在整数加减的运算原理上去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原理,从而进一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通过此种以导促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为实现变教为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鼓励学生互动,组织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期间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时很难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为了实现变教为学,教师可以从此角度出发,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如果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能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在利用此种方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与学生合作,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中抽离。数学课堂便成了学生的课堂,他们在合作期间,会对数学知识进行讨论,会共同探究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变教为学的目的。例如,以“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先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他们分组,四个学生为一组,分成六组,共同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学习并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六组同学根据随机抽取编号,去调查统计对应年级的人数,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制作条形统计图。”学生会在开始之前分配任务,有人去调查数据,有人根据数据绘制图表。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学生都会参与其中,并结合课堂中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深度学习。遇到难题时他们会互相讨论,共同解决,最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氛围会发生变化,学生会拥有更多学习自主权。而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则充当辅助者的角色,发现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才会出手相助。最终,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出色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也落实了变教为学。

(四)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能单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高效地学习。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让他们根据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尤其在变教为学理念下,教师要学会适当地教,并引导学生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制订学习计划是一件非常烦琐的事情,他们在制定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锻炼。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此种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实现变教为学。以“图形的运动”为例,此部分内容相对较为简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学生在此期间,会根据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整理学习计划。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先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些学生结合生活对图形的运动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制订了学习计划:第一步,预习教材内容,总结知识点。第二步,结合生活实际现象理解图形运动。第三步,习题练习,充分掌握位移、旋转的概念,加强知识了解。还有些学生,会从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制订学习计划。总之,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期间,会对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计划进行学习,并总结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之后,教师再对问题进行总结,然后进行进一步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以此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学生充当教师,实现变教为学

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课堂,它还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结合“变教为学”理念开展教育工作期间,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当“教师”的机会。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是非常神圣且庄严的职业,这一认知使很多学生对教师存在较强的敬畏心。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当教师,讲解数学知识时,他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其中。由于小学生能力有限,让他们讲解新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大挑战性,但是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会对典型错题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上讲台讲题。这样学生的态度会发生变化,他们会更有参与感。以“四则运算”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巩固复习时会布置大量习题,经批改后教师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错误题型。

每道运算题都有一些“陷阱”,很多学生容易马虎,导致算错。针对此,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上讲台讲解这些运算题,说明可能出错的情况,运算时使用的运算法则,是否有简便运算方法等。学生在讲解期间会发现,①和②有简便运算方法,前者可以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②则可以运用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而③则属于容易出错的类型,很多学生会在看到题目时忘记“先乘除,后加减”,最终计算错误。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教”,其实也是在让学生“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实现“变教为学”,首先,要了解此种理念的价值;其次,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保证教学正常开展;最后,根据教学发展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借助合作学习、制订学习计划,学生充当教师等方法实现“变教为学”。

猜你喜欢
运算理念小学生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有趣的运算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我是小学生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