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梅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江苏泰州 225300)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实践学习过程当中简单却又有效,在托尼·巴赞研究大脑力量潜能的过程中,发现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图画、代号以及连线表达自己的思维,于是思维导图就这么诞生了。那么思维导图具有简单有效的特点,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许多问题简单化后,带入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将实践教学过程简化后,能够大幅度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也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使用思维导图时,可以对高中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帮助他们打开视野,拓宽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开发智力,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教师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
当前高中信息课程对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但是作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之一,其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主要是由于表达形式的单一,在目前的信息技术课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多媒体设备边讲边操作,让学生在下面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保证学生能够认真听课,其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在新世纪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在其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引入了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但这些方法的使用,大多流于形式,使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较为单一和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当前高考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高考而言,并没有纳入考查范围,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主干课程更为重要,在目前的学习近况中,大多数学生在高中前阶段学业较为繁忙,需要迅速完成必修课程准备考试,没有精力顾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更无法建立起相关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具体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这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课程开展中难上加难。
基于思维导图的表达形式,其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而清晰的图片和文字直观地反映相关的知识以及思路,实际上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起到引导学生思路的作用,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向学生传达教师的教学思路。思维导图在运用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图像与文字结合起来,并且赋予知识点层层推进的联系,最大限度地简化学习过程,使得抽象的知识点在学生眼前呈现时具有立体化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记忆。因此基于思维导图简单性、逻辑性的特点,[1]能够帮助教师简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相比于传统的信息课程教学,学生只能够通过回忆教师在课上所教过的操作步骤,通过烦琐的步骤教学,学习具体的计算机知识,而实际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针对那些操作根本不需要大量的步骤记忆,但是却需要烦琐的文字和步骤才能够表达清楚,这就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动力,思维导图的运用,则可以良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思维导图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记忆起与操作相关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能够使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跳过对烦琐步骤的记忆过程,采用灵活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其本质上与思维导图的运用不谋而合,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向学生传达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内容,而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正需要这种简化而来的步骤和过程,学生能够用更简单的方式熟练运用这些操作和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对思维导图而言,其本身的操作性较低,而适用范围则比较广,在运用过程中,教室完全可以将使用的思路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方法,在实践教学课程中,既完成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自主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不断发展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教师、学生的推崇,普及程度日益上升。思维导图的主要核心为结构化、关键词、色彩和图像,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部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知识。同时还能通过色彩、图像加强学生的视觉记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然而想要在教学中有效使用思维导图,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认知,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将思维导图与信息技术教学充分融合,既要保持教学内容的有效呈现,还要运用思维导图展示相关场景,使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理解问题。其次,学生的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思维导图的呈现效果。如果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主动性和求知欲不强,会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这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不愿意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使思维导图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无法高效开展。为此,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时,务必要从实际出发,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在高中教学期间的具体应用,主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分类,在信息技术这一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科学性以及创新性、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这些性质应用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与思维导图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思维导图都能够起到很强的辅助作用。
初学阶段即学生的预习学习阶段,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在正式课堂中的学习观感,使教师的教学能够更加轻松地开展。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其知识点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性,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内容的衔接,因此在初学阶段思维导图,主要作用是完成课程引入,以及联系以往知识点,将学生带入新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观感。
例如,教师在对信息的获取方法进行教学时,在课前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列出信息,可能会在哪些地方存在,首先让学生回忆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在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再去思考信息可能会在哪些方向和地方出现[2]。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过程,掌握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储存的方式,这就不免需要让学生记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列举出如“郊游”这种活动在开展时需要哪些信息,让学生在具体的使用过程当中思考这些信息要在怎样的环境下才能够具体使用,即通过例子导出信息的准确性,这就通过思维导图,完成了初学阶段的教学。
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改善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能够提升对新事物的探究能力以及自身的思维结构,这是思维导图在主观上带来的利好,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上阶段的思维导图应用主要分两层,第一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导图,其具体使用方法就是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罗列出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到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第二层是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当中使用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就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列出相关的思维导图,因此学生对数的思维导图不必是完整的思维导图,其主要目的是突出学生的理解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的。
例如,在因特网信息查找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将有效查找信息的手段罗列出来,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必备技能,因此,本节课教学,既强调了教师对于方法的总结能力,又强调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途径,[3]在总结完过后,可以让学生就某一内容的查找进行具体的罗列,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思维导图罗列出查找的具体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思维导图的引入不但加固了学生对搜索引擎使用方法的掌握,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的运用,主要强调所有导图在学生复习过程中的总结能力,重在将以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具象化,对于高中阶段的信息记录相关课堂,思维导图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结构化,使得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知识点连成知识面,方便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重新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并加以掌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主要的作用还是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回忆不断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并将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强化记忆,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例如,学生在进行信息安全的知识点整理时,首先可以通过字面整理出与信息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根据信息的特性,预想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因此学生可以罗列出相关措施,保障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保证计算机的安全等,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入手,进行具体的学习。因此思维导图在复习阶段的学习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思维意识上的强化,让学生反复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加深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化和结构化,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该在课程的具体开展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而思维导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出不同的思路。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自行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导图的构建,在课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思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找图的方式将这些想法一步步推导下去,在推导的过程中不断地采纳其他人的意见,最终决定是否要将该想法留下或pass掉,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例如,在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该章节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本身就很多,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教学,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就某一个问题绘制思维导图,[4]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方面的应用与影响、信息技术将迎来的信息社会挑战等。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围绕自己的想法,绘制相关的图形并进行讨论和完善,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小组的集体智慧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以及经历,将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并采用具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完成对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教育方式,能够将信息技术知识映刻在学生脑海,使他们能够快速认知、理解、梳理以及整合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其学习有效性,发展其思维与信息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