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5 18:17雷红秀
科学咨询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职传统大学生

雷红秀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当代高职学生一味沉浸于网络游戏的玩乐、热播电视剧的追捧、美味美食的寻觅、流量明星的沉迷,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但也有人说现在大街上、公园里到处是穿汉服的小姐姐,而且现在的婚礼婚服也大多是中式传统的礼服或典礼形式。不得不说,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已初步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可是单从这些方面来看传统文化复苏的程度还很浅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依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鉴于此,笔者对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19级空乘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9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课上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有如下问题:第一,多数学生提起传统文化没有概念,没有意识,不知道何谓传统文化,更别提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问到中国的四大名著时,多数学生表示只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其他根本没有涉及;第二,68%的学生表示作为大学生,这些传统文化本应该在中学时学习研读,但是,现在学习的人只有10%;第三,87%的学生更喜欢学习专业课和英语。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以下特征: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观念现状分析

任何一项事业,既不能没有人,又不能过分依赖人。人是事业的主体,缺少这一关键因素,事业便失去传承的基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更是如此。传承文化并不是机械地复制文化,而是应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致力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交会点上,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吸收世界各个国家文化的精华,不断在理论和形式上创新,努力铸造新辉煌的同时解决好传统文化的活化问题。要解决传统优秀文化的活化问题,活的文化就是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故纸堆,仅仅作为博物馆、图书馆的收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到当下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中去才会有生命力。如何引导大学生去热爱传统文化,愿意主动去学习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文化之淡薄的追忆

仁义礼智信早在古代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最高要求。然而,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人们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新网络媒体的快速涌现,传统的优秀文化逐渐被淹没在现代化的喧嚣之中。在现代的快节奏社会,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个人眼前的利益得失,而忽略了涉及更大范围社会群体的长远的价值追求。以大学生群体为例,现在的一些大学生由于消费观念的转变,习惯于相互攀比和超前消费,网络上大学生的信贷问题比比皆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部分大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的文化精神。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遇事缺乏判断力、自控力的现象较为普遍,他们经常反复流连于各大视频网站,快手、抖音等平台的兴起,加上大数据技术带来持续不断的精准化信息流推荐,更让大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深陷于数据的牢笼之中,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大学生荒废学业、崇尚所谓的岁月静好而不思进取、道德观念缺失等问题屡屡出现。说起道德问题,现在的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受身边人的影响,爱明星、追偶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多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儒家所提倡的孝悌之义早已抛诸脑后,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重新激发大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显得非常有必要,毕竟这些优秀文化经过了长达上千年的实践和提炼,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具备其内在的深刻价值。

(二)传统文化之薄弱的知识

受中国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高校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锻炼,而往往忽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尤其是职业类高校,教学计划中往往涌现大量的专业课,而文化课的占比却是很少。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出现这种现象与高职院校固有的办学特点有关,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何尝不是一种更关注当下而忽略长远的表现。这不仅会使学生在观念上对文化教育重视不够,更会让学生养成急功近利的习惯,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曾几何时,大学生忽视了自己国家的国粹文化,如陌路相逢的行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西方文化,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到思想、言语,正在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几千年沉淀的历史文化于我们好像越来越模糊。有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支撑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越来越淡薄,越来越急功近利,而职业类高校更是对这一现象的完美诠释,部分高职院校忽视文化课的教育与熏陶,重视技能性的专业课,长此以往,学生薄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就会越来越凸显。

(三)传统文化之缺失的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追求流行时尚,新潮独特,个性张扬,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许多大学生由此缺失了一份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责任感,甚至在部分人的观念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全对立起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长期影响,前些年中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明显冲击,每到平安夜圣诞节前夕,许多大学生都买苹果互送,更有甚者在校园举办圣诞晚会,而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却无人问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既与商家从商业利益出发的推波助澜有关,也与人们在传统文化方面主人翁意识的衰退有关。对于外来文化,人们更普遍的是关注当下的“为我所用”和“及时行乐”,并冠之以“文化融合”的名义,但他们往往忽视了外来文化对传统优秀文化带来的潜移默化的侵蚀、冲击甚至是解构。外来文化之所以会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契合了人们当下的短期需求,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绵延不绝是因为其长远的价值生命力。人们往往重视当下而忽略长远,因此必须在国家、社会、团体、个人等各个层面动员起来重新审视这种文化现象,人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文化传承的主人翁态度,并为这种主人翁态度创造良好的生存土壤。

二、基于现状实施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一)依托传统文化诗文教材,对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进行仪态风范职业素养的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空航天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空乘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急切,相对于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空乘专业礼仪训练不仅是肢体语言上的学习,更讲求对内在的要求,要从内心深处表现出超高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品味中国传统礼仪,提升自身的形象,成为合格的文化形象传播大使。这就需要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不断地学习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用文化礼仪武装形象,用自身气质感染每一位服务的乘客。我国优秀的古典诗文具有良好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教学与诵读,空中乘务的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他们温文尔雅、仪态万千的优雅风范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外,温文尔雅的谈吐、举止大方的手势更会给乘客带来舒适感,尤其是国际航班的工作人员,国外友人来中国首先接触的就是这些空乘服务人员,若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展现给国外友人,不仅可以展现我们礼仪之邦的大国儒雅形象,更让世人感知中华文明古国的魅力与传承。

(二)借助优秀传统诗文,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表演朗诵能力的培养

音乐表演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表演、唱歌、舞蹈等能力,此外还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表演朗诵能力。作为一名专业而亲和的演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在表演时尤其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充满活力和朝气,带动观众的积极性。而朗诵表演一篇文章不单单是读出来文章的语言,更要挖掘文章背后的含义和蕴含的意境感情,在充分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之后,带着感情来融入作品,才能将人与文合二为一,朗诵出作品的真谛。正所谓,颂其诗、读其书、知其人、论其世。学生在面对作品时,吃透、读懂才是朗读作品的前提,才能更好地将感情与作品完美融合,进而以情动人,走进受众的内心。这就需要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文化素养,当然也是音乐表演专业技能优秀的体现。考量一个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文化功底的深浅的途径就得依靠于优秀传统诗文的朗诵活动的举办。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每年都由教务处主办、基础部承办中华诗词大会,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诗词,交流心得体会。

(三)借助传统文化名人孔子及其语录,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为人师表的素养培养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储备军更是应学习孔子为人师表的精神。孔子首创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各种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仅对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的教育仍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总之,站在教育领域的角度,不但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有一定的深度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孔子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孔子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做学生的表率。孔子的身教体现在,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的教学观,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感人的高尚品德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要注重教和学相互促进。树立起尊师爱生和宽严结合的师生观。尊师爱生,就是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父母般的慈爱,坦诚相待,无怨无悔。宽严结合,就是要求学生对待知识要老老实实,对待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能停留在课堂语言上的传授,更多地应该是更为严谨的身教上,如若教师自身恶习百出,更勿提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教师课堂上、生活中时时刻刻彰显道德行为、文明行为,学生自然有样学样,儒雅之行水到渠成。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这个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走进社会的起始点,幼儿学习模仿能力极强,所以幼师的一言一行更是暴露在阳光下,阳光下的素养绝不可简单视之。所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技能的重要载体就是编辑整理孔子教育理论和经典语录,同时结合当下的道德理念,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好好感悟,仔细琢磨,以便日后学以致用。

(四)借助传统建筑技术,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高职语文教学历史文化的增补

随着国际化的日益开放,中国的一些传统技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对古建筑的破坏,让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失去了灵性与传承。众所周知,我们的故宫是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这就耗费了大量的木材,但事物的存在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正因如此,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必然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在现代建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考虑人们居住的习惯,要尊重传统文化,所以这就要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正确地运用传统文化,使它披上时代的彩霞,同时也要做到减少资源浪费,做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比如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有的呈“口”字形的叫“一进院落”,有的呈“日”字形的叫“二进院落”,有的呈“目”字形的叫“三进院落”,古时常有深闺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就是我国文化当中注重隐私的体现,所以古代建筑在正常架构的框架上总是会体现我国独有的文化观念。所以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慢慢渗透历史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的知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大学语文课中可适当增加历史文化的内容。

三、结束语

总之,现在职业教育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是我们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在改革发展潮流中要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与锻炼,也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传承,现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是改革的先锋,是与时俱进的推动者,所以高职大学生的培养不仅注重能力的培养,更需知识的武装。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所以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依托高职语文课堂,融入传统优秀文化,在高校点亮传统文化教育之灯,高举传承中华文明之火,鼓之以雷,助之以风,一定可以改善大学生文化意识不强的现状,让中华文化开满神州大地!

猜你喜欢
高职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