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雨忻,赵士博,李 俊,阳 婧,韦 华,李凤玲,曹 聪
(1.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广西 百色 533000)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指出,高校高等教育需要根据我国国情不断改革完善,在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教育需起到引领支撑作用,引领高校教育的前端。作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关键就是研究生的教育问题,其不仅是实时热点而且是教育行业的金字塔。研究生教育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政治思想培养、专业知识素质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1]。在当前的健康中国教育背景下,只有深入了解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有针对性地剖析存在的问题,有对策地构建以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往后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教育体系。全科硕士的研究生教育寻求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的新时代人才,以培养研究生拥有科研创新能力、极好的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极好的实践能力为落脚点。不能够按照原来的模式完全生搬硬套,一个时代可以造就一大批医学人才,以往老旧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前这个时代,因此需要不断去深入考察现在全科医学硕士各个方面的素质,对症下药构建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专业素质极强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基石,而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金字塔顶峰,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问题也是热门话题。高校应该寻求更好的模式,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培养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服务需求的合格称职的全科医生,对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但是,当前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培养上有难以突破的困境,而且是全科医学生的数量较少,常常出现学生的学历层次不高,临床专业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岗位并不是很感兴趣,这也是全科医学生数量少的原因。往往有些时候,学生对政府或者大众对全科医学政策的不了解,觉得该岗位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不大。找到问题的关键才是破解困境的首要步骤。高校教育不断改革和完善符合我国全科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体系,在探索中进步。鼓励学生选择全科医生,鼓励他们成为具有更高学历、更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全科医学优质的医务人才十分缺乏,主要是激励不足,高校和社会应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给全科医生一些未来前景的蓝图构想。激励机制不完善的突出表现是全科医学专业岗位吸引力低,原因主要包括全科医学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成为全科医生后可能面临薪酬水平低、工作生活环境差、社会认同度低、职称晋升难等一系列的难题,这些都是全科医学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3]。当前,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心只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而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质、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往后是就业还是走科研道路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应建立并优化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注重临床技能培训与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并重培养,提高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多元化教学实践体系[4],教育体系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不仅使学生在专业课和学业上更上一层楼,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人格素质、社会责任感。培养全科医学硕士的科研精神不是只让学生埋头写论文和专注科研,而是需要做出一些经过思考的、有意义的科研成果,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责任心。在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实际工作中,临床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不断完善,这二者不仅可以相辅相成还能够独立分开。科研需要建立在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上,因此需要全科医学硕士学好自身专业才能更为顺利地开展科研,写出更好的论文。高校要让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好地认识到科研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将会发挥很大作用,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全科医生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军,需要不断深入基层为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拥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良好的人格素质才能得到更多的肯定,才能成为一个真真正正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医生。
研究生的学术素养需在本科生的层次往上更好地发展,不能只局限于某个领域或某个地区的科研学术探究中。高校可以举办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学术交流会等相关活动,不断拓宽视野,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分享交流。全科医学研究生可以借以此平台让自己以后在科研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培养研究生的人文情怀格外重要,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或是临床工作都会起到很大作用。高校课程教育教学也要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正确培养,不仅要有优秀的临床科研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传承仁心仁术。学会与患者开展令人舒适的谈话,而不是咄咄逼人。高校教育应当树立“师之道”“医之道”的良好学风。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只给病人开空头支票,而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夸大。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不是一个人的代名词,而是一群学业素养极高、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医疗技能出色的医务人员。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有社会责任心,不断维护医者的神圣和荣誉是他们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5]。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优秀的临床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都是一个优秀的医生所不可缺少的。高校可以通过团队带领全科医学研究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宣传健康预防知识,开展义诊以及“三下乡”等实践活动,高校需要不断倡导全科医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去基层体验真真正正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时时刻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看到病人重获健康的笑容,得到病人的肯定远比在书本上得到晦涩难懂的知识更加值得欣慰。需要培养团队协调合作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医学生文化修养、专业素质、思想政治觉悟和个人道德品质[6]。这样让全科医学生能够更快地走向基层,提前了解自己以后的工作情况,对以后的工作环境有一点初印象。不断引导研究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锻炼临床技能,增加才干,提早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何避免一些矛盾。具备良好的医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扎根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毕生所学。
从全科本科生到研究生是一个飞跃,也是一个挑战。高校需要注重培养发展全科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临床专业技能、创新科研思维等。高校的附属医院需要考虑如何开展对全科医学生的全方面培养,需要提供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实操经验,提高临床医学技能。高校联合附属医院不断完善培养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的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全科医生的整体服务能力[7-8]。全科医生主要面向基层人民群众,包括老年人、妇女、慢性病人、儿童以及贫困人群等。全科医生是否具有出色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优秀的临床技能会直接关系着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9]。因此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需要随着时代的需要来改变,不能只是使用填鸭式的老套传统教学方法。要与时代共同进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全科医生,高校就应该跟紧时代的步伐,培养出能为人民的身体健康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社会献出力量的全科医生。有需求才会有真正的目标导向,才能有的放矢。
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高校的导师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分配也要均匀,不能过于偏爱某个专业。研究生导师可以采用双导师制,一位导师负责校内的专业课程指导、科研实验指导、论文撰写指导,给予学生在学业上和科研上足够的支持;另一位导师负责研究生的校外临床技能指导和生活上的点拨,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双管齐下,引领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业上、生活上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学中给到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其创新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研究生在校期间需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步伐。高校多多开展志愿活动,让研究生提早接触基层医疗,以便以后更好地服务基层。对于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应该不单单把眼光放在他们的专业知识上,更多的是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对其他知识领域的不断探索,鼓励他们追求更高境界的知识。在教学方面,不断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传统教学,采用案例导向、问题导向等吸引学生,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科研实验,临床技能两手抓,合理分配资源,改革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是高校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要不断探索培养教育发展之路,完善培养教育体系基础建设,分配合理教育资源。全科医生是当前以及未来健康中国基层医疗服务事业的中流砥柱,是不可或缺的人才栋梁。高校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应当是能够独当一面,有过硬的临床专业技术,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不为五斗米折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质医生,因此高校的培养模式能为未来全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人才保障[10]。高等学校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培养优秀的、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拥有出色的专业临床实践技能的全科硕士研究生。从而更为有效地指导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等,更重要是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能够在将来为他们面对和承担更重要的家庭、社会、职场和国家责任奠定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这不仅能够让高校的教育培养更上一个台阶,顺应时代浪潮,而且对于以后的医改也有一定的作用,不断地为我国输送大量的优质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