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地方政府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5 21:17刘士伟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循环双创区域

李 丹,刘士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葫芦岛 125105)

大学生“双创”教育是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能够全面提升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先进性。从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内的创业率稳定在2.7%~3.0%来看[1],我国大学生“双创”教育政策落实不彻底[2],存在“双创”平台种类不全及使用率较低等问题[3]。政府、高校、企业等主体联动不佳,缺乏合力,未能形成科学的功能体系[4]。2020 年5 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把区域内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融入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中,校地协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能够有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1 新发展理念与大学生“双创”教育逻辑关系

1) 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能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增效强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出经济的循环运行包含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4 个环节,因此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先进性,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速增效。首先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人才培养之基,地方政府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能够推进高校由就业教育模式向创业教育模式转变,为国家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其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科技发展之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产品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大量的创新创业型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我国科技发展必将被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必将实现井喷。最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双创”之基,大力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是应对全球竞争,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时代要求,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 双循环新发展理念能为大学生“双创”教育注入新的动力。举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注入了新发展驱动力。第一,对区域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产生思想认识驱动力,地方政府主导,校地协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能够提高地方政府、高校教师、企业人员对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第二,对区域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产生财政资源投入驱动力,地方政府拥有相对充足的财政、投资、金融、税收等资源,在双循环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必将增加大量的资源投入。第三,对区域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形成政策法规驱动力,由地方政府主导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各项政策的落实更加顺畅。第四,对区域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产生工作机制驱动力,把大学生“双创”教育融入区域双循环工作,能够完善区域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机制。第五,对大学生产生“双创”内生驱动力,加大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建设力度,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引领,促使大学生自觉接受“双创”教育。

2 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地方政府对于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主导意识问题。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流动角度看,地方政府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公益性特征明显,这种公益性特征制约了地方政府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的主导意识。根据人口经济学理论,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地域选择上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呈现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自主流动趋势,地方政府主导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意识被进一步弱化。大学生“双创”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教育,工作难度较大,也制约了地方政府主导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意识。高校自身发展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也制约了地方政府主导校企推进大学“双创”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当前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够显著,缺乏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完全融合,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零售、餐饮等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1]。还有一些大学生参与“双创”竞赛是为获取奖学金或保研资格,落地项目较少,地方政府更愿意直接吸引成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先后掀起“抢人”热潮,更弱化了地方政府对于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主导意识。

2) 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与新发展理念的融合问题。地方政府主导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能够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增效强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够为地方政府主导的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强劲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逻辑关系来看,地方政府主导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与构建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融合能够取得“1+1>2”的工作效果。当前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是世界性难题,还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成功模式,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是我国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提出的发展新理念,也正处于理论初始实践阶段,这都为二者融合带来巨大挑战。2021 年辽宁省14 个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全部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但都没有把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列入区域创新驱动战略重要工作计划,因此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双创”教育与构建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系存在认知偏差,制约着二者融合。地方政府与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融合是多层级、多组织、多目标的协同,这种复杂组织机构协同也为其融合带来挑战。

3) 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效性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缺乏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脱离了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导致项目整体质量不高,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相对熟悉的教育、零售、餐饮等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1],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有限。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具有一定滞后性特征,初期以投入为主,只有当投入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开始显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前面提到地方政府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其在投入大量的资源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后,大部分学生选择到其他地区就业创业,这种“摘桃子”现象极大地削弱了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实效性。地方政府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但缺少深入促进大学生留在当地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以及工作机制、平台和路径,放任大学生外流,降低了地方政府主导大学生“双创”教育对推动构建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效性。高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其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自成一体,脱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区域产业发展关联度较低,项目的整体质量也难以保证,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效作用有限。

3 地方政府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策略

1) 增强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主导地位。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与推进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二者是统一体,地方政府要发挥我国“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以全面构建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重构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捋顺市校企各方关系,确立地方政府在市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制定各方利益平衡再分配方案,推动高校、企业主动融入到地方政府主导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之中,认同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在地方政府主导推进区域双循环新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建立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与新发展格局工作融合机制,将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融入区域新发展格局构建之中,从而抓住地方政府主导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机遇,确立市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地方政府在政策、投资、税收、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资源优势,特别是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必将增加对融入到新发展格局之中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资源投入。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当一方资源投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对另一方形成一定的控制,地方政府通过增加对高校和企业协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资源投入,进一步增强其在市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2) 增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性。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与区域产业升级改造融合,既能够摆脱大学生低水平创新创业现状,又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改造。第一,地方政府要围绕区域产业升级主导产业企业与大学生的有效对接,完善企业与大学生产业创新创业对接机制和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大学生与企业之间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局面。第二,地方政府要围绕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兴产业,协同校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依托高校导师学术团队创新成果培育新兴产业,或者根据新兴产业培育的需要主导高校师生科学研究方向,设立创新创业项目,并采用“由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模式完成。第三,地方政府要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推动校企协同做好产教融合,引导高校把课堂设在企业生产车间内,丰富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内容,把课堂教学与区域企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奠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区域产业属性。第四,地方政府主导区域内产业企业有序地进入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建立活动规范点,形成活动文化,引导大学生在区域产业内创新创业。第五,地方政府围绕区域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未来产业等的发展需要,加大区域内与高校相关度较高学科专业的资源投入,引导高校做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区域内高校大学生产业创新创业的集成度。

3)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地方政府要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善市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从而推动大学生“双创”教育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多维度的全面融合。第一,地方政府要建立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的融合机制,推进区域新发展格局构建与大学生“双创”教育链的衔接,实现市校企协同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在目标、过程、资源、效益等方面全面融合。第二,地方政府要围绕双循环新发展理念,根据构建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主动调整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机制及内容,重构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机制。第三,地方政府要完善大学生本地创新创业机制,吸引“双创”型优秀大学生留在本地创新创业,为区域发展提供丰富的“双创”型人才。第四,地方政府主导市校企协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课程置换、学分置换、学业置换机制,并建立相应的置换评价体系。第五,地方政府围绕双循环新发展理念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教育机制,根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双创”的思想认识,使其自觉投入到区域产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第六,地方政府要建立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拔及竞赛开展机制,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区域产业化,提升科技创新竞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效性。

4) 优化大学生“双创”教育各类平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创新驱动战略,需要聚焦区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优化大学生“双创”教育各类平台。第一,地方政府对现有的平台进行融合改造升级,注重区域大学生“双创”平台的特色化、功能化、专业化、国际化,提升平台的使用效率。第二,地方政府要主导市校企协同构建专业—产业的对接平台,将专业的教学实习实践与区域产业发展进行融合,高起点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建设。第三,地方政府要主导市校企协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管理平台,深化“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主体机制建设,形成“企业投入为主,银行贷款为辅,政府高校投入兜底”的融资管理平台模式,依据创新创业项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关系度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通过企业市场融资机制引导大学生树立高质量产业创新创业意识。第四,地方政府要建立市校企大学生“双创”教育协同平台,把丰富的区域社会资源充分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全面提高大学生“双创”教育质量。第五,地方政府要主导市校企协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平台建设,注重解决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普遍性及个性化问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第六,地方政府主导市校企协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国际化平台,由于双循环涉及国外循环,地方政府依托平台积极推进大学生用国际视野和水准创新创业。

5) 主导市校企协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较为孱弱,缺乏价值观与使命感的引领[5],缺少能够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文化繁荣的机制。因此地方政府要紧紧依托双循环新发展理念,协同校企共同构建具有实践性、科技性、产业性、商业性等特征的创新创业文化。第一,地方政府要主导市校企协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繁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开放式文化平台,充分利用区域社会资源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第二,地方政府推动高校做好双循环新发展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意识。第三,地方政府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与社会先进的商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的融合,深化区域内商业、产业活动与校园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机结合,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文化氛围。第四,地方政府主导建立大学生参与区域产业、商业、创新创业等社会实践的活动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接受区域产业文化、商业文化及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从而进一步增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双循环双创区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分割区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