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伍炳彩运用龙胆泻肝汤经验

2022-11-25 18:31王睦歌伍建光曾清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南昌33005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龙胆肝经肝火

★ 王睦歌 伍建光 曾清(.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 南昌 33005;.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龙胆泻肝汤最早引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清泻肝胆湿热之证的经典方。本方是以大苦大寒之龙胆草为君,上泻肝胆实火,下利三焦湿热;臣以黄芩、栀子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除湿,使泻火与除湿两者兼顾;火旺者必阴虚,故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使燥湿而不伤阴,同时用柴胡以疏肝利胆。纵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不伤正,泻火不伐胃,配伍严谨,诚为清肝泻肝之良方[1]。伍老认为,龙胆泻肝汤从脏腑辨证来讲,其病位在肝胆;从六经辨证来看,病在厥阴与少阳;从气血辨证来讲,其既入气分又入血分;从三焦辨证看,属湿热弥漫三焦偏于下焦为主,现将伍老应用龙胆泻肝汤的思路归纳如下。

1 辨证要点

1.1 肝胆实火上炎

火性炎上,肝火上扰可见头面部诸疾。肝火上冲于头部,可见头晕、头痛,头痛的部位通常在头顶或者头部两侧,性质多为胀痛拒按或有灼热感;肝火上犯于面部亦可见面红;目为肝之外窍,对于龙胆泻肝汤证伍老尤其注重眼部症状的问诊,肝火循经上扰目窍可见眼干、眼胀、畏光、眵多或视物不清,挟风上犯则见眼痒;肝喜条达,在志为怒,肝火内盛者通常脾气急躁易怒;肝胆互为表里,少阳风火循经上攻可见耳胀痛、耳鸣大如潮声或暴聋,胆火上犯则见口苦。

1.2 肝经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于膀胱可见小便短频、色黄赤、质浑浊、有沉淀,或小便时伴灼热、急胀疼痛感;下注于大肠可见大便急胀不爽、黏厕、气味臭秽或大便时肛门有灼热感;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肝经湿热下注亦可见男子阴囊潮湿汗多、筋痿,女子阴痒、阴肿或带下黄臭质稠。

1.3 肝胆经循行部位诸症

《灵枢·经脉》言:“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故而肝胆经的病变易出现于身体侧面,如头颈两侧、两侧胁肋或少腹等处,伍老问诊时尤其注重询问患者是否有这些肝胆经循行部位的胀、痛、灼热等不适感。

1.4 风象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伍老认为痒为风邪外出的表现,故而风邪外泄可见皮肤瘙痒或湿疹、双目迎风流泪等症状;火邪易生风动血,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病变易涉及血分,湿热与血相搏则见皮肤瘙抓后出现流脓血。

1.5 湿热阻滞三焦之证

可见口苦口黏、身热足冷、汗出不彻等湿热证的共同特征[2]。

1.6 舌脉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1.7 兼见证

张鲁峰云:“肝为五脏之长而属木,有病则克脾胃之土。”肝实证尤易克犯脾土,故而本证亦可兼见纳呆食少、腹胀便溏等脾虚之证,治疗上在苦寒泻肝的同时亦需注意扶脾。

1.8 病史特征

龙胆泻肝汤证的患者通常问诊时可有高血压、脑梗死、高血脂、乳腺结节、脂肪肝、肝囊肿、肝炎、肝硬化、黄疸、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等病史,体检或见肝功能异常。

2 临证化裁

临证若见患者大便干结难解,常加芦荟或郁李仁润肠通便;如大便夹有白色黏液,加六月霜健脾祛湿;如兼见腹泻,加炒白术健脾止泻,肝郁甚者,同时加白芍抑肝扶脾;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者,多加鸡骨草、垂盆草、凤尾草或叶下珠清热利湿解毒;兼见黄疸或胆红素升高者,常加豨莶草、茜草或茵陈以清热利湿退黄;兼有胃脘嘈杂、反酸者,合百合乌药散治疗;伴便前肠鸣腹痛,便后痛减者,合用痛泻要方治疗;若小便频急涩痛等湿热下注膀胱之证显著者,常合萆薢分清饮治疗;对于中风后遗症痰涎壅盛者,常合用资寿解语丹治疗;兼见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肾虚精关不固之证者,常合用水陆二仙丹益肾固精;伴小便频数量多属膀胱虚寒者,多合用缩泉丸治疗;伴有性欲下降兼唇舌紫暗等瘀血征象者,加土鳖虫、蜈蚣活血搜风通络;兼见心慌汗多者,常加煅牡蛎宁心敛汗;兼见水肿或腹水者,可加川椒目、大腹皮等利水消肿;伴下肢静脉曲张者,常加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伴见皮肤瘙痒,抓破后流脓血者,加连翘、赤小豆利水渗湿,解毒排脓。伍老对本方的临证加减运用灵活多变,故不一一列举。

3 验案举隅

3.1 不寐

患者戴某,男,42岁。失眠5年余。难入睡,无睡意,寐浅,易醒,醒后难入睡。平素情绪欠佳,脾气急躁易怒,口干欲饮凉水,口苦,口黏,目畏光,目眵不多。巅顶胀痛,头晕,心悸,纳差,食后腹胀,易疲劳,小便黄而浑浊,大便不爽,质成形偏软,肛门有灼热感。舌质暗,苔黄,边有齿痕,舌下静脉粗,脉弦细。治疗上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具体用药如下:龙胆草6 g,焦栀子6 g,黄芩6 g,甘草6 g,柴胡10 g,生地10 g,车前子10 g包煎,泽泻10 g,当归 10 g,甘松 10 g,丹参 10 g,炒白术 10 g,酸枣仁15 g,夜交藤15 g,川木通3 g。服药7剂。二诊时患者诉服药后睡眠改善大半,嘱患者守方继用7剂。

按语:不寐病首分虚实,伍老对于不寐病的患者,欲寐不能寐的多从虚证着手,不欲寐的患者多从实证入手。《普济本事方·卷一》有云:“平人肝不受邪……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伍老常从肝论治不寐病,尤其注重对患者平素情绪的问诊,患者肝气郁久化火,故平素脾气急躁,脉弦;肝脉与督脉交会于巅顶,肝火上扰则见巅顶胀痛、头晕、目畏光,胆火上炎则口苦;肝火扰心,母病及子则心悸;肝气乘脾、木郁克土则见纳差,食后腹胀;肝经湿热下注则见小便色黄而浑浊、肛门灼热、大便不爽、舌苔黄腻。根据患者舌质暗、舌下络脉粗的特点,可知兼夹瘀血,辨证为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兼有脾虚夹瘀。本案中患者情绪不佳、纳差腹胀等肝郁脾虚之象,看似逍遥散证,然患者下焦湿热之象显著,亦有巅顶胀痛、目畏光等肝火循经上扰之象,故予以龙胆泻肝汤急以治标,佐以炒白术健脾止泻以先安未受邪之地。方中丹参活血清心除烦,甘松开郁醒脾行气,使气行则血行,夜交藤、酸枣仁是伍老治疗失眠的常用药对,以养心安神。

3.2 颤证

患者韩某,男,40岁。手足时有抽动,肌肉麻木抖动。眼干涩,稍畏光,有眼眵,严重脱发,从巅顶向外扩大,记忆力差,脑鸣,口苦,口黏,腰痛,阴囊潮湿,肛门及小腹有下坠感。平素情绪欠佳,四肢不温,食后腹胀,寐可,小便不利,大便质黏。舌体胖,苔黄腻,脉沉细稍弦。方拟龙胆泻肝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具体用药如下:龙胆草6 g,焦栀子 6 g,黄芩6 g,柴胡 10 g,生地10 g,车前子10 g包煎,泽泻10 g,当归10 g,金樱子10 g,芡实10 g,川木通3 g,甘草6 g,蜈蚣1条。服药7剂。二诊患者诉手足抽动及肌肉抖动较前明显好转,眼干及脱发较前好转,觉头重。守上方加豨莶草10 g、蔓荆子10 g,继服7剂。

按语:此患者病证属中医之“颤证”。颤证是因脑髓失充,筋脉、肢体失控而发生的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证治准绳·杂病·颤振》曰:“颤,摇也;振,动也……手足动而头不动者,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3]不仅指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而且指出本病之病因与肝木风火相关。患者肝气郁结日久而成郁热,郁热生风则见手足抽动、肌肉抖动,化燥则见脱发。然而本案中患者除了手足抽动、肌肉麻木颤动等肝风扰动之象外,还有一派口苦口黏、小便不利、阴囊潮湿、舌体胖、苔黄腻等湿热之象。湿热内阻,阳气不达四末,则四肢不温。但从患者腰痛、脑鸣、脉沉细等症状可知患者亦有肾虚精亏之征象。本例患者属虚实夹杂之证, 实者予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之火及肝经湿热,虚者予水陆二仙丹补肾固涩,加蜈蚣以息风镇痉、搜风通络。而因本案实象更盛,湿热明显,且阴虚之象不显著,故伍老运用龙胆泻肝汤以清泻肝胆实火及湿热,而未予大定风珠、镇肝熄风汤一类滋阴熄风。二诊患者出现湿浊上蒙之头重,故加豨莶草、蔓荆子以祛风除湿,清利头目。

3.3 赤眼

患者钟某,女,44岁。双目红肿发痒2 d。右侧眼眶下有硬结,眵多,稍畏光,视物模糊。右侧脸颊胀痛,头顶偶有不适感,皮肤瘙痒,怕风,稍疲乏。口干,稍口黏,有口腔溃疡。汗多,汗出不彻,面部出汗甚,汗出黄染。食后腹胀,寐欠佳,易醒。小便稍灼热,色黄,且有急胀感,尿常规提示尿路感染。大便不爽,质偏软,解大便时肛门稍有灼热感。舌质红,苔微黄,脉细稍弦。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减,具体用药如下:龙胆草3 g,焦栀子3 g,黄芩3 g,川木通3 g,柴胡6 g,生地6 g,车前子6 g包煎,泽泻6 g,当归6 g,甘草1 g,滑石6 g包煎。服药10剂。二诊患者诉眼周及脸颊胀痛明显好转,咽喉有阻塞感、咽干、咽痛、咽红,舌质红,苔微黄,脉细稍弦寸旺。守方继服10剂,另予银花10 g、连翘10 g、马勃5 g、射干10 g、牛蒡子6 g,共5剂,研末冲服。1月后回访患者眼周及脸颊胀痛已愈,咽喉不适感已除。

按语:本案诊断上需与狐惑病相鉴别,狐惑病通常表现为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溃疡的特征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伴有关节痛等其他脏器的表现,而本案中患者无二阴部溃疡,溃疡亦非反复发作,故可鉴别。案中患者眼痒、稍畏光、眵多,小便黄、有急胀感、稍灼热,皮肤瘙痒等均为运用龙胆泻肝汤的可靠指征。然患者食后腹胀、大便偏软,故予小剂量龙胆泻肝汤以防其寒凉而败脾胃。患者小便急胀有灼热感、肛门灼热,故加滑石,即合用六一散加强清利下焦湿热之功。二诊时患者咽喉红、咽干痛,从肝经循行部位来讲,龙胆泻肝汤证本可以出现咽喉不利的症状,然患者寸脉浮,故伍老合用其常用方银翘马勃散清热利咽,同时助清上焦湿热。现代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有抗炎、抗病毒、利尿作用,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伍老在临床中也将本方广泛运用于肝炎、前列腺炎、尿潴留、肝硬化腹水等疾病。

伍老临证治疗多不拘泥于病,而重于证,故常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对于疑难杂病,往往效如桴鼓。使用本方需注意的是,本方苦寒太盛,不宜常服,以免化燥,反使肾阴、肾气受损。热证可以用本方,但也需注意有无下焦肝肾阴虚,特别是冲任虚寒的情况[4]。因此,伍老使用本方通常不忘兼顾虚实两端,注意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重视肝脾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本方清泻肝火的同时,始终不忘顾护脾胃,因此临证应用本方时一般不主张大剂量或长期应用。

猜你喜欢
龙胆肝经肝火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蓝玉簪龙胆
测定龙胆草提取液中龙胆苦苷含量方法的建立
微信在线
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疏通一下肝经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侧卧养肝气 仰卧和五脏
肝不好 六个特征告诉你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春季养肝 推推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