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16:12陈会君郝学东陈星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绝经期阴阳气血

陈会君,高 媛,董 正,郝学东,陈星寒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在患高血压病的同时,还合并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状态,临床除血压升高且波动明显之外,还表现为激素水平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潮热多汗、抑郁烦躁、失眠或月经失调[1]。流行病学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女性处于围绝经期(主要指40~60岁)这一特殊的生理阶段时,高血压患病率比之前增加了2倍,甚至呈逐年增长态势[2]。当代医学认为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水平、身体状况、心理压力发生急剧变化,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内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而发为本病,治疗主要采用降压药物或配合雌激素以改善症状。但是单纯使用降压药物,不能明显改善血压变异性,若长期应用绝经激素治疗(MHT)可能会增加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患病率,故激素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疗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证实[3-4]。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其优势逐渐引起各界的重视,本研究整理总结众医家对于该病的相关见解及诊疗思维,现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将围绝经期高血压归属于“眩晕”“郁证”等范畴。古今大多数医家认为肝、肾是本病病位所在,本虚标实为其病理特点,本虚以阴阳、气血亏虚多见,标实多与风、火、痰、气、瘀、燥等有关[5]。

1.1 肾精亏虚,肝阳上亢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记载:“精液有亏, 肝阴不足……甚则瘈纵痉厥矣”。刘春华教授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在经、孕、胎、产之后,正处于阴阳失调的特殊生理时期,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肾阴不制阳,水不涵木常引起肝阳上亢发为眩晕[6];刘莉教授也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肾,更年期妇女眩晕最基本的病机当属肾虚[7]。

1.2 阴阳虚衰,冲任失调 《内经知要》记载:“万物皆听命于阳,而阴特为之顺承者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提到:“女子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高秀梅教授认为七七经断之年属女性生理的转折期,肾精虚衰、冲任虚损,是发病的重要基础[8]。肾阳损伤,阳不化阴,阴阳俱虚不能发挥濡养、温煦之用,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史大卓教授结合脏腑辨证,提出女子七七,冲任损,阴阳升降失调,痰瘀等病理因素又导致气机失调,最终血压升高[9]。

1.3 肝失疏泄,气机郁结 《丹溪心法》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围绝经期前后,妇女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肝脏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烦躁易怒、眩晕等症状。谢幼娟[10]总结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病机关键在于肝疏泄失常。杜武勋教授注意到围绝经期妇女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肝郁血虚阴伤应是本病的重要病因病机[11]。

1.4 脾失健运,升降失常 张景岳首次提出“因虚致眩”的观点,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则气血虚弱,心神失养,表现为心悸、失眠等症状。宁廷伟[12]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冲任失养。另外,围绝经期女性五脏俱虚,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痰饮停聚,上蒙清窍发为眩晕,也响应了“无痰不作眩”的观点。

1.5 气血失和,脉络瘀阻 《医宗金鉴》曰:“瘀血停滞,神迷眩远”。一方面,围绝经期女性肾脏的温煦气化功能受到影响,可致气虚,使血液凝结于脉中;另一方面,女性情绪波动较大,易受到外界影响,气机不畅又加重血瘀,表现为头痛症状。

1.6 其他 黄永生教授将“三因学说”与新疆地域特点相结合,提出“燥毒”致病之说[13];围绝经期若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于心,以致心肾不交,可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14]。袁艳红等[15]认为本病发病与肺相关,肺生理功能失常,可导致多种病证发生。刘望乐[16]研究表明,对围绝期高血压的认识不能局限于肝肾不足, 因其病位在冲任,故此为经脉病,另外,绝经前后肾阳虚不能制水,表现为水饮内停之象,此病理基础与奔豚气病非常相似。

2 中医辨证论治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调阴阳,和气血”为中医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

2.1 补肾填精,平抑肝阳 围绝经期妇女天癸渐绝,常表现为肝阳上亢之证。张景凤教授等认为围绝经期高血压应注重调理肝肾功能,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制定自拟方加减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孟绍英等[17-18]分别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人,发现运用中药可明显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研究证实,松龄血脉康胶囊疗效确切,适合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人服用[19]。

2.2 滋肾温阳,调理冲任 肾之阴阳作为各脏阴阳之根本,若肾脏受病,会导致全身阴阳失调,故治疗应滋肾温阳、调理冲任。二仙汤(仙灵脾、仙茅、巴戟天、黄柏、知母、当归)药味简单,但整体组方寒温、阴阳并调,特别适合妇女气血阴阳俱虚之证型。刘俊梅[20]选取172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人,观察组除应用贝那普利之外,还加用二仙汤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显示此方对病人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效果。

2.3 疏肝解郁,滋阴泻热 “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诸多疾病与肝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杜武勋教授认为围绝经期高血压妇女以肝郁气滞者比较多见,故调理气机对此类病人尤为重要,临证时常用逍遥散为代表方治疗本病,疗效确切[11]。董桂英等[21]强调此病临床以肾虚肝郁为主要证候,应用滋水清肝饮可起到降压、调脂、抗焦虑的作用。郭吉涛等[22]研究发现,舒肝解郁胶囊与西药相比,能有效提高降压效果,减轻抑郁、焦虑症状,从而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2.4 益气健脾,化痰降浊 《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若脾胃功能失调,则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充养先天;脾又主运化,运化失健,津液停聚成为痰、瘀等病理产物,导致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失调。雷震云等[23]纳入57例痰浊中阻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人作为治疗组,并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发现运用祛痰化浊法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变异性。谢冰昕等[24]运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辅助治疗本病,观察组Kupperman评分明显下降,症状明显改善。姜明全等[25]证明益肾泄浊方可降低血压变异性和激素水平,进一步缓解更年期症状。

2.5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沈氏尊生书》曰:“气运于血,血随气以周流,气凝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血亦凝在何处。”“治血必先调气,气顺则血行。”王金芳[26]运用活血祛瘀法治疗56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人,总有效率高达94.64%。有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结合参松养心胶囊可以多机制、多途径影响病人血压水平和临床症状,并起到积极作用[27]。

3 中医特色疗法

3.1 针灸 针灸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经济易行的治疗方法。李雅琴等[28]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取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经2周治疗后血压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公维娜[29]研究证明疏肝调神针法可显著改善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人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3.2 穴位贴敷 穴位给药结合了药物与腧穴调节的双重优势。研究表明,中药穴位贴敷能平稳降压,缓解头晕、头痛、失眠、五心烦热等症状[30-32]。

3.3 耳穴 《内经》提出:“耳是宗脉所聚之处”,经络传感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刘莉教授将耳穴置于肝穴、肾穴等穴位,得到较好治疗效果[7]。沈维权[33]选取滋肾平肝的相应穴位,用耳穴压迫法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1.48%。

3.4 艾灸 艾灸通过艾叶药性以及燃烧的温热效应,产生行气活血、祛寒通络的功效。王璇等[34]在总结中医外治法对于高血压的作用时,发现诸多试验证明选取丰隆、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治疗确实有效,且安全性高。

4 心理治疗

国内外研究证明,抑郁和焦虑已成为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理压力不但使女性过早地进入围绝经期,而且还参与到高血压形成中,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对围绝经期女性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双重影响,形成恶性循环[35]。因此,积极干预和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可缓解病人焦虑、紧张情绪,帮助其平稳地度过更年期。

5 小 结

围绝经期高血压属于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在临床中本病比较常见,但是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若不予以关注及重视,将对靶器官造成进一步损害,从而危害生命健康[36]。中医药在辨证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过程中,认为本病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故在调理肝肾治本的同时,常配合健脾、化痰、活血等方法,使机体气血阴阳平和,则病理状态自除。中医药辅助治疗本病可起到平稳降压、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减少靶器官损害和抑制并发症等作用[37]。另外,结合中医特色治疗、心理疏导、疾病宣教、药养辅助(药浴、药枕、代茶饮)等手段,做到防治兼顾,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中医对于围绝经期高血压的诊断、分型标准还没有统一,治疗方法也大多为经验总结,期待今后有循证医学研究可以为本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诊疗方案。

猜你喜欢
绝经期阴阳气血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性功能障碍(FSD)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治疗效果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围绝经期女性拥有良好心态很重要
法于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