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珏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柳州,545002)
骨质疏松症特征为骨组织微结构损伤、骨量低、骨脆性提升、容易出现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增加,该疾病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19.3%[1]。目前在临床上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引起很多医生关注,其中健康管理方法得到了不少医生的认可[2]。骨质疏松症也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和控制病情,且大多都是在家疗养,所以患者要了解疾病相关医学知识、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这就需要健康教育的干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以非药物疗法干预改善病情[3];本文就近几年非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变化展开综述。
1.1 概念骨质疏松症基本病因与骨吸收增加和骨形成降低有关,分为老年性、绝经后、继发性、特发性等疾病类型,诱发因素包括酗酒、缺钙、吸烟、高钠饮食等,临床症状为疲乏无力、骨折、脊柱变形等,可伴随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芦鑫荣[4]等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为常见疾病,在医学界受到较高重视,目前国内虽然有治疗方案,但费用较高、时间长、效果不理想、治愈困难,并且尚未出现确切疗效且副作用低的药物,因此可采用中西医整体医疗模式进行预防和治疗,其效果显著。黄宏兴[5]等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为全身代谢性骨病,特征为骨结构退化等,可增加骨折风险概率,预估在2050年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医疗方面的费用可以达到1600 亿元左右。而中医临床特点是以改善症状为主,强调辨证论治,注重临床效果以及评价,但中医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还存在明显差异性。
1.2 相关疾病骨质疏松症为老年疾病,与患者年龄相关,其发病率和年龄也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和多种慢性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敏莉[6]等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和诸多危险因素以及疾病存在关联,主要包括代谢性因素、内分泌因素、血管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良饮食习惯等,其中血管、代谢、内分泌为重要危险因素,所以要掌握其与骨质疏松的联系,给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赵晟珣[7]等学者认为,微循环病变和骨质疏松作为2 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为多因素病变,具有相同的病理以及生理机制;因2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骨质疏松以及循环病变发展均参与了疾病过程,经过一系列研究则表明,尽早发现微循环病变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2.1 生活习惯调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认为是可控因素,也是取得治疗效果的保障,其中包含生活习俗、居住环境等方面;目前对于该类患者饮食,建议主要以低盐、适量蛋白质等合理膳食。覃素娇[8]等学者表明,唤醒教育为一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主体对话,从生命深处唤醒意识,促使人主动追究理想,实现自我生命自觉构建的教育结构,其具体方法为:按照半结构式访谈,以骨质疏松相关讨论开始,例如您平时有运动习惯吗?您平时生活习惯是怎样的?等等,通过一系列和生活相关问题,引发患者内在觉醒,促进患者寻求帮助心理,快速进入到感知状态;等到患者掌握相关内容后,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信息,介绍防治成功案例,坚定患者信念,通过运动、饮食、钙摄入、良好作息时间等方面,不断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吕燕碧[9]等学者表明,骨质疏松症有效且经济的方式为早期诊断、治疗、预防,通过提升患者认知水平、依从性,从社会能力、心理、生理等生活质量各方面,提高患者自觉程度,达到理想效果;还可按照中医养生进行预防与控制,例如劳逸结合、饮食有节、顺应四时、形神共养等等,促使人体和大自然协调一致,从而保障身体健康;同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调养自身阴阳,达到健康长寿、气血畅通目的。
2.2 健康教育骨质疏松症理想治疗手段应该以预防和防治结合为主,通过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和学习,致使干预流程顺利进行,所以健康教育为健康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车丽娟[10]等学者认为,因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了解较少,在治疗期间配合度低,很难达到最佳疗效,所以应加强健康教育,将其贯穿到出院随访中,逐渐为患者灌输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诸多内容,强调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在家中的安全性,避免了骨折发生。严茜茜[11]等学者认为,多媒体结合图文方式健康教育,可以更好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等表现,造成心理负担,情绪容易激动,并且出现失眠等不良反应,而该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缓解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配合度,从而有效保障身体健康。王子春[12]等学者表明,健康教育可提升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知识体系、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等方面,还可改善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等维度,有效预防骨折现象的发生,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3.1 运动运动疗法为预防骨质疏松重要手段,可对骨骼以及肌肉产生有利刺激,从而达到理想效果以及防治目的。李蕊[13]等学者认为,通过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等方法,在运动期间肌腱和肌肉相互作用产生的应力可以提高BMD,降低骨折发生率,调节内分泌系统,提升雌激素水平,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还可减少骨量丢失,缓解不适感,安全且有效。谢昊[14]学者表明,交替运动疗法可促使患者关节协调性升高,预防运动期间骨骼受损,疗效显著,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同样也改善了患者骨密度。陈冰[15]学者表明,运动疗法作用可以促进骨代谢、性激素分泌、钙吸收和运用等,主要通过冲击性或者有氧运动展开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推动骨重建的产生,提升骨密度,增强抵抗力和耐受力,进一步保障患者生活水平和质量。
3.2 食疗食疗可以保持机体营养均衡,降低胃肠单反应发生概率,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提高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张伟荣[16]学者表明,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骨质疾病,在中医中属于腰痛、骨痹范畴,通过食疗可改善与预防疾病以及骨折风险,如红焖猪蹄、排骨汤、骨头粥等,通过中药材的添加制作成药膳,从而预防骨质疏松,达到食疗效果。吴宏燕[17]学者表明,骨质疏松症患者遵循饮食清淡、饮食速度慢、饮食有节等原则,控制脂肪、糖类等摄入量,再加以辩证施护,可增加患者骨密度,促进疗效。
3.3 中医药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主要原因为肝肾不足而导致,所以要根据不同表现实施不同调护。吴玉霞[18]学者认为,骨质疏松可分为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两虚型、瘀血阻络型等证型,其治疗措施为中药或者针灸,关键要识别相关危险因素,然后评估健康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展开辩证治疗。高峰[19]等学者表明,骨质疏松为老年慢性疾病,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但与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早日发病症状不明显,若采取中医药治疗,可减轻疼痛,达到疗效,通过内服用药或者理疗熏蒸等方法,让药物深入到筋骨处,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舒筋活血功效。金瑜[20]学者表明,骨质疏松采取西药治疗的效果有局限性,无法促进骨吸收,而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显著,中医推拿联合中药熏蒸可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病灶部位血液循环,直接通过皮肤进入病灶,扩张毛孔,促进药效吸收,同时推拿可提升免疫力,抑制骨吸收,达到疗效。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在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还需加上非药物疗法,如食疗、运动、中医药等,都可促进疾病恢复,降低骨折的风险,保障身体健康;同时要注重健康教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尽早预防骨质疏松,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损伤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