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财
(武威市凉州区永昌水利管理所,甘肃武威 733000)
所谓灌区,实际上是指具有稳定可靠的供水引入系统和排灌渠道体系等基础设施十分齐全的有效灌溉面积,是人们生产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它将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壮大。在2016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在对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已经对中国农村向更加效率、安全、节俭、环保的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而鉴于中国水利建设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重工程建设、轻管理服务的问题,需要通过积极有效的举措,促进对灌区现代化工程建设的系统计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灌区在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服务结构、信息化建设能效标签方面的综合优势,以提高对灌区现代化工程管理水平和服务结构的全面提高。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则按照国家对农业灌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求,通过进行全省区域内的调查研究与顶层设计,运用了合理先进的科技、工艺流程和相关设施,建立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灌区主要工程设施,有效提高了灌区自然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促进了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1]。
信息网络资源为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关键的数据基础,在实施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发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信息管理网络的传输能力,才能保证信息网络资源的传播效果符合灌区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2]。由于灌区内信息管理系统通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调配管理工作也就更加科学合理。另外,当上级水利部在下达有关水资源调配文件内容和规划时,也能够通过信息管理网络将有关文件内容按时地下发至所有下属管理站,方便所有管理站有效地根据有关文件内容的规定,进行水资源调配与管理工作,从而推动了灌区管理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高[3]。
在进行灌区现代化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不但要根据需求做好对工程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等工作,而且还应做好对灌区阀门、分水闸阀门、干渠控制闸门等远程管理的优化和改善等工作。所以,在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中,就必须将智能管理融入灌区的综合性现代化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当中,以充分发挥智能管理的优势,通过实现针对智能管理的无人控制目标减少了管理者的压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效益[4]。
因为现阶段国家还没有形成较为健全的灌区建设体系和制度,使得许多有关灌区建设管理的内容由于缺乏合理的理论支撑,而严重影响了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正常实施。就是由于在灌区建设过程中管理体系的不足,使得在我国灌区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由于未能及时处理好而影响了灌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代化灌溉的灌区科学工程管理实现方式,是促进现代化灌区各项基本建设技术和目标工作顺利高效实现的两个关键环节。从国内外目前研究状况来看,在对当前的灌区实施现代化工程建设及管理方法的过程实践中,尽管已开始对灌溉水位测量精度的控制和水文信息时效性等技术都出台了较严格的标准,但是,对传统的现代灌区基建的管理和实践来说却还是显得无法满足。因此,在组织实施灌区水位实时测量预报的有关工作中,一旦出现了灌区水位的监测预报数据收集不准确和相关信息资料传递不及时、不正确等方面问题的话,如不能进行及时处理,不但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更严重的时候还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灌区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主动开展对现行灌区管理制度的改造和革新,以保证灌区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5]。
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的实施也离不开政府资金的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对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的实施提出足够的资金保障,才能保证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项目的顺利完成。但是,由于当前全国许多地方的灌区现代化基本建设管理工程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等问题,从而对灌区的正常稳定工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地方各级财政应当根据灌区现代化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现代化管理工程建设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灌区管理机关大多处于乡村和边远地区,生存条件相当恶劣,而且工资不高导致技术人员招不来,留不住。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在企业员工中的比重相对较少。管理方法比较粗放,企业管理和自身能力建设也亟待进一步提升[6]。
生态灌区建设原本应当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大自然为主要目标,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却由于灌区的排灌方法不当,杀虫剂采用超标,农田也遭到了重金属物质环境污染,而直接造成农业产出效益的下降。由于在新灌区生产经营过程中,大批的工业生产废气和污染物还没有加以合理处理就擅自排放,而且在返回的水体中还带有了大批的杀虫剂残留,因此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形成了巨大污染,农田的排污面积也急剧增加,根本不能满足新生态灌区建设发展的标准[7]。另外,由于旧灌区地下水开发过量,对新建灌区的发展也没有保护性措施,从而导致草原、沼泽地的面积迅速下降。
现代化农业灌区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重大建设项目,农业灌区有关主管部门不仅要做好现代化农业灌区建设总的总体规划设计工作,而且还应严格地按照要求做好现代化农业灌区建设计划中同其他规划性建设项目之间的衔接工作,将节约用水的生态理念渗透到现代化农业灌区总体规划建设的工作当中,要充分发挥现代工程建设的资源优势,全面做好现代化农业灌区建设中水输配、田间、生态环境、工程施工管理等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才能达到现代化农业灌区的总体规划建设工作和与大自然的相互和谐的目标,从而促进农业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
灌区的现代化建设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工作的规划设计需要,逐步建立完备的水源工程、输配水系统工程和渠系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才能提高灌区排灌能力和输配水工程效益[3]。此外,农业农村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对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基本建设投资的力度,针对不同地域的灌区种类、粮食作物栽培的结构,建立比较完备的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并引进了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农田灌溉节水利用率的有效提高。
现代化灌区基本建设事业的全面深入开展,为中国农业灌区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在开展农业现代化灌区的建设工作中,地方政府部门不仅要做好有关农业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落实工作。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更积极有效的手段提高我国人民对水资源论证和水质平衡分析工作的能力,以便于合理调控我国人民对地下水资源开采与使用的积极性程度,并防止了由于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利用,影响生态与环保工作的成功开展。另外,在开展农业灌区现代化建设项目的工作中,还应当充分关注工程建设用材和工程设备的生态环境保护特性,并搞好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和当地工程建设环节之间的配合工作,在符合工程用途的前提下,尽量地选用环境保护特性较优异的工程建筑用材[8]。灌区现代化建设完成后,有关单位还应适时把灌区建设加入对灌溉水质的监控系统中,同时面对长期以来利用污染灌溉所带来的严重土壤污染和危害农作物品牌竞争力质量的情况,必须采取逐步改变农作物栽培结构的方法,以实现灌区现代化建设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现代化管理理念、体制和方式,是保证现代化农业发展总体目标完成的关键。水利部门必须针对各类的现代化灌区建设监督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完善的灌区建设管理专管组织和社会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实行灌区建设现代化监督管理运作体制,必须实行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并采取大力发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逐步明晰现代化灌区建设工程项目的所有者、使用权范围及其监督管理工作主体和权责,才能使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另外,各级基层政府领导还提出必须继续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中央对省级基层水利行业机关的领导能力,并逐步通过采取不同渠道的努力,筹集加强现代化小型灌区工程财务运行管理培训的有关经费[9]。水利行政等主管灌区单位要做好对第一线工程人员专业知识基础培训和职工综合技能素质强化培训工作,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对水利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待遇水平,以真正实现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招得来,留得住,并注意充分注意发挥水利工程第一线专业施工技术人员培训中心的引带功能,以更好确保水利灌区建设现代化的实施工作科学有效开展。
为了有效增强农村灌区的浇水力量,给灌区带来更大的生态建设效益和经济性,必须全面运用现代化的新型建筑技术手段,对渠道系统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大致上应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核子密度仪技术,通过大数据计算机和伽马辐射,对农村灌区的蓄水量和湿密度系数实行综合测量,即可迅速、精确地整理出灌水信号,而且操作简便,还有利于对渠道渗漏情况实施动态监测;二是喷射砼护坡方法科学技术,渠道改建中的拆模问题十分严峻,运用喷水科技就有利于增强对砼的黏着力,进而有效提高防渗工程、节约用水的功能。另外,在具体的节水技术改造施工中,施工单位还必须根据灌区的实际环境,充分考虑每年降雨量、气候、地质情况等情况,并科学、合理地选用建筑施工技术。
第一,喷淋技术,利用小管道直接把水送到田间地头的,再通过较小口径的喷嘴把水均匀地喷洒在农作物上,采用喷淋的方法能够更高效地节省自然资源,同时还加快了土地团粒的构造成形,进而大大提高了土壤的使用率;第二,微灌技术,该技术的喷嘴口径更小,可以通过小管涌流、滴灌或渗灌等方式直接对植物进行浇灌,更适合于经济作品的栽培与浇灌,而且单件植物浇灌的总水量小,浇灌持续时间长,可以较好地缓解因蒸发、渗漏等而导致的自然资源短缺[10];第三,渠道防渗技术,以渠道管理养护与管理的方法来进行渠道防渗管理工作,并由此来增强了渠道管理的实效性,使之在农田灌溉水质输送过程中大大地减少了渗透与漏水等现象的产生,从而达到了浇灌流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第四,涂布膜灌技术,将浇灌水直接在地膜上导入,并在地膜上农作物的根系留下小孔,利用这种小孔,水可以深入到植物的根系,从而大大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综上所述,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与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鉴于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重工程、轻管理的问题,所以,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用更加积极有效的举措,推进对灌区内现代化工程建设的系统计划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灌区内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服务制度、信息化建设、生态建设等的综合优势,提高灌区内现代化工程管理水平和服务的质量全面提高,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和生态与环保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更强大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