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全球石油石化企业低碳转型战略与实践

2022-11-25 14:10聂向锋
当代石油石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碳油气石油

聂向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合作部,北京 100728)

为应对全球气候急剧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牵头世界各国经过多年商议,形成并签署了《巴黎协定》《格拉斯哥气候协定》等全球性公约和协议,采取积极措施,走低碳发展之路。截至2021年,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达峰或碳中和目标,低碳化发展已成为广泛共识[1]。全球能源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减排和低碳转型压力巨大。作为能源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石油石化行业首当其冲,低碳转型刻不容缓。

1 全球石油石化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动因

全球石油石化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动因主要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

一是来自各国政府的压力。基于《巴黎协定》等国际公约的要求,主要国家政府制定并出台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制定气候立法、出台碳排放标准、建立碳交易制度和碳交易市场等,大力推进低碳减排和能源转型,对各国能源行业形成倒逼压力。

二是来自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的压力。全球主要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机构,转变观念,要求石油石化企业压减传统化石能源业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低碳转型。而全球主要金融机构纷纷出台规定,不再为高排放传统油气项目提供贷款和资金,给石油石化行业带来巨大资金压力。

三是来自社会和环保组织的压力。普通民众对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企业的负面感受明显增加,使其承受的社会和道德压力倍增。环保组织更是从舆论宣传和法律诉讼方面给予石油石化行业日益增加的压力。

内因主要是:一方面,随着世界范围内碳价、碳税政策的不断出台,传统石油石化产品的现金成本逐步上升,竞争力不断下降,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面对“双碳”战略下新能源业务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示范装置相继投入运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传统石油石化企业生存危机与日俱增,一旦未来新能源相关技术和业务取得实质性突破,传统油气产业将面临巨大冲击,甚至被完全替代。

此外,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各类新能源项目成本持续降低,在竞争力和效益上已初步具备竞争力。根据伍德麦肯兹统计,2014年以来,各大国际石油公司投资的新能源项目,平均内部收益率约达15%[2],经济效益可观,对转型中的石油石化企业具备一定吸引力,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2 全球石油石化企业低碳转型目标和战略

2.1 国际石油公司

根据能源转型的态度、目标和战略等不同,可以将国际石油公司划分积极型和保守型。

积极型的代表主要是欧洲石油公司。欧洲国家普遍缺乏油气资源,低碳转型动力强,能源转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欧盟已经将碳中和目标写入法律,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已经通过温室气体排放立法,碳交易机制和市场得到初步建立。在此宏观环境下,欧洲石油公司普遍看好去碳化、电气化发展趋势,对低碳转型反应积极,甚至制定了较为激进的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换,从石油公司转型为综合能源公司。

BP坚信人类能源的未来在于可再生能源,制定并宣布了严格减排目标,大规模剥离非核心油气资产,快速增加低碳业务资本支出,毅然剥离下游化工业务,使其退出上下游一体化大型石油公司的行列,能源转型总体较为激进。而壳牌、道达尔则在积极推出碳中和目标后,采取了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在积极推进低碳业务的同时,依然稳妥地推进传统油气业务,能源转型战略总体稳健。

保守型的代表则主要是美国石油公司。美国油气资源丰富,尤其是页岩革命以来,美国不但实现了能源独立,而且油气出口不断增加。在美国政府消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政策下,美国石油公司低碳转型态度同样保守。

作为百年企业,埃克森美孚坚持认为疫情是石油大周期中的短波动,后疫情时代石油需求将继续延续增长态势,达峰至少还需要10~15年[3],而投资可再生能源业务意义不大,因而采取了以现有业务去碳化为主的保守的转型战略。2021年初,埃克森美孚公布的减排目标仅规划到2025年,受到内部投资者及外部社会团体的诟病。在内外部压力下,直至2022年1月,埃克森美孚才承诺了2050年实现零排放的减排目标。

与更趋传统的埃克森美孚不同,雪佛龙公司认可研究低碳发展路径的必要性,但仍认为石油需求长期向好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因此采取相对保守的能源转型战略,包括:仅制定了截至2028年的减排目标,坚持推进油气生产,有限增加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投资等。

康菲石油公司2012年即剥离了下游炼油化工业务,碳减排难度和压力相对较小,因此紧跟欧洲同行发布了相对埃克森美孚、雪佛龙更为积极的零排放目标,也是首个公布具体碳足迹减排目标的美国大型石油公司,但这并未改变其对化石能源长期重要性的根本看法,也未改变其继续发展上游油气业务的计划。

2.2 区域石油公司

一些主要来自欧洲的区域石油公司,依托其经营地域相对集中、业务范围更加聚焦、技术优势突出等优势,迅速发布了减排目标,制定了清晰的转型策略,并坚决贯彻推进。从2019年12月西班牙雷普索尔率先宣布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到2021年2月意大利埃尼公司推出2050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计划,欧洲区域石油公司成为了全球石油石化企业能源转型的先锋。

2016年改名为沃旭能源的丹麦丹能公司,主要从事北欧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随着北欧乃至整个欧洲低碳发展趋势的确立,迅速地制定了向电力业务转型的战略并坚决推进,目前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巨头。

挪威国油发挥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和经验优势,选择海上风电业务作为转型发展主要方向,积极开发北海海域风能,目标是2035年实现净权益发电装机容量12~16 GW。

西班牙雷普索尔则重点投资生物燃料和绿氢项目,将现有炼厂改造成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并配套制氢项目,其目标是到2025年制氢能力达到400 MW,成为伊比利亚半岛的领导者。

2.3 国家石油公司

从国家石油公司来看,市场型国家石油公司和资源型国家石油公司对待低碳减排和能源转型态度明显不同。

作为市场型国家公司的代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双碳”战略号召和要求,主动履行减排责任,为完成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因此,3家石油公司均发布了与国家“双碳”目标相一致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相关战略。依托氢气资源和产业优势,中国石化树立了“建成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发展目标,大力布局氢能产业链;中国石油将加大天然气生产能力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中国海油充分发挥海洋工业优势,大力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资源型国家石油公司以沙特阿美、巴西石油、俄石油为代表。对沙特阿美来说,油气田是其核心资产和利润来源,也是其竞争力和国际化的基石。沙特阿美认为,即使在气候变暖控制在2℃内的情景下,油气仍是全球重要能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油气产业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低碳转型方面,尽管阿美顺应大势推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但除增加部分低碳技术研究和示范的投资外,该公司并未采取积极的能源结构转型策略。俄石油则到2021年末才推出了碳中和目标,聚焦于减少生产过程的直接排放。巴西石油则仅宣布了截至2030年的短期碳减排目标。

3 相关企业低碳转型主要实践

3.1 国际石油公司

一是通过改名显示“去石油”转型态度。2021年5月,道达尔更名为道达尔能源,显示了其多能并举、绿色平衡发展的理念以及转型为综合型能源公司的坚定决心。为应对荷兰法院关于碳减排的诉讼,加快能源转型步伐,2022年1月,壳牌宣布更名,并放弃双重股权结构,此举将帮助壳牌优化投资组合,加快转型成为专注低碳环保的能源公司。

二是改革组织机构和业务版图,推进能源转型。BP、壳牌、道达尔均成立了低碳能源部门,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以及天然气,生物能源,氢能、低碳电力等技术和业务研发。保守的埃克森美孚也在股东压力下,于2022年1月做出公司架构调整,成立了低碳部门,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探索。

三是在传统油气业务方面,积极优化全球资产配置与组合。一方面加大低效高碳资产、非核心资产剥离力度,向核心资产、核心区域归核化;一方面大幅缩减化石能源投资,聚焦于战略资产投资。BP未来以天然气为中心,重点投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英国等天然气项目。壳牌在剥离埃及、美国等竞争力较弱的油气资产后,继续投资于天然气一体化等业务;埃克森美孚出售马来西亚资产,退出英国北海区块后,着重投资圭亚那、巴西深水油气项目;雪佛龙出售阿塞拜疆非核心油气资产,收购美国二叠纪盆地等优质页岩气资源;2021年,道达尔投资了伊拉克一揽子“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其“油气为主、新能源为辅”的业务组合,显示了其较为灵活的转型态度[4]。

四是炼化和油品销售业务方面,积极归核,整合优化。以效益和低碳为目标,一方面剥离非核心炼油资产,整合核心炼化一体化装置,提升协同和效益;一方面增加低碳投资,减少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BP出售南非、菲律宾等炼厂,对14个核心炼厂进行一体化改造,出售了全球化工业务;壳牌出售了全球约1/2的炼油资产,积极推进资产组合优化;埃克森美孚出售澳大利亚等22个老旧或非核心炼厂,雪佛龙剥离其南非、加拿大等炼厂,分别向美湾、欧洲ARA、新加坡核心市场和地区集中。BP和壳牌还进一步加强在新兴市场加油站网络的布局,并通过充换电、加氢和可再生燃料加注等业务布局新赛道[5]。

五是低碳新能源业务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新业务布局和技术研发。在大力投资太阳能、陆上海上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同时,积极研究开发温室气体减排、低碳除碳、电池、储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技术。BP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壳牌公司将低碳新能源业务的重心放在绿氢、生物燃料、CCUS等方面,道达尔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均有参与,多元化意图明显。美国石油公司则有限地投资新能源业务和低碳技术,主要方向为CCUS、氢能、生物燃料等[6]。

3.2 区域石油公司

一是通过改名展示转型决心。丹麦丹能集团于2017年11月改名为沃旭能源,完全剥离化石能源业务,转型为以风电为主的绿色能源业务。2018年3月,挪威国油改名为艾奎诺,凸显其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坚定决心。

二是依托既有业务优势,加快转型。法国法能的转型主要是在其传统天然气和电力业务流程中,大力贯彻低碳清洁理念。沃旭能源和挪威国油则发挥其深耕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强项,选择海上风电业务作为主要转型方向,积极开发北海海域风能。

三是业务重组上市,为转型筹集资金。为迎合市场投资者对绿色低碳理念的偏好,埃尼公司将传统油气业务和新能源业务分别成立公司,并将新能源公司上市筹集资金,为加快转型提供资金支持。雷普索尔也在考虑将其低碳业务部门进行IPO。

3.3 国家石油公司

对市场型国家石油公司来说,转型路径和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出于国家能源保供责任考虑,继续稳妥推进传统油气业务,特别是低碳清洁、潜力较大的天然气资产。中国石化一方面不断提升国内外天然气储量,2021年中标伊拉克曼苏里亚天然气田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在国际LNG市场签署长约,与美国维吉公司签署LNG长期购销协议,进一步提升LNG保供能力。中国石油充分发挥天然气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稳油增气策略。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减碳升级。中国石化大力发展分子炼油、高端化工材料、氢燃料电池材料等,不断提高原料低碳化比例;加快油转化、电气化步伐,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加大废弃油脂、废塑料、废橡胶产品回收,落实循环经济发展。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新能源业务布局和技术研发。中国石化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地热+绿色能源供应,大力布局光伏、风电项目,稳妥推进生物燃料的制备,加快推进加油站向充换电站方向发展,实现加油站向“油气氢电非”综合服务商转型。中国石油积极发展新能源新业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和清洁替代,积极推进林业碳汇和碳捕集与封存(CCS)/CCUS,推动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7]。

对资源型国家石油公司来说,秉持油气在未来能源结构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的理念,继续大力推进传统油气和炼化业务,转型的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排放、低碳技术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示范方面。以沙特阿美为例:一是增加天然气储产量,探索天然气制氢业务,在确保油气龙头地位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二是通过合资、并购等手段加大化工领域投资,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力,2020年收购SABIC 70%股权,使其成为真正的上下游一体化公司[8];三是积极参股亚洲包括中国、印度等地的炼油项目,锁定原油销售渠道;四是开发化工、新能源相关技术,探索性布局低碳化工、氢能、可再生能源等业务。

4 启示和建议

1)低碳转型战略制定要符合企业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实际,力争做到积极稳妥。全球石油石化企业的低碳转型战略普遍基于企业自身的监管环境、公司使命、资源禀赋、未来能源结构判断等制定,并非心血来潮,一蹴而就。欧洲石油公司激进、中国石油公司积极稳健、美洲石油公司保守、中东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滞后,都与此密切相关。

2)转型推进要防止过于保守,但更要避免过于激进。转型推进要坚决杜绝能源供应剧烈波动风险,2021年发生并延续至今的欧洲能源危机就是一个典型反面教材。由于转型政策过于激进,化石能源投资和供应消减过快,导致能源供需严重失衡,出现电力危机、天然气严重短缺和价格飙升等问题,引起社会震荡。

3)转型推进务必做好顶层设计,稳妥有序推进。尽管能源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但基于转型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较大不确定性,务必做好顶层设计,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下的关系,先破后立、稳妥有序推进。

4)转型应注意与优势业务相结合,发挥既有优势。要注意转型方向与现有优势业务相结合,发挥既有传统业务优势和经验,力争做好新老业务稳妥衔接和过渡。挪威国油利用海上油气勘探经验发展海上风电业务,中国石化利用炼油和制氢优势打造氢能产业链等,都是发挥既有业务优势、探索新能源业务的良好实践。

5)鉴于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和化工业务的不可替代性,石油石化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基于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趋势及油气资源的独特优势,化石能源仍是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石油石化业务仍有一定发展空间。石油石化企业仍要充满信心,积极创新地推进油气、炼油、化工等相关业务,稳妥推动绿色转型。

6)低碳转型要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是全球性挑战,低碳转型要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化理念,坚决贯彻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推进能源产业国际化,打造一体化协同保障体系,服务资源所在国和能源消费国(国内和第三国)两个市场,力争供应稳健,风险可控。

猜你喜欢
双碳油气石油
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安全环保探究
“双碳”背景下分时销售电价时段划分方法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油气改革之于油价
石油PK太阳能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