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药附子不同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2022-11-25 06:38李占玲吴春丽曹永仓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乌头附子生物碱

李占玲 吴春丽 曹永仓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是治疗阳虚里寒证的首选中药。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免疫、抗肿瘤等方面,其抗氧化作用及机制是研究重点,而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应激水平是评价抗氧化能力的关键指标[1]。附子用量小为0.3 g,大则在100 g以上,一般用量10~15 g,随着用量差异其煎煮法也各不同。短时间煎煮,附子中乌头碱含量较多,治疗痹证、痛证效果较好;长时间煎煮,治疗一些慢性病疗效显著。附子药效与毒性并存,乌头类生物碱是其主要药效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通过加工炮制,将双酯型生物碱转换为单酯型生物碱是保障临床安全应用的重要途径,因此附子炮制工艺的优化改良是历代医家研究的重点[2-4]。不同附子炮制品的化学成分、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有差异,本文通过分析附子炮制有关的典籍和现代研究,比较各方法差异,为更好地应用附子提供借鉴。

1 附子炮制研究概况

1.1 古代炮制方法

附子炮制方法首见于汉代《金匮玉函经》:“皆破解,不口父咀,或炮或生……,刀刲取里白者”。《伤寒论》:“炮去皮,破八片”。从汉代至唐代以“炮”“烧”“煨”“炒”等方法为主。唐代医家开始根据不同病证使用不同辅料进行附子加工,宋代医家逐渐采用水洗、水浸、醋浸、黑豆煮、甘草制等。明代以后,附子加工基本沿用古法,以蒸煮等湿法为主,辅料也相对固定(如甘草、姜、童便、黑豆、盐等)[5]。代珊等[6]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比较古法炮制品与现代5种炮制品中生物碱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古法炮制有效成分保留较多,但去毒效果较差;黑顺片、白附片毒性成分明显减少,但有效成分流失较多;其中与古法差异较小的为炒附片,其原因可能是两者炮制温度接近,均约为170 ℃,而且炮制过程中均未有水蒸气参与。

1.2 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详细规定了附子炮制法:盐附子和黑顺片。现代技术结合传统炮制工艺,又有许多新的方法出现,如微波炮制法、高压炮制法、高温炮制法、微生物发酵法等,迄今为止,有70多种传统和现代工艺被用于附子炮制[7]。唐小龙等[8]应用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技术方法炮制附子,具有双酯型附子生物碱含量降低、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减少、炮制工序简单等特点。贺亚男等[9]探究微波炮制过程中生附片切片厚度、含水量、微波功率、炮制时间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附片厚度为3 mm、复水率60%~80%、炮制时间根据微波功率调整,能够提升微波炮制附子质量。

2 不同炮制方法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毒、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是附子的药效物质基础,而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为附子的较强毒性成分。炮制减毒的主要机制可以归纳为:1)以乌头碱为代表的双酯型乌头碱在加工炮制过程中水解成单酯型乌头碱;2)乌头碱类结构上8-位乙酰基被脂肪酰基取代,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生物碱[10]。

2.1 加辅料

国伟等[1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方法制备淡附片、甘草制饮片及黑豆制饮片,结果显示,与盐附子比较,分别加入甘草、黑豆炮制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相比炮制前降低了97%,单酯型生物碱增加了26%;与甘草、黑豆共同炮制,其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更高。叶强等[12]用染色法测定附子与生姜、干姜、炮姜配伍前后生物碱的变化,证实两者配伍的减毒效果,可能机制是生姜、干姜、炮姜可提高附子生物碱的溶出度,促进双酯型附子生物碱转化为单酯型附子生物碱。

2.2 胆巴炮制与无胆炮制

为研究胆巴对附子药效成分变化的影响,刘雨诗等[13]对不同炮制品中生物碱含量进行了分析,与生附片相比,炮制品中有效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毒性成分均明显降低,无胆炮制品如蒸附片、炒附片中总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均比熟附片(胆巴炮制片)高出3~5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略高,说明胆巴炮制过程增加了附子有效成分的流失,而无胆炮制工艺简便易行,增效效果较好,减毒效果稍差,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夏飞等[14]的研究得出,浸泡附子用水量1 g∶0.4 ml,蒸制120 ℃,50 min,干燥温度100 ℃,所得附片中单酯、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达0.308 5%、0.014 8%,体外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清除率87.832%,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29.253%。该无胆附子的炮制工艺,具有减少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毒性,提高抗氧化应激作用,为安全、有效地应用附子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建昌帮煨制法

侯春久等[15]分析建昌帮煨附子前后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建昌帮煨制法能显著提高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由0.009 1%升高到0.056 2%,提高了6倍多,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建昌帮煨制法具有“减毒存效”作用。

2.4 微波炮制法

微波炮制具有独特的热力学形式,温度高、加热时间短,并且有灭菌作用。水分子在微波和电磁场作用下高频振动碰撞,产生大量热能致使生附片中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达到减毒目的。与其他炮制品相比,微波炮制品的乌头碱含量差异较小,但水溶物和石油醚可萃取物增多,表明微波加工能够增加有效成分溶出,增加饮片的稳定性,便于贮存和使用,显著提高附子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用价值。

2.5 高温高压炮制法

高压蒸煮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是现代研究的热点,可有效降低毒性成分含量,同时减少有效成分流失。张丽萍[16]采用0.245 Mpa蒸汽压力,蒸制附子1.5 h,以测定小鼠最大耐受给药量,当给予数百倍临床成人用量时,未见相关毒性反应,表明该炮制方法可靠,临床安全性高。林华等[17]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高温炮制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120 ℃,12 h,附子去毒效果最好,双酯型生物碱含量(0.04~0.08 mg/g)明显降低,单酯型生物碱含量(0.70~0.90 mg/g)略有升高,其中苯甲酰乌头碱含量显著增加,总生物碱含量略有降低。

3 炮制对附子药理毒理作用的影响

3.1 炮制对附子药理作用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物质基础产生不同的影响,药理作用发生变化。因此,在附子的临床应用中,需根据附子炮制品药理作用的不同进行选择。

3.1.1 强心作用 氯仿致小鼠心室颤动的实验结果表明,生附子中乌头碱类含量高,一旦增大剂量即出现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而炮附子则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抗炎镇痛作用也有所增强[18]。虽然两者都具有强心作用,但生附子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短的缺点,且毒效剂量难以控制;而炮附子作用弱,强心作用持久,有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临床应用剂量可控[19]。李立纪等[20]从体外血小板聚集、小鼠耳郭微循环和垂体后叶激素致缺血再灌注模型3个方面比较不同附子制品对小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温、除杂、制颗粒等加工的附子制品能够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陈海媚等[21]研究附子对盐酸普罗帕酮致急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炮附子能够减少心力衰竭有关神经体液因子分泌,改善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起到强心作用。另外,附子对急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可升高血压,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机制可能与激动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22]。

3.1.2 抗炎、镇痛作用 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是附子抗炎、镇痛的主要有效成分,对多种炎症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醋酸所致疼痛,且抗炎镇痛作用与附子煎煮时间、给药剂量显著关联[23]。王丽[24]研究炒附片、黑顺片、淡附片和蒸附片对炎症模型的镇痛效果,结果显示,不同附子组在用药6 h后足肿胀程度均明显减轻,其中,炒附片组、黑顺片组改善效果更显著,不同附子组痛阈值相比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因此,在附子的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炮制品的药理作用不同而选择,如在治疗炎症时,适宜选用炒附片、黑顺片;对于炎症疼痛,则适宜选用炒附片。

3.1.3 其他药理作用 附子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扩张血管、抗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缺血、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在糖尿病并发症、肿瘤治疗方面也有较好疗效。Wang等[25]探究附子多糖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显示附子多糖可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减少细胞凋亡,说明附子多糖对高糖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此外,附子可温阳散寒而流通津血,消散痰瘕,单味附子和含附子温阳方剂均可改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26-27],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力[28-29],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附子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3.2 炮制对附子毒理作用的影响

乌头类生物碱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肌、神经和肌肉细胞膜的电压敏感钠通道释放神经递质,促进心脏、肝脏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和凋亡。杨明等[30]将生附子、白附片、微波炮附子、香港炮附子分别给药NIH系小白鼠,结果显示,几种附子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大小顺序为生附子>白附片>香港炮附子>微波炮附子,生附子毒性比微波炮附子高4.77倍。沈玉巧等[31]证实高压蒸制品、高温炮制品、微波炮制品、黑顺片对小鼠心、肝、肾等脏器均有一定的损伤,高压蒸制品对心脏损害最小,其他脏器损害差异不明显,但其损伤程度较生附片明显降低。

中药炮制作为中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药临床运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经过加工炮制可以减少或消除毒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药效,改变药物作用部位,便于服用和贮藏。药材处理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能够显著影响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但不同处理方法对附子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把握好附子“毒-效”辨证关系,加强对“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分析中药附子物质基础变化和药理作用变化,能更好地研究附子临床应用价值。此外,也需要完善附子炮制工艺,建立附子炮制工艺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在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最佳药效,使附子在临床应用中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猜你喜欢
乌头附子生物碱
蜂蜜解救乌头中毒机制探析
附子古今用量变化浅析*
建昌帮附子在甘草附子汤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比较研究*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结构特征、生物合成、毒性及加工对其含量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巴山花椒根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治三叉神经痛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