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建,梁秀梅,罗品忠,向玲洁
(泰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泰州 225400)
喷施叶面肥可有利于农作物快速吸收营养物质,具有用量小、见效快、施用简单等优点[1,2]。前人针对喷施不同叶面肥对水稻增产增效方面已有相关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叶面肥用量和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株高及顶3 叶叶面积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试验设在泰兴市张桥镇褚陈村裕民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田内,土质沙壤,肥力中等,前茬小麦,麦秸秆切碎大机耕翻全量还田,前茬小麦667 m2平均产量415 kg。
水稻品种:扬农稻1 号,为迟熟中粳水稻品种。5 月28 日育秧,6 月18 日插秧,栽插规格30.0 cm×12.5 cm。
试验共设3 个处理,处理1:667 m2用250 g硅肥一次性喷施(8 月5 日喷施);处理2:667 m2用250 g 硅肥分两次喷施(8 月5 日、8 月19 日各喷施125 g);处理3:对照,中后期不喷施叶面肥。各参试处理在同一田块内,田块面积为900 m2,中间用田埂隔开。
(1)施肥情况。基肥667 m2施45%复合肥30 kg、尿素5 kg,分蘖肥分两次施用,分别667 m2施尿素7.5 kg、10 kg,穗肥667 m2施45%复合肥15 kg、尿素10 kg。全生育期施肥667 m2折合纯N 21.7 kg、P2O56.75 kg、K2O 6.75 kg[3]。
(2)病虫防治和水浆管理情况。病虫防治措施各处理统一根据植保部门发布的信息进行,与大面积生产一致。水浆管理各处理一致,栽后浅水活棵,分蘖期干湿交替促分蘖,达穗数苗时统一搁田,抽穗扬花期田间建立水层,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1 周断水。
各处理水稻成熟前统一进行理论测产及植株性状考察,收获期统一实割见实产,并取样室内测定千粒重。
从表1 看,处理1 在各处理中产量表现居第1 位,667 m2有效穗数18.71 万穗,总粒数140.18粒/穗,结实率92.10%,千粒重30.08 g,理论产量726.6 kg/667 m2,实际产量668.5 kg/667 m2;处理2 在各处理中产量表现居第2 位,667 m2穗数18.66 万穗,总粒数132.06 粒/穗,结实率93.33%,千粒重30.78 g,理论产量707.89 kg/667 m2,实际产量651.3 kg/667 m2;处理3 在各处理中产量表现最低,667 m2穗数18.68 万穗,总粒数133.05粒/穗,结实率93.28%,千粒重29.60 g,理论产量686.21 kg/667 m2,实际产量631.3 kg/667 m2。从667 m2有效穗看,三个处理栽插基本苗一致,667 m2有效穗差异不大。从每穗总粒数看,处理1 分别比处理2、处理3 高8.12 粒/穗、7.13 粒/穗,处理1 硅肥一次性喷施时间是8 月5 日,此时正处于水稻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对增加水稻粒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结实率看,处理2 表现最高,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从千粒重看,处理1、处理2 高于处理3,其中处理2 千粒重表现最高,分别比处理3、处理1 高1.18 g、0.7 g。试验数据表明,水稻中后期喷施硅肥可增加水稻粒重,且多次喷施,效果更明显。
表1 各处理理论产量结构及实产统计
从表2 看,处理3 在各处理中株高最高,达101.6 cm,处理1、处理2 较处理3 分别降低5.7 cm、8.1 cm,水稻中后期喷施硅肥对植株高度有矮化作用,影响效应需多年试验进一步验证。
表2 各处理株高与节间长度统计
从表3 看,处理1 顶部三张叶片叶面积在各处理中都表现为最高,其中倒1 叶叶面积79.5 cm2,比处理2 倒1 叶叶面积高10.28 cm2,比处理3 倒1 叶叶面积高17.04 cm2;倒2 叶叶面积86.85 cm2,比处理2 倒2 叶叶面积高5.33 cm2,比处理3 倒2 叶叶面积高12.89 cm2;倒3 叶叶面积66.58 cm2,比处理2 倒3 叶叶面积高9.48 cm2,比处理3 倒3 叶叶面积高1.38 cm2。水稻产量形成主要来源于顶部三张功能叶产生的光合产物,水稻中后期喷施硅肥有利于提高叶片叶面积,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处理1 在各处理中产量最高的根本原因。
表3 各处理顶3 叶叶面积统计
通过本试验对各处理的产量及植株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处理1 和处理2 在水稻中后期喷施硅肥后,产量高于不喷施硅肥的处理3,其中,处理1 主要体现在穗粒数和粒重增加,处理2 主要体现在结实率和粒重增加。至于对基部节间、顶部三张功能叶和病虫害的影响需进一步在多品种、多年度间重复试验才能得出结论。对种植大户而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在水稻中后期喷施1~2 次硅肥,对提高水稻产量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