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美春 刘欢 王春苗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为学历证书,“X”为涉及各行业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我院积极响应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号召,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于2019年9月成为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院校。“1+X”证书制度的关键点是课证融合,建构 1+X 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合体系是院校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模式[2]。为做好课证衔接和融合,我院积极开展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 2021年3-6月选取2019级专科护理4个班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班、2班学生为对照组,共计118人,男9人,女109;3班、4班学生为观察组,共计113人,男7人,女106人。2组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基础护理学等已学专业课程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老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共24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训8学时。开课时间为第6学期第1~12周(即2组的干预时间均为2021年2-4月)。
1.2.1对照组 老年护理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由1名主讲老师承担,实训教学由理论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共同完成。教学以原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开展日常教学。所有教学均在校内完成。
1.2.2观察组 学生采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由校内和养老院各2名教师共4人共同完成(其中理论16学时,实训8学时,另外学生可利用周末时间以志愿活动形式到临床开展实践)。所有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对课证融合下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方法等进行修订完善,然后开展教学,具体如下。
1.2.2.1课证标准的融合 (1)课证教学目标的融合。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科学及信息学科等为理论基础,研究老年期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护理特点与预防的学科,是老年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3]。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人才的流失愈加严峻的形势下产生的,旨在培养能在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及家庭等场所为老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及生活帮助和疾病的护理、预防与保健的老年照护人才。综上所述,二者在目标上均涉及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评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并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照护,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和健康需求。(2)课证教学内容的融合。根据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北京中福长者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福)制定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标准[4],将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及高级。每个等级制定了明确的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工作内容,其中初级含39项任务如进食帮助、进水帮助等;中级含24项任务如外伤初步止血操作、骨折后的初步固定等;高级含23项任务如一般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分析及评估等。同时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老年护理学教材(第5版),深入理解课程章节内容,将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各项任务与老年护理学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将证书中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任务融入课程教学中,见表1。(3)课证考核标准的融合。在以往的课程考核中,主要考察学生对老年护理学的发展及研究内容,老年护理相关理论、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及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及安全用药的护理、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及护理等知识点掌握情况,主要是以理论考核为准。为了实现课证有效融通和衔接,在课程考核中,融入证书的考核标准,即将技能操作的考核如初级证书中要求的一线照护能力要求掌握的进食、进水和特殊喂食能力、纸尿裤更换的能力等融入到课程的考核中[5]。最后课证融合模式下的老年护理学课程考核标准为理论40%+技能操作60%,不仅考查学生对老年护理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对相关老年照护技能的掌握情况。新的考核标准将有利于实现课证融合和衔接。
表1 课证内容的融合
1.2.2.2教法的融合 在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创新了教学方法,以养老院老年病房和高仿真老年实训中心为教学场所,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如在第三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教学中,我们通过课前提前布置任务,周末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下临床实践,然后以课堂汇报、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开展教学,具体做法见图1。
图1 老年人的健康评估的教学流程图
1.2.2.3课程思政的融合 有文献调查发现,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各类养老服务人员流失率最高,其中刚毕业的学生第1年的流失率可能达30%,第2年 50%,第3年70%甚至更高,究其原因包含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等多方面因素[6]。如何增强学生这个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应重视课程思政的教育;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保证课程建设特别是课程思政的质量[7]。在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下,老年护理学课程通过在老年病房的实践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老年人因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如认知障碍老人的进食障碍、中风老人因偏瘫导致的移动障碍等。同时,通过沟通让学生更多了解老年人年轻时为国家和家庭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产生共情,真正做到敬老爱老。在此情感的驱动下,学生才能体会到所学老年护理知识及技能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强化学生的职业使命以及时代担当。
1.2.2.4师资的融合 通过院校合作,聘任养老院副主任护师、副主任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及经验丰富的护理员等作为外聘教师,参与到日常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以及证书培训的工作中。每年寒暑假,安排学校教师到养老院、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机构进行养老护理实践,用实践来检验临床教学,强化理论,为后期证书培训提供前期准备,从而将日常教学与考证的培训更好地融合起来。
1.3观察指标
1.3.1课程成绩 课程结束后对2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考核标准及内容均相同。
1.3.2对老年人态度 对老年人态度采用科根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8],该量表共2个维度,即消极和积极,共34个条目,积极和消极各17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每个条目依次为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有点不同意(3分)、有点同意(4分)、同意(5分)及非常同意(6分)。消极条目采用反向计分,总分34~204分,>136分表示态度正向,得分越高态度越正向。
1.3.3老化知识水平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的老化知识问卷(facts on aging quiz,FAQ)[9]来测评学生对老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该量表涵盖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现状及老年常见的错误认知方面的内容,共25个问题;奇数条目选择“否”得1分,偶数条目选择“是”得1分,选择其他选项为0分。总分为25分,得分≥15分及格;得分越高,说明对老化相关知识的了解更客观更全面。
1.3.4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初级)通过率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2个月参加上半年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比较2组学生考核通过率。
2.12组学生课程成绩比较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的考核,并按照理论40%+技能60%计算综合成绩。见表2。
表2 2组学生课程成绩比较(分,
2.22组学生对老年人态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得分最高为199分, 最低为105分;对照组学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得分最高为157分,最低为79分。见表3。
表3 2组学生对老年人态度得分比较(分,
2.32组学生老化知识水平比较 观察组学生老化知识得分最高为19分,最低为8分,平均(16.40±3.31)分;对照组学生老化知识得分最高为22分,最低为9分,平均(11.90±2.67)分。经比较,2组学生老化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学生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初级)通过率比较 观察组通过率为77.88%(88/113),对照组通过率为40.67%(48/1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P=0.001)。
2.5学生的老化知识与对老年人态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老化知识与对老年人态度的得分均为连续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较强的正向相关(P<0.001,r=0.586 )。
3.1课证融合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成绩,尤其是操作技能成绩 本研究发现,在课证融通模式下,学生的综合成绩明显提高,尤其是技能操作成绩。这可能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师资等多方面强调老年照护相关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有关。将操作技能的教学与考核全程融入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课证的有效融合。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在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到养老机构、社区积极开展志愿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强化课程的学习效果[10]。“1+X”证书制度旨在让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行业相关技能证书,从而拓宽其就业范围,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走上工作岗位[11]。理论上而言,课程融通的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1+X”证书制度宗旨的实现。
3.2课证融合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老年人的积极态度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学生对老年人态度得分(124.17±21.31)分,低于136分,整体上表现为对老年人的态度偏消极。这可能与当前大众媒介对老年人的一些带有偏见的、消极负面的报道增多,且为迎合大众的口味,放大对老年人的成见,从而加剧大众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有关[12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得分为(143.03±26.17)分,高于136分,整体上表现为对老年人的态度较为积极。这种结果可能与书证融通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学生老年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老年护理实践的教学有关。我们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养老院开展教学与实践,让学生与老年人进行深入接触与沟通、从而改变了对老年人的一些偏见,这一结果与Sibelsentürk等的研究相同[13-14]。同时通过情景教学、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与老年人零距离接触,聆听老年人的故事,亲身感受老年人的人格魅力,从而产生共情,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态度的形成[15]。
3.3课证融合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老化知识水平 本研究显示:对照组学生老化知识得分为(11.90±2.67)分,低于15分,说明对照组学生对老化相关知识点了解十分欠缺。这与相关调查结果相似[16]。这种结果可能与学生平日里对中国老龄化的社会现状、对老年人的关注欠缺有关[17 ]。本研究也发现,观察组学生的老化知识得分为(16.40±3.31)分,高于15分,说明观察组学生的老化知识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观察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了大量的案例教学,多次开展临床老年护理实践,且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关。通过实践教学,让同学们切身感受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精神面貌以及工作效率,改变学生对老年人的认知偏见如老年人的反应、工作效率等一定比年轻人慢等,从而树立对老年人的正确认知,加深对老化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养老院护理师资的言传身教,以及榜样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同学们强化其就业意愿和专业素养,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增强老化知识的学习效果[18]。
综上所述,基于课证融合的老年护理学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老化知识水平,改善其对老年人的态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与此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干预时间较短,研究对象样本量偏少等。今后可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深入探究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涵,持续开展基于课证融合的老年护理学教学改革并观察其远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