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走进中职学校路径研究与实践

2022-11-24 12:22:54
今天 2022年19期
关键词:礼仪中华育人

晏 红

(驻马店财经学校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次重要论断都强调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1 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1.2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希望的学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加强对他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世界多极化,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学生价值追求多元化,强调个性发展,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育需求,引导他们增强价值观自信,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中华优秀传统礼仪进校园的路径

2.1 选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内容广泛,选择哪些内容走进学校?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本着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1]

2.1.1 传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2]。曾国藩也说:“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3]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礼仪,从个人角度来说舍弃礼仪无从谈道德,对外,舍弃礼仪无所谓政事。礼是治国的根本,只要牢牢抓住礼,修齐治平全有了。这也正说明学礼、懂礼、习礼、用礼的意义。

2.1.2 传统礼仪教育对中职生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礼仪是五伦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弘扬传承“德”文化。对学生加强中华传统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有高尚品德的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青少年学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个性发展关键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落实传统礼仪所重视的内容,自然因源洁而流清。所以将中华传统礼仪引入到学校教育,滋养学生身心,留住“根”,长好“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变得知礼、懂礼、习礼、用礼!

2.2 加强对教师培训

继承和弘扬中华经典教育智慧,造福中国教育,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百年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4]读经典,学礼乐,做有根人。

2.2.1 对教师进行《学记》培训

《礼记·学记》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况了中国早期的教育经验,对今天依然有很重要的价值。《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重视因材施教,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重视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学记》强调用提升学生素养的方法提升学生技能,使老师教学变简单,学生学习变轻松,课堂教学变快乐。

2.2.2 对教师进行传统礼仪培训

东西文化交流的结果更多的人学习的是西方仪式礼仪,对礼仪的核心、精髓认识还不到位,比如在教学中发现一些礼仪教师过分强调外在姿势、形式的重要性,甚至在参加省市技能竞赛中也发现过分强调仪等等。这会误导学生认为学礼仪就是怎么穿衣打扮,怎么外在上与众不同。“毋不敬”“礼也,敬而已矣。”礼的核心是敬,是做人之道,是君子之道,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正知正见的教育。《意见》中强调: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四个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5]

2.3 编撰教材

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编撰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教材是目前迫切的任务。中华传统礼仪以道德为根基;体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对社会安定与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中华传统礼仪能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但大多是古文撰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传统礼仪还有一定的难度,一本通俗易懂又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体现出来的教材,这是我们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从哪里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德是礼的灵魂,礼是德的外在表达形式。基于此,正努力编撰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教材,内容包括父子之礼、兄弟之礼、尊长之礼、朋友之礼、学校礼仪、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等共16章内容。通过学习推广《中华传统礼仪》,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同在,以爱国、修身、处世为内容,以“毋不敬”开篇,从五伦之教着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意在生发“礼尚往来”、“以诚相待”、“以信相许”、“以义相重”的情操,造就孝亲睦邻、敬业乐群、尊师敬长、温良谦恭的君子风范。每篇都体现主流价值观,强调立德为重,践行为要,树人为本。

《中华传统礼仪》选择的是简明扼要,便于普遍施行的内容,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样的教材给的是养正的规范和方法,教的是做人之道,是根的教育,是本的教育。编撰的教材具备以下特征:

(1)教材是经典与礼仪的结合。讲经典中的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贯穿到传统礼仪教育中,以“毋不敬”开篇,父子有礼开始,内容的安排着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父母间关系、个人与兄弟姐妹间关系、个人与尊长间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等等,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关心社会、尊重自然、明辨是非、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培育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懂礼貌、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的中国人。

(2)德育故事开篇。将古人的家国情怀通过系列德育故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有助于正本清源、防微杜渐,着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3)日行一礼践行。这一模块主要是践行礼。在践行中让学生体会做人之道;学会内省,养成思过改过的习惯。

(4)内容具备系统性、整体性。教材从修身到齐家;从起床到就寝;从父子有亲、兄友弟恭到朋友有信;从本到末等每个环节的规范和操作方法都给出详尽的介绍。整个教学环节是一盘棋,课堂内外达到了有效衔接。

2.4 加强合力育人、全员育人效应

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更需要各方发挥合力。《礼记·学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化民成俗”。如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给需要座位的人,看到红灯就会自觉停下,遇到老人自觉尊重,让文化成为人的自然行为准则。从现实的、自己身边做起,才能真正让传统文化教育“接地气”,才能让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走出校门进入家门,真正走出书本进入生活。

2.4.1 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各科教师、全体教职工都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形成事事育人、时时育人的良好氛围,深化人人都是传统文化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2.4.2 学生处、团委建立健全具有活力的德育管理制度,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学期末有总结及评估管理体系。

2.4.3 专业部定期组织教师分析研究本专业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文明行为习惯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制定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方案、文明校园方案。

2.4.4 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每学期要制定出德育工作计划,负责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期结束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总结。

2.4.5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将思想品德与日常行为习惯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组织的文明风采、传统礼仪和经典故事等技能竞赛

2.4.6 所有学科教师要教育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把品德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并在日常教学中做学生的表率。

2.4.7 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志愿者活动,成立礼仪社团,并定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广大学生走健康成长。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但不必所有的都进校园,有选择地进,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支撑点,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习传统礼仪,弘扬传承中华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不可或缺。

猜你喜欢
礼仪中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乘车礼仪
礼仪篇(下)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孝——礼仪第一礼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39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