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导入艺术,演绎精彩课堂

2022-11-24 14:36:46管永燕
新课程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诗句课文课堂

管永燕

(福建省永安市巴溪湾小学分校,福建 永安)

都说“万事开头难”,新课导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好的导入就像一块磁铁,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导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展现精彩的课堂教学。

一、质疑导入,引发探究

学贵有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以便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见解,能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疑问。由此可见,课堂中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难道草会变成金色吗?”这节课带上你们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那片金色的草地吧。又如,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时,可先提出问题:“什么是阵地?”大部分学生说是战场。接着,教师说:“可是,你们知道吗,今天要学的课文,作者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手术台上也可以作战?想不想去一探究竟?”于是,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一探究竟,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堂就这样开始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知识是重要的,但也应该时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教师制作雨的图片和声音的相关课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继而接着说:“你们知道吗?秋天的雨还是一把金色的钥匙,想不想知道,它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哪里的大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秋雨的美好情境下,去文中寻找秋雨的痕迹了。再如,教学《掌声》时,我先是表扬了学生坐得很端正,课前准备也做得特别好,让学生把掌声送给自己。随即,我接着问:我们平时经常听到掌声,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叫英子的同学,就是因为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她的命运。想不想走近英子,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掌声的魔力?是啊,到底是怎样的掌声,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呢?心中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老师创设的最佳情境中,学生很快地投入阅读学习之中,解决了提出的问题,教学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图话结合,直观生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直观生动的教学为主,从而使其更好地感受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快速画一座房子,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吗?这座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门都很旧很旧了,它总是觉得自己要倒下了。它后来倒下了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于是,学生迫不及待进入课文的学习。又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葫芦,对学生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种葫芦的人,他只要葫芦,因此,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你们猜猜,后来,他种的葫芦有收成了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这样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再如,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彩色的小鸟停在船上,随后问学生:“你知道这只鸟在做什么吗?它搭上我们的船又要到哪里去呢?”快快回到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四、诗句导入,调动积累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才能更好地发展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选择相关的诗句进行导课,学生在饶有意味的诗句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意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累,还很快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如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季节,然后向他们介绍:你们知道吗?古人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夏天,诗人杨万里路过池塘,看到一池的荷花,吟下了这样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还想用什么样的诗句来形容?于是,学生继续交流关于夏天的相关诗句,俨然一个个小诗人。是啊,夏天是美好的季节,夏天是万物快速成长的季节。教学中,我用夏天的图片作为课件的背景,并在美丽的图景上配上关于夏天的诗句,让学生一边赏景,一边吟诗,很快拉近了学生与文章的距离,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同时还丰富了学生对诗句的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五、释题导入,饶有兴趣

通常情况下,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在课始,引导学生释题,可以在学习新课时少走弯路,为新知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教学《狐假虎威》时,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便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段,结合句子理解“假”的意思是“借”,“威”是威风,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学生对课文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狐狸是怎样向老虎借威风的呢?我们快快去看看吧。又如,在学习《游园不值》时,先引导学生弄懂“不值”的含义,原来“不值”不是“不值得”的意思,而是没遇见的意思,对诗的题目大致了解后,学生才能更积极地理解诗句,感悟意境。

六、温故知新,顺向迁移

“温故而知新”,任何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巩固。小学语文课文的编排,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在学习新课之前,可以先复习旧知,使“新学”和“旧知”巧妙地联系,也是导课的一种好方法。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这一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台湾青年舍己救人的品质,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接着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是啊,小钱是幸运的,那么台湾青年呢?他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因为自己的无私付出,而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也是快乐的。是啊,给予本来就是令人快乐的,快快走进今天的课堂吧。这样设计导课,学生便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新知的学习,这一定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先让学生说说前面学过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海滨小城》中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美景,然后设计了这样的导课: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美丽景色值得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小兴安岭去,快快登上列车,我们出发吧!

七、猜谜导入,活跃气氛

猜谜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利用文本的特点,用谜语导入课堂,可以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老师就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样的一则谜语:大脑袋,长尾巴,黑衣娃娃水里游,长大捉虫是好手。学生读完谜面后,很快便猜出了这是小蝌蚪。你看,这一群小蝌蚪要游去干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是要去找妈妈呀。学生通过一则谜语,很快地收回了思绪,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教学《雾在哪里》时,也可以通过这样一则谜语导入课题:不是云,不是烟,会飘动,真淘气。通过这样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堂,学生对新课充满了期待,还通过谜语初步感受了课文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为更好地习文做好了铺垫,真是一举多得。

八、故事导入,生动传情

有一种演讲的开头艺术叫“故事导入法”,这种艺术容易被听众认可,因为听故事是每个小朋友喜欢的方式。因此,在课堂中运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可以很快地架起“教路”与“学路”之间的桥梁。在教学《琥珀》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大屏幕上展示琥珀的图片,伴随着音乐,开始讲述几万年前那个动人的故事:“几万年前的一个夏日,太阳高照,有一只苍蝇在树林里快乐地飞舞,树林里有许多古老的松树,发出浓郁的松脂的香味。无巧不成书,一只蜘蛛刚好爬过来,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就在蜘蛛和苍蝇近在咫尺时,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俩一起包在里面了。松脂不断地往下滴,变成了一个松脂球。后来,经过漫长的岁月,那些松脂球变成了化石,于是就有了我们屏幕上的这个琥珀。看来,这个琥珀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就这样,学生沉浸在老师的故事里,想象着那个炎热的夏天苍蝇和蜘蛛发生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就这样,在老师讲述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里,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被很好地激发出来。

教学本就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讲究导课的艺术,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课堂教学成效会更加显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还应不断地总结,不停地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有艺术的导课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诗句课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六一来了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