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2022-11-24 22:55苏彩霞
新课程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参与式学习内角三角形

苏彩霞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教管中心,甘肃 白银)

学生在课堂中需要的是教师“教”而不是单纯地讲,“参与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未知事物并通过自身所具备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首先就对“参与式”这个课题进行探讨研究:从概念、特点和意义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方针;再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如何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以及培养正确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关于提高小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灌输式教学模式

小学的数学学习大多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模式单一,忽视了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数学成绩为课堂教学目标,通过整理知识点,进行重点教学,然后再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熟悉知识点、熟悉题型,这样反复刷题的过程中,学生做的习题多了,做题效率就会有所提高,在考试的时候就会有更宽广的解题思路,从而取得高分。这种应试教育虽然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在短时间内有了效的提升,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且缺乏对综合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数学能力发展有所阻碍。

(二)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否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与教学课堂氛围是否浓厚息息相关,不一样的学习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状态。传统的教学课堂是严肃的、安静的,并且处于高压学习状态,而学生的性格一般活泼好动,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觉得学习枯燥、无聊,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由此导致课堂学习氛围较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高,只会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思维无法在课堂上得以发散,学生更不会自己主动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养成非自主的学习习惯,这是教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阻碍因素,并会给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自主发展留下隐患,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锻炼。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是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只能形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单项学习交流,而学习应该是双向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交流学习才能够促进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相符,当学生单一地接受知识而不去思考知识时,不仅知识点记忆不扎实,其运用能力也无法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在这种状态下无论为学生渗透什么教学计划方案,学习效果也不会很显著。更何况学习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配合,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步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使数学教学改革策略逐渐渗透到课堂中。

二、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情境

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有关。如果学生课堂上学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讨论,那么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质量就高。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良好情境,通过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良好个人习惯。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安排一个小活动,通过小活动烘托学习氛围。每个学生自由写出一个小数,然后拿着自己写的小数,教师背对着学生,随机说出一个数,学生根据教师说出的数组队,要求人数与教师说出的数一致,然后根据自己手中拿出的数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方式排成一列,优先完成的队伍获得本环节游戏的胜利,教师给这个队伍的学生每个人加1 分,其他的队伍人数与教师所说的数字一致也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但是不能够加分。这样在三到五轮游戏后,学生的人数有一定的减少,然后教师将游戏人数控制在5~10 人,进入下一轮的比拼。教师需要为学生随机写出10 个数,学生根据教师写出的数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完成并且用时最少的前三名学生可以分别加3分、2 分、1 分。最后由教师统计全部学生的分数,选择一定比例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其有浓厚的兴趣参与进来,且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由此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够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二)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引导方式

1.围绕课堂内容,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当前虽然有教师提倡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但是仅仅只是简单浏览学习内容,缺乏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对课前预习进行深入的规划,即对所学习的内容抛出一个思考点,使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这项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问题和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才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究,从而为新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并且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会有所提高,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课前通过良好的预习,对知识点能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知,且会对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产生疑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书本旁做出标记,这样在正式学习的时候就会非常的认真和主动,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预习,将自己不会的地方进行标记,或者写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自己进行理解与知识的吸收。

2.贯穿认知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人学习过程,而非单纯教学生重要的知识点、解题过程和解题技巧,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知识,并且自己对知识进行摸索,掌握学习方法。其中,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核心的关键,教师不能够直接将答案或者思路摆在学生面前,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推导过程中,自己突破难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获取知识。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出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画出任意三角形,测量其内角和是否为180°,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还有什么其他的验证方法呢?”使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教师可以稍加提醒,引导学生将画出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减下来,拼成一个平角,由此可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接着选择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怎么证明更加简便呢?学生互相进行讨论,找到更多的方法。根据教师或者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能够发现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90°,那么只需要证明另外两个内角能够拼成直角,就能够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为180°。由此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为90°。在这样的引导和启发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进行探索、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来,由此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印象深厚,学习质量显著提高。

3.围绕知识逻辑结构,引导参与

数学是一门重视理性思维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连贯性非常强。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整个章节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框架和知识逻辑结构,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从根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完整地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之后,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对整个章节的内容进行一个笼统的复习,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搜集,然后再整理,将大知识点与小知识点相互对应和匹配,然后进行分类,如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需要放在三角形内角和证明的下一级;特殊三角形的内角求解方法放在一起,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在分类整理好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总结,将内容进行简单的链接,然后学生会对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并且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如果遇到了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能够迅速从自己整理的大纲上查询相关的内容,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了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寻求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去主动参与课堂。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能力,提高数学的认知水平,促进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其探究能力也会得到良好的培养。

猜你喜欢
参与式学习内角三角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参与式学习,走向化学课改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