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助力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2-11-24 23:51:29李艳梅谢文汇
黑龙江粮食 2022年5期
关键词:真人图书大学

□ 李艳梅 谢文汇 刘 洋

(1.阜阳师范大学图书馆;2.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镇张湖小学;3.阜阳师范大学商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一、引言

皖北地处广袤的淮北平原,辖区共有6个地级市,人力资源优势显著。广大乡村地区以农业种植为主。在农闲时节,很多剩余劳动力到大城市务工。出于多种原因,这些外出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不得不留在家乡,由祖辈或他人代为照顾,因此,皖北地区有大量的孩子留守。据民政部门公告显示,2019年阜阳市共有留守儿童17.44万,约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1]。课题组以阜阳市为例,研究皖北乡村留守儿童的阅读困境,并探索高校图书馆助力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二、留守儿童阅读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研究以阜阳市乡村地区6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留守儿童为调研对象,共计收回有效问卷310份,样本的年级分布为四至九年级。经过梳理可知,皖北地区留守儿童群体的阅读呈现一些与其成长需要不适应的现象。

(1)阅读时间不足,阅读量难以保障。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少于30分钟的占55.92%,年阅读量8本以下的占69.09%。

(2)阅读环境不容乐观。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的支持力度不足,阅读氛围相对寡淡。

(3)阅读资源相对匮乏。家庭购买力有限,学校图书资源更新不及时,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放频次低,造成留守儿童缺少阅读资源。

(4)阅读引导和阅读内生动力不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因为教师引导不足,家庭引导基本缺失,留守儿童很难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内驱力无法得到充分调动和施展[2]。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地方服务的政策支持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满足本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文献资源需求,开展信息咨询和信息加工服务。在基本职能之外,也应当探索服务地方的方法路径,这是高校图书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要求,也和高校应该服务地方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开展地方志愿活动已经有一系列的政策导引。2016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章第四条指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完成大学内部信息资源服务和保证图书馆正常开放状态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的方法路径[3]。

2015年修订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到,国家鼓励高校和其他级别的企事业单位之间开展互利互惠活动,形成高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教育水平提高的“共赢”局面,促进全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4]。2016年底发布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条指出,国家赞成学校开展教育的同时可以兼顾社会文化服务;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二条表示政府鼓励高校和其他机构部门的文体器械场地对非本单位职工的社会大众开放。高校等机构能够利用流转资源、开展培训、虚拟咨询等形式,开展地方服务,也可以通过赞助、捐赠产品、提供设备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5]。

上述法律法规中相关政策的出台,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留守儿童群体的社会服务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高校图书馆将在服务地方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提升,助力乡村公共阅读服务状况改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出应有的贡献。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也应当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为留守儿童阅读资源的获取、阅读活动的开展,争取政策和资金的双向支持。

四、大学图书馆在服务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提升方面的独特优势

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集散地,是资源和人互动的良好结合体,服务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提升的优势突出。

(一)人力资源优势明显

教师方面,大学拥有汉语言文学、社会学、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他们能够指导留守儿童进行经典作品品读、疏导留守儿童学习和心理困惑、设计策划阅读推广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对阅读形成正确的认识、汲取读物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馆员方面,高校图书馆有一支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图书资料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馆员队伍。他们熟悉阅读推广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够为留守儿童进行书目推荐、阅读引导。大学生方面,乐于走出象牙塔,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到别人。其中一部分来自乡村地区,对乡村生活有深刻的感知和经验,很容易走进留守儿童群体的内心世界,有助于解决他们阅读和成长困惑[6]。

(二)有丰富的文献资源

大学图书馆有丰富的纸质阅读资源,且每年都有相对稳定的经费投入到持续的资源建设中。既有多学科共用的公共学科阅读资源,也有大量的专业书籍。虽然不同学校因为自己的学科结构设置不同,在每类图书、期刊保有量上有不同的偏重,但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基本对中图法22个大类的图书都有一定的保有量,留守儿童可以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资源。大学图书馆也为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师生读者订购了一部分适合儿童阅读的期刊,可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读物不足的缺点,丰富留守儿童的阅读视野。除了纸质阅读资源外,大学图书馆还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通过电子资源数据库,留守儿童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电子书、阅读少儿期刊、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作品、了解地方特色文化。

(三)高校图书馆有浓郁的阅读气氛

大学图书馆拥有美丽大气的外表,内部更是充满了厚重的文化气息和书香氛围。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打开图书馆阅览室的大门,就像走进了另一个新奇的世界。面向留守儿童开展“走进大学图书馆”活动,让他们得以沉浸其中、耳濡目染,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升入大学深造的理想。这本身也是对留守儿童的一种经济成本低、长远效益高的无形激励与鞭策。

五、大学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有了政策支持、优良资源、安静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加持,大学图书馆开展地方公共服务将更有底气。利用坐拥高等学府的优势,同政府、家庭、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社会公益机构等多种主体联合起来,共同提升乡村留守儿童的阅读能力,帮助这一弱势群体摆脱阅读学习困境,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育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探索大学图书馆向乡村留守儿童开放的长效机制

大学图书馆向乡村留守儿童开放,能够极大丰富留守儿童阅读资源,并进一步增加其阅读量,以浓厚的阅读氛围陶冶留守儿童的情操。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相互融合,保障留守儿童的阅读利益最大化。大学图书馆应该根据留守儿童住址的距离远近以及年龄和学段特点,探索长期为这一群体进行分众开放的方案。大学图书馆可以将适合不同年龄和学段阅读需求的优质阅读资源送到留守儿童身边。挑选本馆适合他们阅读的资源或者争取一些图书出版发行机构捐赠部分阅读资源,通过志愿者或者地方政府的帮助,将实体图书送至留守儿童聚集地。大学图书馆可以为部分距离大学较近、能够经常自行到馆读书的留守儿童,办理阅览证,这部分小读者可以在周末以及寒暑假开放时间段内,到大学图书馆进行参观、阅读资源、体验阅读氛围[7]。

(二)充分利用大学人力资源优势,组建真人图书库

所谓真人图书,就是充当图书、供读者阅读的真正的人。他们一般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在某个方面有风格有特色。通过面对面聊天或者视频等方式,不限时间和地域与读者进行互动,读者通过阅读真人图书,了解自己关注的问题或知识点。每个人的风格特色就是这本“真人图书”的标签。不同的人生经历、知识背景有不同的故事,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不同的问题咨询[8]。

1.由高校馆出面组织,在校内外招募志愿者,建设真人图书馆资源库

首先,征集本校教师真人图书,助力留守儿童成长。汉语言文学方向的教师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解读经典图书、讲述古典文学知识、推荐经典阅读书目,让留守儿童爱上经典阅读。历史专业教师可以接受留守儿童关于历史知识的问询,帮助留守儿童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法学相关专业教师为留守儿童进行法律常识启蒙。心理学、教育学方向教师,能够疏解留守儿童成长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对自身和生活环境等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其次,招募大学生充实真人图书资源库。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真人图书,可以带领留守儿童走进艺术的世界,感受艺术之美。了解身体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普及全民健身的意识。特别招募一些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真人图书,为留守儿童讲述自己曾经的留守经历,引起留守儿童的共鸣情感,树立成长成才自信。最后,可以联合社会公益机构,招募一批志愿者。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讲解个人人身安全防护、消防安全、防溺水防触电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远离性侵猥亵、意外伤亡等,助力其健康平安长大成人。

2.开放阅读“真人图书”

真人图书资料库建立后,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一步扩大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范围。留守儿童根据自身情况提出阅读需求,资料库管理员根据图书标签为其匹配真人图书。然后约定阅读时间、方式、场所。可以采取一对一的阅读方式,也可以选择多人同读一本书的方式。双方不能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可以通过视频通话、视频会议的形式实现真人图书的远程阅读。

(三)培育能够持续开展阅读服务的志愿者团队

在“三全育人”教育实践背景下,把服务乡村留守儿童与高校的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创造高校图书馆在育人实践中开展社会服务的“双赢”局面。读者协会是大学图书馆培养和管理的社团队伍,有组织有纪律,会员人数稳定且有一定的规模。会员一般爱好阅读,长期跟随图书馆老师开展阅读活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成员老生带新生,不断新旧更替,能够持续提供志愿服务。图书馆馆员带领读者协会志愿者团队到乡村开展阅读推广实践活动,能够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帮助他们爱上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生活,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留守儿童成长的不易、留守家庭的教育困境。毕业后能够持续关注并积极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既能为乡村留守儿童带来成长的益处,也能让他们体会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优化阅读环境

1.面向家长开展活动

家庭的经济支持和阅读氛围的建设对留守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的认知和引导直接决定儿童对阅读的态度。利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节假日、农忙等时间段,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公共图书馆及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专门面向监护人角色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实时讲座或者视频资料播放、案例分析等方式让留守儿童父母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注重培育孩子的阅读能力,重视家庭阅读氛围的构建[9]。

2.面向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高校图书馆组织包括馆员、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在内的专业团队,利用留守儿童的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比如童话剧表演、故事会、读后感比赛、书法比赛、阅读分享会、田间地头的识物和写生等。孩子们在活动中相互陪伴、相互协作、彼此鼓励,提高了综合素质,克服了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感,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

(五)搭建阅读服务培训远程线上学习平台

农家书屋、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图书馆、留守儿童之家等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因缺乏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亟需得到专业的阅读服务管理培训。高校图书馆要联合公共图书馆,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搭建管理人员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常态化培训,帮助乡村图书管理人员提高为留守儿童服务的能力。另外,要特别关注义务教育学校阅读指导老师的培训。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将阅读指导理论和方法、实践案例等资料通过学习平台发布并实时更新,供乡村阅读指导老师学习。老师们阅读指导业务能力得到持续不断的专业化塑造,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充分调动阅读内驱力、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真人图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班里有个图书角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