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彦景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恒学校,甘肃 白银)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难度有所增加,而且所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多。这一阶段的物理学习实验性比较强,对很多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高中阶段物理知识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物理概念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被应用其中。但是,很多教师对生活经验的引入不够充分。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学习经验和物理学习基础。但是依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需要加强对生活经验的引入,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与教材知识结合的相关素材,通过巧妙的方法把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物理现象,加强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通过有效生活经验的引入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物理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真正地把生活经验与物理教学相融合。在引入生活化元素的时候太过于简单、直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要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需要有效地应用生活化的内容,将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充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融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好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突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对生活内容的有效应用。虽然也准备了一些相关的生活化的素材,但是由于选材不合理,缺乏新意,导致生活化内容融入效果不佳。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导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就能够在一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觉投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营造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例如,在学习与惯性相关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乘坐电梯的实例导入,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所体验过的惯性,并且猜测惯性产生的原因。通过这种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好奇心放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再如,在学习“做功与内能”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伸出双手,通过摩擦双手来真切地感受什么是做功。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摩擦双手的过程中,双手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会说:“双手会发热。”教师此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发热的感觉。以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来探究新课能够让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以此为线索,围绕生活中更多的物理现象进行有效的思考。这样也能够强化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增强。学生要想有效地消化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对部分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理解得不够透彻,认为物理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虽记忆了物理概念和公式,但实际运用不懂得变通,解决问题的效率很低。因此,教师可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融入生活常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这非常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学习关于“弹力”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认真地分析和加工,能够应用生活化内容有效地设计课程。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弹弓、弹簧入手来导入。结合学生所熟知的弹簧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弹力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校服上的松紧带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弹力相关的知识。由于这些物品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因此,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学生背的书包创设有效的生活化学习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书包的形态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却产生了弹力。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并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弹力都是肉眼可见发生形态变化的”。为了更好地观察弹力的产生,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原理,让学生利用塑料瓶来盛装墨水并且进行有效的观察,感受弹力的产生和变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一步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弹力知识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就需要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化的素材,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和讲解,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通过对高中物理阶段知识的分析可以看出,力学部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而且这部分的知识比较复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力学部分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且,很多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这部分的概念和知识,但是在应用的时候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很难真正地运用这部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把生活实际与力学相关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让复杂的知识以简单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例如,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择具体的实例来讲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带一个篮球,站在讲台上一边拍篮球一边询问:“在拍打篮球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力的存在?”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教师在拍篮球的时候,教师的手对篮球施加了一个力。同时,教师的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感觉疼痛。那么,篮球对教师的手也会产生相应的力。通过这种有效的展示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能够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力的相互作用。结合这种学生能够看得见的生活实例,能够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重视,能够对力的相互作用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效果。
课堂上,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教师以生活化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化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意识,让他们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认真的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探究。例如,在学习物体运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物体的运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运动的实例?你积累了哪些关于物体运动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强化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有深入探究的意识。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还需要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物理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场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要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有效交流沟通,创设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汇聚学生的目光于学习过程中,把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情境中的问题分析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线上交流平台搜索与生活化物理教学相关的素材。通过对资源的优化和处理,使物理知识的呈现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来展示物理实验,可视化的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刺激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盈、更加具有多样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热点,也是教师不断探索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切地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加强生活化内容的应用,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应用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突破难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物理作业,利用生活化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物理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