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分析
——以“水循环”地理教学设计为例

2022-11-24 21:11:05高浩宇
新课程 2022年29期
关键词:水循环教学活动新课改

高浩宇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

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微课教学、小组教学以及学案导学等教学方式都契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素质教育理念,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地理知识培养的发展方向,是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深入分析本班学生的实际地理知识学习情况、生活经验以及地理知识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令学生出现学习兴趣消退、地理知识掌握过于表面,无法将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等问题,学生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没有紧密联系,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课堂学习溜号等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将学生知识吸收、理解、消化的环节放在课后进行,并以大量重复性的地理习题来完成学生的知识点复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反而导致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过于浅显,无法灵活变通。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很大改动。一方面为了契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小组教学、问题探究教学等不同教学措施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展开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地理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都应当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为基础。基于此,本文以“水循环”地理教学设计为例,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二、合理的教学设计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对教师而言,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本文以“水循环”地理教学设计为例,对教师如何从地理教学目标出发展开教学设计分析研究如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展开教学设计的关键和核心。在此背景下,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地理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地理教学目标进行拆分,将具有一定抽象性或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学习的地理知识拆分为不同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展开地理知识学习,进而建立地理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了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地理教学设计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将复杂、庞大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流程或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情况拆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目标,并以教学重难点为核心展开教学,在教学中积极运用教学案例等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水循环”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教学内容将“水循环”教学设计拆分为:认识水循环和了解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学习水循环,并能够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以及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常识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对学生日常生活、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的影响。例如,近年来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难点的城市内涝问题就与水循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在第二部分教学中从“城市内涝”的角度引入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深度也应当有所提升,传统单一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对此,本文以微课教学为例,对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微课教学平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微课教学方式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融合的一种创新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展开地理知识重难点学习、地理课前预习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微课教学方式丰富地理课堂教学,让地理课堂更具趣味性以及创新性。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微课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的一部分融入教学设计当中。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在微课平台上传引入地理知识的小视频或课件,使学生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并将其与课件一起上传至微课平台。此外,教师还可以以地理知识重难点为教学线索展开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思路更明晰,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情况布置一定的复习任务,并利用微课平台为学生的复习任务提供必要教学资源。

在“水循环”地理教学中,微课教学方式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应当明确“水循环”教学中的教学重难点。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根据教师教学建立人地协调观以及区域认知,并通过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教学内容来深入了解水循环,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都是教师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在微课平台上上传“城市内涝”的图片、视频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城市内涝的相关信息,包括城市内涝的起因、城市内涝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平台上传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展开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可以布置思考问题,如“水循环中的水体是孤立存在的吗?”等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总结。

四、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地理知识整体学习情况、个体学习进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学习小组,并根据不同小组内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情况展开分层教学。在分组分层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展开教学设计:第一,针对地理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习小组,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以创新问题、探究问题为主,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第二,针对地理知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在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学生的思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素质和地理核心素养,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

在“水循环”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正向的情感反馈进行教学,避免出现贬低学生、恶意划分学生学习小组、教学歧视等问题。对于地理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让小组同学自由分析、讨论在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所涉及的圈层,并引导学生设计并参与水的气态、液态、固态转化地理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水循环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视频或地理实验画出水循环示意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水循环示意图的细节,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启发性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并通过生活案例引入地理基础知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五、地理教学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教学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情况的基础上设计趣味性、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一方面应当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活动奖励,并从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现象、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加大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以及同学交流的比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地理教学活动。通过地理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水循环”教学中,为了契合“双减”政策对学生课余时间、地理作业的要求,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地理习题作业形式转变为以地理教学活动为主的课后复习。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案例或视频、图片,如水库、人工降水等,并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展开辩论活动。正方可以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积极影响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和辩论,反方可以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消极影响的角度出发进行辩论,通过资料的收集和辩论,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本文以“水循环”的教学为例,从现代信息技术、分组分层教学、教学活动等角度对地理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论述,并从地理教学的角度思考教师如何展开教学活动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水循环教学活动新课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6:24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同煤科技(2015年4期)2015-08-21 12:51:0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太阳能水循环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