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燕 李琳慧 曹乾安 何阳梅 周艳苹 付勇(.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疼痛难忍,并且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多见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的妇女,发病率为45~93%[1-3],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和学习,降低其生活质量[4]。研究表明痛经多与内分泌、遗传、精神及任何导致经行不畅的病理因素引起子宫过度收缩,子宫缺血、缺氧有关[5]。
目前,西医主要应用前列腺素和催产素合成酶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长期使用副作用较明显[6]。而灸法通过温通经络、益气补血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是一种绿色健康、疗效确切的疗法,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各种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阐明不同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择优选择适宜灸法治疗不同证型的原发性痛经提供思路。
1.1 温和灸 研究表明温和灸能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微循环状态,不仅可以加快子宫血流速度,而且可减少血管阻力,从而有效缓解痛经症状[7]。
文欣如[8]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艾灸与口服芬必得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差异,艾灸组选用神阙、关元、三阴交进行温和悬灸;治疗3个月后两组疗效相当,但在治疗后期艾灸组无副作用,显示出其优越性。Gao J等[9]采用随机双盲交叉设计将56名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安慰剂治疗,B组给予艾灸治疗,两组均选择关元穴和神阙穴治疗,结果表明温箱灸法对缓解患者经期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任建坤等[10]将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采用温和悬灸关元穴治疗,结果表明温和悬灸关元穴可明显改善原发性痛经症状。4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经过辨证被分为寒凝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和湿热瘀阻型,主穴均选子宫穴、三阴交穴,配穴根据辨证增加穴位进行温和灸治疗,结果治愈19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0例[11]。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温和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无西药组的副作用,艾灸选穴以神阙、关元、三阴交穴为主,辨证施灸治疗痛经疗效高,但病例数偏少。
1.2 温针灸 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应用较常见,它具有温通经络、调气活血的效果,临床疗效确切[12]。
焦富莲等[13]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法,以关元、中极和三阴交为主穴,并辨证配穴。结果温针灸法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西药。戴明等[14]选取气海、关元穴应用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轻度痛经灸2壮,中度灸4壮,重度灸6壮;与对照组口服月月舒进行比较,治疗后温针灸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张昶等[15]选择在气海、关元、归来等取穴应用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与常规针刺组进行对照,温针灸组每次灸3壮,结果治疗组缓解疼痛和改善痛经症状的效果均优于针刺组。秦昕等[16]采用温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以子宫、关元、气海、三阴交为主穴,每穴4壮;对照组给予缓释布洛芬胶囊。治疗后温针灸组有效率达92.50%,且不良反应小,优于西药组。
以上文献表明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较好,取穴以腹部气海、关元穴、三阴交穴为主,每穴施灸壮数应根据痛经程度进行增减,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
1.3 热敏灸 在疾病状态下,人体的腧穴会处于敏化状态,热敏灸疗法重视穴位的敏化状态,在治疗诸多疾病上与传统艾灸相比疗效更显著[17]。有Meta分析结果表明,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良[18]。
谢洪武等[19]观察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与常规艾灸组进行对照,两组均在关元穴处艾灸,结果治疗组在痛经症状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痛经总体临床疗效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张伟等[20]探查“关元”穴是否被热敏化后分为热敏灸组与普通艾灸组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治疗后热敏灸组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皆优于普通悬灸组。宋云娥等[21]选择艾灸原发性痛经热敏高发穴关元穴作为治疗组,与艾灸神阙穴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71.15%)。钟小文[22]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研究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组应用热敏灸治疗,隔姜灸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都选择关元、子宫、次髎、三阴交穴施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比对照组高30%,热敏灸组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优于隔姜灸组。
以上研究充分说明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都比传统艾灸及西药更佳,灸感与灸效有高度相关性,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关元穴是原发性痛经的热敏高发腧穴之一。但是有不少研究未进行辨证论治施行热敏灸治疗,仍以寒湿凝滞型痛经为主,其他证型痛经的热敏灸疗效不明朗。
1.4 隔物灸 Meta分析指出隔物灸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隔物灸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3]。
张晓等[24]在神阙穴进行隔盐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每次灸3壮;并与常规针刺法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0%)优于对照组(66.7%),对照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逊于治疗组。葛建军等[25]应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神阙穴、关元穴上进行隔姜灸治疗,轻度痛经灸4壮,中度6壮,重度8壮;中药月月舒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罗清平等[26]应用隔姜灸在神阙、关元穴治疗65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轻度痛经灸4壮,中度灸6壮,重度灸8壮。经治疗后痊愈34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患者痛经症状积分明显下降。10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27],隔药灸组根据辨证分型选取气滞血瘀型或寒湿凝滞型药物填平于神阙穴中,轻度痛经艾柱用6壮,中度用12壮,重度用18壮;西药组予镇痛药口服治疗。结果隔药灸组在痛经症状积分及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上均优于西药组。王昕等[28]在神阙穴及关元穴进行隔药灸治疗299例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后隔药灸显著降低中重度原发性痛经VAS评分,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止痛作用明显,临床疗效较佳。
根据以上临床研究可以看出隔物灸形式多样,均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围绕治疗寒湿凝滞型或寒凝血瘀型痛经为主,选穴多为神阙穴和关元穴,但艾柱壮数不等。
1.5 铺灸法 铺灸法多选择在背部督脉正中铺艾点火,形如长蛇,也称为“长蛇灸”,治疗痛经等妇科疾病也常在腹部进行铺灸。它面积广、艾炷大、火力足、温通力强,收效快捷,具有益肾壮督、温阳通脉、散寒止痛的功效[29]。
阮春鑫等[30]随机将101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两组,铺灸组应用药物铺灸治疗,先铺灸腰骶部穴区再小腹部穴区,姜泥厚约1 cm,艾绒宽约3 cm,高约2.5 cm,在经前5天开始治疗,每3天灸1次;西药组给予美洛昔康片治疗。治疗后铺灸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西药组67.3%。付勃等[31]治疗30例寒湿型痛经患者,在患者少腹部(从肚脐到耻骨联合处)进行铺灸,在厚约2 cm的姜泥之上放置厚约2 cm艾绒,在经前半个月开始治疗,隔日1次,治疗后其总有效率高达93.3%。韩李文[32]在八髎穴区在底部宽5 cm、顶部4 cm、高3 cm左右的梯形姜末上放置2 cm左右艾绒进行铺灸治疗38例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自月经干净后开始治疗,铺灸1周1次;结果治愈25例,好转12例,未愈1例,有效率为97.40%。聂瑞芳[33]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任脉铺灸(神阙穴左右旁开1寸到中极穴)姜泥厚约1 cm,宽约3 cm,艾绒高度略低于姜泥高度;对照组:督脉铺灸位置为第一腰椎正中左右旁开2寸到腰骶部,姜泥、艾绒同任脉铺灸。两组均在经前7天开始治疗,每2天一次。结果督脉铺灸组的治疗总显效率以及在改善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形寒肢冷等症状方面均低于任脉铺灸组。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铺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明显,主要分为任脉铺灸和督脉铺灸,其中任脉铺灸疗效优于督脉铺灸。但是基本上以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为主,其他证型痛经是否适宜铺灸疗法,其临床疗效未知,并且铺灸位置、铺灸的姜泥和艾绒厚度、宽度未形成规范统一,治疗时机差异较大。
1.6 其他灸法 在临床上,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其他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也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吴红斌等[34]应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及痛经症状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口服温经颗粒治疗。张晓宁等[35]将75名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后隔药灸脐组在缩短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及额外卧床时间,减轻疼痛程度上都比隔淀粉灸脐组、针三阴交组改善更为显著,且远期疗效更好。王凌燕等[36]选取关元、三阴交、次髎穴进行麦粒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达96.7%,比对照组西药治疗高20%,麦粒灸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均比西药组显著。莫慧等[37]应用太乙神针施灸十七椎治疗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效果较好。刘昕[38]采用雷火灸治疗4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20%。严倩等[39]应用远红外电子灸治疗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结果远红外电子灸治疗痛经疗效优于传统艾灸,并且远红外电子灸治疗仪消除了传统艾灸燃烧冒烟、控温不便、存在明火隐患等弊端,安全性更高。
以上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但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少,病例数较少,大部分研究未进行辨证分型治疗,需要更多临床研究。
1.7 综合疗法 临床上也常将灸法配合其他中医疗法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往往更佳。
梁瑾冰等[40]应用穴位贴敷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并根据患者证型随证加减穴位;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杜文玲等[41]研究针灸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与仅口服少腹逐瘀汤治疗进行对照,结果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廖柏丹等[42]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型,观察组应用艾灸神阙穴联合温针灸关元穴和三阴交穴进行治疗,与对照组单纯温针灸进行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郝仓仓等[43]应用隔姜灸神阙穴结合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治疗后其即时疗效、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口服布诺芬缓释胶囊。Yang M等[44]选择关元、神阙穴作为主穴进行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同时针刺双侧三阴交穴,对照组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药物治疗。治疗后两组月经疼痛强度及其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两组疗效相当;但艾灸组远期效果优于药物组。
综合疗法将艾灸结合另外一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将两种疗法优势相结合,其临床疗效比单一一种中医疗法或者西药治疗更为显著,然而很多临床研究基本还是围绕寒凝血瘀型痛经治疗为主。
原发性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其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实者常由于患者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使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不通则痛”;虚者多是因为患者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故而子宫失于濡养而出现“不荣则痛”。《中医妇科学》教材将痛经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证型以指导临床施治[45]。
众所周知,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消瘀散结、益气补血、防病保健等作用,从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确切,优势明显,既无西药的副作用,也无针刺的疼痛以及中药的苦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临床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灸法方法众多,主要以温和灸、温针灸、热敏灸为主,施灸最常用的穴位是关元、神阙和三阴交,应用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最多的证型是寒凝血瘀型或寒湿凝滞型,这与临床调查显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是最常见的证型的结果相一致[46]。以上相关研究表明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传统艾灸,而应用远红外电子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传统艾灸,并且消除了传统艾灸燃烧冒烟、存在明火隐患等弊端,安全性更高,所以今后临床上应该将传统灸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灸法更高效更安全简便治疗疾病。
但是,从以上的综述中可以看出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临床研究未进行辨证给予艾灸治疗痛经,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或寒湿凝滞型痛经,其他证型痛经的艾灸治疗研究甚少,临床疗效不详。虽然“热证可灸论”已得到大部分针灸医生的认同[47],但在临床上湿热瘀阻型痛经较为少见,应用艾灸治疗该证型痛经临床研究报道也罕见,湿热瘀阻型痛经是否适宜艾灸,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其次,不同证型痛经适宜的灸法、艾灸的穴位的选择,以及同种证型痛经应用不同灸法的疗效差异大部分临床研究未进行比较,仅有少量临床研究进行对比。最后,在临床观察方面,大部分研究病例数偏少,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因此,建议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临床研究应当辨证分型应用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相同证型痛经应用不同灸法之间的疗效差异,择优选择适宜灸法治疗不同证型的原发性痛经,同时也要开展原发性痛经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为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科研思路、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实践,从而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