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剑波 卢 晶
(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中心支行,吉林四平 136000)
四平地区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村镇银行)共有8家,已覆盖四平市区及下辖的4个县市区,其中四平市区2家,梨树县2家,公主岭市2家,双辽市及伊通县各1家,共有网点55个,分布在县级以下区域网点及助农服务站46个。截止2022年6月末,四平地区村镇银行人员总数692人,各项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9%。总资产规模由2020年的1,171,834.38万元增加至2022年6月末的1,298,834.68万元。贷款余额由2020年的798,856.44万元,增加至2022年月末的831,571.32万元。存款余额由2020年的965,293.08万元,增加至2022年6月末的1,111,053.71万元。村镇银行利润总额由2020年盈利9,465.86万元下降至2021年亏损9,025.49万元,出现亏损的村镇银行由2020年的2个,增加至2021年的4个。2021年资本充足率与拨备覆盖率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村镇银行各为一家。
四平地区村镇银行坚持秉承服务“三农”宗旨,坚定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四平市经济发展中。2021年四平地区村镇银行向当地农户发放贷款308,816.93万元,占2021年发放贷款总额的42%;向当地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11,197.17万元,占2021年发放贷款总额的29%。四平地区村镇银行通过走访企业、农户,在企业和农户关于贷款融资需求方面开展深入调研,先后研发推出3款信贷产品,分别是“兴牧贷”、“畜牧兴贷款”及“粮食监管质押贷款”。其中“兴牧贷”是为牛肉产业提供信贷支持的专项产品,截止至2021年12月末,该项产品已累计发放相关贷款余额7,903.61万元。“畜牧兴贷款”是以辖区内从事养殖的农户或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通过对其养殖的养殖物进行活体质押的贷款产品,截止2021年末,共发放“畜牧兴贷款”24笔,累积金额为585万元。“粮食监管质押贷款”是以辖区内从粮食收购、仓储的农户或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通过签约的第三方监管公司对其现有的粮食进行监管的贷款产品,截止2021年末,共发放该类贷款120笔,累积发放贷款金额为9540万元。
村镇银行为四平地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农村金融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及限制,业务种类单一, 吸储难,贷款业务拓展难等都亟待解决。
一是制度制定不严谨。四平地区村镇银行存在照搬发起行及他行制度的情况,没有根据本行目前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条例,制度制定较为随意。导致村镇银行在日常业务办理中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合规意识。
二是金融科技力量薄弱。四平地区村镇银行核心系统研发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发起行提供,另一种是由外包的科技公司负责,目前,采用第一种模式的村镇银行有2家,其余6家村镇银行核心系统均由外包商负责。四平地区村镇银行作为地方一级法人,没有配置专门的科技人员,存在重业务发展,轻科技投入的问题,对发起行及外包科技公司的技术依赖性较强。系统建设和升级要先申请然后实施,效率较低。此外,外包商在系统运维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银行的数据信息,存在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
三是智能化服务进程较慢。在金融服务不断迈向智能化的今天,其他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打造智慧化网点的同时,村镇银行金融服务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调研发现,四平地区村镇银行智能终端设备较少,5家村镇银行不能实现自助开卡,自助设备网点投放量少,仅占所有村镇银行网点数量的17%,智能化水平不高。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匮乏,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仅支持查询余额、转账等基础功能,不能满足大众对“宅经济”领域的消费需求,导致业务拓展难,竞争力不足。
四是业务种类单一,利润来源有限。四平地区村镇银行业务主要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及同业业务,利润来源主要是贷款及同业存放利息收入。四平地区村镇银行2021年营业收入为70,830.36万元,其中利息收入为68,136.57万元,占所有收入的97%,其他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89.23万元,占所有收入的1%。
一是村镇银行网点少,服务能力不足。四平全辖共有银行网点520个,其中村镇银行网点数为55个,仅占全部网点数的11%。村镇银行在市区的网点仅为6个,县域网点27个,加之村镇银行金融科技服务短缺,线上金融产品匮乏,对客户缺少吸引力。村镇银行网点布局主要集中在乡镇地区,占全部网点数的一半以上,但在乡镇地区,面对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农户,农户收入低,闲置资金少,存储能力有限,村镇银行吸储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是村镇银行公信力不够,存款资金不稳定。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在社会上的公信力不如国有商业银行,公众将村镇银行看成是“私人”的银行,对村镇银行缺乏信任,存有“随时会倒闭”的偏见,只要出现一点风吹草动,储户就会出现恐慌情绪。这影响了村镇银行资金的稳定性,增加了村镇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三是存款业务的开展受地域限制。村镇银行受区域性银行性质的限制,多数对公账户不允许在域外银行开立,同时域外资金因村镇银行业务系统普遍不能实现全国通兑通存,大大降低了村镇银行广泛整合资源和低成本资金的吸储能力,进而降低了村镇银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支撑。
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大。与同地区村镇银行相比,因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服务对象相同,导致各银行在产品、市场定位、发展战略方面明显趋同,涉农贷款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各村镇银行产品名目虽不同,但本质功能却大同小异,差异化明显不足。与同地区其他银行机构相比,无论在产品设计推广、贷款利率、手续流程、后期金融服务等方面均没有竞争优势,竞争压力较大。
二是信贷环境较差,信贷资产风险高。就农户而言,农户最大的资本就是土地,但土地经营权抵押与银行对贷款抵押物的要求存在不对称矛盾,同时农村地区的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村镇银行难以以农民的个人征信信息作为判断该农户是否为优质贷款客户的依据。就小微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规模小,资本少,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优质抵押物缺失的情况。加之县域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较为落后,缺乏扶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相关政策。以双辽市为例,双辽符合村镇银行担保条件的担保公司只有一家,为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担保条件也非常苛刻,这增加了农户和企业融资的困难,而无担保贷款又会加大村镇银行贷款资金的风险,导致企业有需求却贷不到钱,银行有钱却贷不出的尴尬局面。调研数据显示,四平地区村镇银行保证类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9.97%,抵押类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9.71%。
三是不良贷款处置效率低。截至2021年末,四平地区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60,878.90万元,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上涨3.48%。农业是弱制性行业,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市场价格敏感性高,波动大,未来收益难以评估。小微企业因持续盈利能力弱、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不高等原因易出现经营性风险。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加大了村镇银行出现不良贷款的风险。而村镇银行普遍缺乏妥善高效处置不良贷款的能力。四平地区村镇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措施主要有催讨清收,依法诉讼清收及以物抵债清收。催讨清收难度大,对于有一定清偿能力的不良贷款人已实现应收尽收,对于不具备清偿能力特别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经营持续下滑的不良贷款人催讨清收的可行性越来越小。依法诉讼清收周期长,资产收回效率低,且诉讼成本大部分由村镇银行承担,耗时耗力耗财。以物抵债清税负成本高,此外村镇银行还要额外支出抵债资产日常持有费用,承担抵债资产贬值的风险。
一是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的力度。首先对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采取奖励措施,提高村镇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其次,以官方名义多组织村镇银行与小微企业的洽谈会,使银企有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破除村镇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屏障。对于那些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市场前景广阔且在村镇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贷款利息补贴政策。最后,农村地区农业保险行业不发达,涉农信贷资产的风险较高,一旦发生风险,将会给村镇银行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政府应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农业信贷资产风险保障机制,转移或分散村镇银行承担的信贷风险,减轻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包袱”。
二是监管当局要主动作为,帮助村镇银行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监管当局应根据村镇银行经营环境,探索研究符合当地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的贷款模式,帮助村镇银行解决因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客观原因而导致村镇银行在贷款业务开展方面的困难,降低村镇银行涉农贷款资金风险。通过信贷政策,再贷款利率倾斜引导村镇银行在支农支小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其次,采取不良贷款率差异化监管方式,缓解村镇银行在金融市场化竞争中的压力。结合区域经济实际情况,放宽对村镇银行贷款中涉农普惠型不良贷款,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最后,监管当局应监督指导村镇银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引导村镇银行合规经营。
三是发起行要承担起大股东的职责,充分发挥发起行对村镇银行支持保障作用。首先,帮助村镇银行制定符合自身特点,满足业务开展的规章制度,协助村镇银行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营性困难,及时发现经营中的潜在风险,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其次,发起行既要对村镇银行的日常业务进行指导,尤其是对贷款业务,要给予必要的审核意见,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干预,要保持村镇银行经营的独立性。最后,发起行要适当承接或划转村镇银行不良资产,积极帮助村镇银行缓解不良贷款处置难的压力。
四是村镇银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村镇银行管理层要提高合规经营的意识,强化制度执行力,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到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建立内控制度动态修订机制,根据自身发展战略调整,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及时对相关制度进行更新。建立以自我约束为主的内控机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员工考核指标当中。其次,要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途径,创新产品服务,信用结构和风险管控措施。深度调查挖掘农村地区农户和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迫切需求,在大银行看不见,顾不到的地方持续发力。再次,要加快智能化网点建设的步伐,引进智能终端设备,优化各类业务办理流程,完善丰富线上产品,提高用户体验,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最后,加强村镇银行正面宣传力度,提高村镇银行社会公信力。基于村镇银行网点少,市场影响力不高的情况,村镇银行要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拓展方式,线上可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线下可深入社区,村屯对本行的产品,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和知悉村镇银行的法律地位和服务群体,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金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