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泽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甘肃 定西)
高效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今,各行业已进入智慧信息化时代,教育理念、教训方式都与以往有着很大的差别。传统教学是教师单纯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关注点放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层面上。虽然学生知识基础牢固,但是素质培养不全面,而且学生的个性和认知也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往单调的讲解模式难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信息化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从新课标出发,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出发,统筹规划各项资源并引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形式,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
建立师生沟通机制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需要教师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落实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熟悉网络环境,认知、言行都不可避免带有网络化形式的影子,所以,教师想要利用网络构建物理课堂,需要先站在学生的视角,关心和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偏好和需要,要让网络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而非决定性因素。如教师可以基于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留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通过网络渠道与学生谈心、沟通。二是将物理课堂与网络联系起来,让学生先减弱对物理学科学习的抵触心理,转变学习观念,在遇到学习问题时,学生可以和教师以及同学一起沟通和探讨。如教师可以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物理讨论群,其中分为班级大群以及小组群,每个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并且教师要在每个群里及时监督和管理学生,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处理问题,多鼓励学生,给予其自信。
在各学科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式教学方式非常普遍,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自然也变得主动和轻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在课前带领学生复习旧知,并连带讲解新知,做好课堂知识导向,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学生一边对照多媒体课件内容,一边听教师的讲解,理清旧知与新知的关联,并调整好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激发的思路,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点,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掌握的学习经验将知识与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其可能性,以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建立师生对话,让学生在语言导向中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对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物理学科包含很多实验,可以借助计算机仿真功能,模拟真实场景和实验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实验操作的原理。教师可以一边操控计算机,一边分解实验过程,并穿插理论讲解,让学生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融合中感受物理学科的特色,从而优化了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实验并不能一一为学生展示,学生也不能亲身操作,为了节约课堂时间,通常物理教师会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改为演示操作,对于实验结论影响不大的实验内容基本上都采用教师口头讲解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环节缺少,这样的教学模式按照新课程标准是不适用的。教师应该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建构理论教育观念,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验探究环境,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场景,并提前设置好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来说,有自身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如果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优势互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预习是以往教学中多数学生都会忽视的环节,但是预习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找出学生忽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意识不到预习对后续学习的指导性作用,不知如何规划预习。教师不妨利用网络的便捷优势辅助学生进行预习。例如,在教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这一课内容时,这一章节主要是关于电学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电流的流向、电路图的串联和并联以及学会画电路图,还要学会测量电流,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操作。但是实际上学生想要完成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掌握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类知识,可以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真正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关联,想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而且不可缺少的是学生需要认真做好课内知识预习。在教师讲解之前,熟悉一遍课本上“电流与电路”相关基础知识,对概念、定义、实验操作等方面有一定的印象,这样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学生就可以根据预习阶段不理解的问题与教师交流,并着重围绕这一模块知识去听讲。一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预习阶段常常会陷入拖延、烦躁的境况,所以,教师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辅助学生预习。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预习规划,站在整体视角,理清学习思路,然后开展预习,并且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并在网络平台做好监督,在学生遇到难题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做好记录,标记知识重难点,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围绕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和讲解,学习思路也更清晰和明确。
教师可以依托网络将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以往课中教学时间、课程内容、教学形式都相对有限,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流程,让学生从既定的学习实践中收获满满。但是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尤其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的教学压力更大了,对学生的培养层面和要求也出现了变化,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网络化教学形式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搜集丰富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教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自然光现象,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物理意义。从教材视角来说,这一章节内容包含很多理论知识,对光现象的定义和解释都是以精准、刻板的语言来概括的,但从学生物理思维不健全、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来看,教师如果按照以往方式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不仅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让学生出现倦怠心理、上课开小差等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室播放有关光现象的视频,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立体化、直观地感受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辅以一小段对光现象知识点的讲解,以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光现象这一知识点的记忆。
网络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时沟通,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收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对于物理课程教学,效果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不够,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性不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也很少会在课下与教师交流,自然无法将自己的掌握程度反馈给教师。但是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自主交流提供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线学习设置不同模块,如打卡、学习进度、任务完成度、作业准确率、自我反思与总结等不同模块,教师基于学生在这些层面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并根据学生的自我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在讲解九年级第二十章关于“电与磁”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多数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发电机,如果仅凭借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发电机的原理和发电过程。而且课堂上也没有过多时间让教师细致入微地讲解,会让学生感觉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产生学习困惑,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教师运用网络搜集发电机发电过程的相关视频,并附有发电机运作过程的讲解、图示分析以及相应的练习题。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资料,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建立沟通,一边强化知识,一边通过实训练习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记录和练习题的准确率对学生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和有效性。
教师需要基于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这也要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将物理知识进行灵活分析,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发挥学生创新和实践的潜力,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后,采用线上线下协同教学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探讨物理知识或物理现象,也可以在线下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参与度。另外,学生在小组探讨中可以形成思维碰撞,启发学生从不同视角解析物理问题,并融合和学习他人的经验,补充物理知识,拓宽物理学习思路。例如,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这一章节中关于“杠杆”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小组互助学习方式,一方面,在线下教学中让学习小组探讨杠杆原理的应用实例及其应用后所达到的效果,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在相互探讨学习中拓宽物理知识,加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教师结合当天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练习,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讨论群进行在线实时沟通。
情境教学模式是建构物理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直观形象的物理场景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探究的欲望,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而且物理教师还可以利用适宜的机会引入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深入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启发学生发现物理知识的规律和本质,并学会建立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现实生活内容引入物理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哪些物理现象需要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下雨天天气闷热,但雨后感觉到凉爽;冬天玻璃窗户会出现水雾等现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让学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物理现象,然后在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视图转化为具体化的图像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迁移和存储。例如,在教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关于“浮力”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将自己坐飞机和游泳时的经历及物理知识实例引入物理课堂中,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感受,思考本节课的内容,并围绕飞机飞行过程中是否承受空气的浮力、游泳时人体是怎样浮在水面等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关于浮力的知识,进行合理假设和想象。此外,还有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关于“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内容,逐渐了解折射现象、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及应用,对照图片解析让学生建立“透镜及其应用”相关知识的初步印象,加深学生对透镜的认知。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具象化的形式进行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现象等,并且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演示实验过程,简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更清晰和透彻,拓宽思维深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微课短视频,将物理实验以微课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并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以及课后复习阶段,反复观看微课短视频,这样能够加深知识记忆,在课中学习中可以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及时跟上教师的讲解思路,体验到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例如,在讲解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这一章节中“串联和并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提前制作好的“串联和并联”的微课短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短视频操作过程尝试自己建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让学生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电流,在实验中加深对电路构造和原理的记忆。
建构初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不仅对教师教学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深化认知,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的自主探究精神,能够从生活视角、问题启发来建立物理高阶思维。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想,正确认识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建构物理高效课堂的功能优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问题激发、生活认知引导等方式,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巩固等阶段,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物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