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力榕
(临夏州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第五中学,甘肃 临夏)
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能丰富英语词汇储备,掌握英语语言结构,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和关键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能力,促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技巧,运用多种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大部分英语教师实施教学时仍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手段也较为落后。许多教师将重点放在阅读后的习题教学上,甚至是传授一些筛选重点阅读便于答题的技巧,难以实现深入阅读教学,学生无法理解英语文章的内核,阅读的层次和深度不足。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喜欢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只要学生能回答正确问题就算完成学习任务,没有考虑考查学生的阅读思维,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热情,无法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学习习惯。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显现出片面化的特点,忽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教师往往十分看重句式、短语以及单词的练习,对英语阅读的整体教学不太重视。许多教师开展教学目的为应付考试,没有将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作为主要目标。片面性的阅读教学也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不良习惯,像是不进行整体文章阅读,判断上也是过于主观,没有真正领会英语阅读文章的意义,无法提升思维分析技能、综合性判断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点的技能等。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需确保教学目标清晰且具有导向性。在实际教学设计时,由于不同素质英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一致,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或是实际教学与设计目标产生较大偏差,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若缺失可靠的教学目标设计标准,会使学生词汇量累积不足,整体阅读学习缺乏指引。阅读教学缺少难度层级,无法划分简单内容与复杂内容。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成绩为阅读学习目标,导致教学质量无法达到新课改要求。
一方面,教师围绕阅读教学单元主题进行读后活动设计。基于单元阅读主题或话题读后活动设计能深化英语课前导入和课中教学成果,帮助学生把握阅读教学核心内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中的“I’m watching TV”时,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掌握现在进行时用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自身词汇储备准确描述正在发生的动作。在完成课堂阅读材料教学后,教师可设计角色扮演等形式的读后活动深化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如“If you were the guard of the amusement park,could you tell us about wh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amusement park are doing?”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学生扮演游乐园向导角色,为教师和其他同学介绍园中人物正在做什么,在编写和介绍过程中深化阅读主题理解,强化英语阅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英语教材资源。英语读后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应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但过多的读后教学活动会侵占学生消化阅读内容、深化主题理解的时间,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课本资源,根据阅读教学主题和学生阅读基础确定读后活动类型,保证读后教学活动质量。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英语“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单元主题为谈论自己或同学喜欢的学科,能阐述喜欢某一学科的理由。教师可以构建阅读活动场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设计问答对话,假设小组中两位学生是某初中的学生代表,向其他学生扮演的同学家长、教师介绍本校的优势学科和自身喜爱的学科,由学生自主创编改写课文内容,设计互动对话,发挥自身创造力,掌握英语阅读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方面,根据学生阅读基础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阅读问题,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根据阅读问题进行关键信息整合,明确阅读材料的内在逻辑和文章主旨,阅读基础一般的学生能理解阅读材料内容,能对阅读材料描述内容进行简单评价推理,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完成阅读教学目标,树立阅读学习自信心。例如,教师在对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中“Don’t eat in class.”这一单元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求阅读基础较弱的学生能掌握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和语句结构,阅读基础一般的学生能解析阅读材料中对不同规章制度的看法,能用英语表述一些标志含义,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深层次理解阅读材料内涵,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能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规则制订。
另一方面,布置分层课后阅读作业。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围绕阅读教学主题进行相关阅读材料资源检索,将获取的阅读材料按难度进行分类,对课后阅读材料进行处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传授对应的阅读理解技巧,促使分层阅读作业布置能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促进学生英语思维启发,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1.构建阅读教学整体框架
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了解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将阅读教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利用教学活动设计巧妙地将重难点讲解穿插进阅读讲解中,降低阅读重难点理解的难度,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强化阅读教学内容感知、领悟阅读材料深层次情感内涵预留足够的时间。
2.合理设置问答环节
教师应根据阅读教学框架和具体阅读教学内容制订提问策略,促使阅读教学活动能在阅读问题引导下自然递进开展。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单元时,教师在学生充分掌握阅读材料内容后引导学生总结“get to school”的几种方式,引导学生对比不同“get to school”方式之间的优势、缺点,深化学生对教学单元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在其中穿插不同交通工具的趣味故事,融入节能环保理念,设置拓展思考问题,如交通工具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丰富学生联想和想象力,能拓展看待问题事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在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发挥英语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3.适当增加阅读教学互动环节
课堂互动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活动的内容顺序,强化阅读课堂教学效果,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英语思维活跃度,赋予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力。例如,教师可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较为密切的课堂活动,人教版七年级英语“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较为密切,教师可提前布置课堂教学活动任务,如通过摄影、拍照或绘画等方式记录自己周末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展示,讨论设计活动环节,让学生总结常见的周末活动形式,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强化对阅读材料中英语单词和语法运用的能力,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深度融入阅读教学主题的课堂活动中。
一方面,英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养成英语阅读习惯。教师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先对学生的喜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反馈和英语阅读教学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如教师可搜集体育类、美食类等相关英语阅读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适当修改,促使阅读材料难度与现阶段学生英语阅读基础水平相匹配,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意识到学生缺乏英语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需要根据阅读内容理解进行解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需求合理设置需要解答问题的课外阅读篇数,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形成英语语感,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使学生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可成立英语阅读小组,组织英语阅读主题活动。通过英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英语材料,自发养成英语阅读习惯,并且教师可在英语阅读实践活动中指出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阅读方法,实现阅读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可组织英语阅读分享会活动,调查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组依据,筛选英语课外阅读材料范围,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英语阅读材料范围内选择阅读,小组同学在分享活动中简要概括阅读材料内容,深化阅读体验,阐述自身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思考,相互交流英语阅读方法技巧。
初中英语教师要立足学生英语阅读现状,以学生阅读能力发展需求和阅读基础作为教学设计基点,细化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积累丰富的阅读教学素材资源,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增强阅读教学互动性,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在课后主动进行拓展阅读,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