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羽
(徐州市云兴小学,江苏 徐州)
小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对世界进行探索和认知。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新课程的改革一直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模式和方法,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成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对信息处理的水平及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一定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且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但由于日常上课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小组学习,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座位分配时,会忽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以至于上课需要进行小组讨论时,也不会在课前对学生的座位重新进行合理的分配,几乎全都是就近结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欠缺合理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就近结合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组的方式不合理,当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时,看似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实际在谈论着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而教师却不以为然,以至于学习表面化。
通过对几种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小组合作上课的方式之所以被广大学生喜爱就是因为可以减轻学习负担,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放松,不用学习、动脑子,探讨问题就更不存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松懈,甚至没有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不能发表有关的言论和意见,只是“随大流”,最终将别人的意见和讨论结果变为自己的,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活动不积极,不勤于思考和讨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生缺乏主动性,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留给学生接受的时间也非常短。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相对来说慢一点,对信息技术系统化的教学和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存在很大困难。低年级学生容易被电脑里的其他事物吸引,大部分学生把注意力停留在娱乐、游戏上,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少。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时间相对短暂,这门课程与其他传统学科存在根本性差异。信息技术课程是面向未来高科技的教育学科,所以并未形成与本学科相匹配的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相关的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速度,所以极大地限制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再是灌输者和被灌输者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是平等的,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协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相互交融,建立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新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课堂的死板、严肃氛围转变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得到平等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并在各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更相近,比教师传授的更深刻、易懂。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组内互评活动、教师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他人时也学会自我反省、评价自己、检查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课堂的顺利进行,不仅取决于教师课前对课堂的设计和资源的充分准备,还取决于学生的准备。在课堂中教师布置任务,需要学生准备各种材料,寻找各种资源,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动手和思考能力不足以及课堂上时间的紧张,完成一项任务是困难的,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合作,共同搜集信息,最后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准确性。
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实现思维的传递,互相启发,而小组合作学习融合了小组全部成员的想法,创建了一个交流想法的平台,为活跃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思维的碰撞时难免会产生争辩,对不同的操作会有不同的理解,各抒己见,接着一一在事实中验证,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也学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为学生打开了探索的大门,在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小组间能互相影响,长此以往,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帮助、合作,彼此促进。
合理分组,优化小组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学习的首要要求,也是根本问题,学生的水平、知识储备和个人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根据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组,扬长避短,互相补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教学任务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选择,教师则将这些感兴趣的学生统一分配组成一组。由于每个学生先前的信息素养各不相同,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以及知识储备差异也很大,甚至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处于空白,学习信息技术有相当大的困难,独自完成任务非常吃力。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合理搭配,进行合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并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分工,朝着同一方向一起完成任务,挖掘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深度交流,成功地完成任务,获得满满的成功和自豪感,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还要明确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教师明确小组成员的组成并进行合理分配,学生有序、高效地进行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扮演自己充当的角色,使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被挖掘和发扬,学会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义务,听从指挥,兼顾团队合作进程,在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时,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以配合团队的共同创作进程。信息技术教师要随时进行指导和纠正,杜绝表面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习、交流,享受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意义在于充分学习、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并且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建构主题游戏,建构充满新意的主题内容,避免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产生思维定式,要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碰撞,让学生产生极高的兴趣去探究问题。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引导的作用,避免出现代替学生的情况,游戏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克服重重困难,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游戏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和延伸。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或合作不统一等问题,也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解决,为此制订相关的解决方案。组织游戏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更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使小组的合作效率显著提高。在游戏中,小组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获得体验和成功感,进一步推动课堂的进程,并深化信息技术的游戏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与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主体由教师变成了学生,教师在旁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许多要求,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确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深度探索并理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互相帮助、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进行演示后,学生自行进行练习,遇到困难,可以小组内进行一对一指导,解决了教师面对诸多学生的问题而手足无措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有明显的帮助,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学习和讨论也要不断发现问题,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课堂质量和课堂效果得到提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提高了学生的其他素养,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添砖添瓦,谋取最大的发展和活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品质、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