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杨明月
在新的课程发展理念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逐渐摆脱传统的知识讲授模式而赋予课堂活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和合作,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更具个性化、发展化、灵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热情和创造热情呢?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于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在本文从课前学习阶段、课中学习阶段、课后学习阶段三个方面,就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出几点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前学习阶段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但是却总是将这一阶段流于形式,而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针对这一现状,笔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而最终选择运用导学案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主题探究导学案的内容则要与教学主题、教材内容、学情等相联系,凸显结构化、知识化、主题化,辅助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例如,在教学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教学中,教师选择以“个人收入的分配”为主题进行课堂探究,让学生掌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了解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同,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含义和关系等。在此目标之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导学案设计。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学生则要翻阅教材并且进行思考,获得对于教材内容的初步理解、感知和把握。
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开展有一定的教学步骤。在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摸索之后,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创设情境—主题导入—问题探究—知识建构—评价训练”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进行高中思想政治主题探究式教学。例如,在个人的收入分配的主题探究教学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尝试。在创设情境阶段,笔者以“幸福”一词为切入点,让学生谈谈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指出幸福生活离不开物质生活的基础,进而提出本节课教学主题——个人的收入分配。在问题探究阶段,笔者主要通过“我国个人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这一分配制度”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知识建构阶段,笔者主要通过“情境一:跟随小张看分配”“情境二:走进联想看分配”“‘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和‘橄榄型’社会结构”让学生进行探究,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评价训练阶段,笔者主要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并且进行评价。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对于主题的了解和认识也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而逐渐深刻。
课后学习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感知和理解。课后学习的目的便是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并且适当进行拓展。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选择思维导图、户外实践操作活动、成果展示等作为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主题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乐趣。例如,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主题探究活动课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课堂所学内容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图,使人一眼便能够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探究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科课程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教师,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于教育的要求所在,也是期望所在。为此,无数教育学者都奋战其中,致力于在自主探究、实践中带领学生探索和体会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满足。主题探究教学模式便是在此背景下而产生,并逐渐展现了强大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