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园本“活性”教育科研生态

2022-11-24 10:14
江苏教育 2022年74期
关键词:活性儿童课程

刘 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化成为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基础教育从“注重普及”向“提升质量”转型的阶段,教育科研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幼儿园(以下简称“九龙湖园”)致力于构建“活性”教育科研生态,以“文化态”引领教师理念转变,以“研究态”助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以“生长态”推动教师实践积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文化态——塑造求知的思维场域

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九龙湖园从建园之初,便重视园区文化场域的构建,把“求知”精神融入幼儿园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激发教师的生命活力与成长动力。

1.以文化内涵激发生命活力

九龙湖园基于“自然、自由、自主”的文化理念,构建温馨的“家文化”和富有活力的“成长文化”,以此作为教师团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温馨的“家文化”根植于九龙湖园每一个教师心中,融注在“幸福里”餐厅、“笃爱站”楼道、“岩石园”小农场、花溪涧、听泉谷等园内各场所里。“成长文化”融入教师思维,激励教师自主成长、高效工作、优雅生活。

在内外双层文化内涵的引导下,教师的生命活力被充分激发,呈现勃发的、积极的、向上的、专注的精神风貌,他们深度探索、积极学习、持续思考,做自己成长的主人。

2.以互学互助凝聚整体向心力

在文化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产生思维上的变化,树立了全新的成长意识,形成新的身份认知,拓展了丰富的成长路径。

教师互为“家人”,是互相信赖、共同成长的人生伙伴,教师团队是目标一致、同进同退的命运共同体。九龙湖园每月一次“海马会客厅”活动,是“家人”情绪互生、情感互动的心灵浸润场;烘焙、电影、美妆等11 个社团,则为“家人”带来快乐的时光。在亲密友爱、信任互助及鼓励支持的集体中,教师提升了整体“向心力”。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教育科研,都有了清晰明确、适宜成长的目标,有了携手共进、互助成长的氛围,有了自我激励、主动成长的实践。

3.以自我管理促进内在生长力

九龙湖园为教师量身定制了一套跟踪培养制度,为教师搭建自主成长的思维支架,促进教师自我定位、自主学习和自律管理,激活他们成长的“内驱力”。

“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以细致而严谨的发展指向,帮助教师自我反思,认识自身优势与劣势,给自己精准定位,定目标、定路径、定方法、定策略、定成长期限。“三个三”跟岗培训,包括三个月跟岗培训、暑期三天经验分享会、开学前三天实操演练,帮助教师快速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园本文化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儿童观、教育观、活动观、评价观。《三色果》成长手册,包含职业道德、保教能力、教育科研、专业素养四个方面,帮助教师做好自我分析,制订好自我研修计划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记录、自我管理。

二、研究态——构建求真的方法理论

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九龙湖园以“求真”的态度,推动教育科研方式和研究内容的革新,让教育科研活动从板滞到灵活、从沉闷到鲜活,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帮助教师建立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论”。

1.以问题为导向的诊断

教育科研是教师在园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活动。九龙湖园对教育科研进行“概念重塑”,提出带着问题,做持续性、沉浸式的教育科研,培养教师“反思性思维”,提升他们自我实践的诊断力。

例如,九龙湖园晨间锻炼教育科研,设置了实景教育科研、全园视频教育科研、探究性沉浸式教育科研等形式的系列主题研究活动。实景教育科研在晨间锻炼现场开展,在实际的场景中,重现活动的过程,现场观摩对话,挖掘共性的问题。全园视频教育科研时,教师讲述实践经历、提出共性问题,参与的教师共同思考,讨论解决方案。晨间锻炼教育科研每周定期持续进行,在长达数月的探究性沉浸式教育科研中,趣味晨间锻炼活动逐渐成熟、完善。

2.以变革为引领的实践

九龙湖园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共同愿景,也有个性追求。为满足所有教师的发展需求,九龙湖园在保障教育科研时间的基础上,对教育科研活动形式和参与形式进行了变革,形成多维度的教育科研模式。

其一,年级组每天1.5 小时教育科研,重问题、重时效,以视频的形式分享幼儿小组活动的“价值时刻”,激发教师的探究热情。其二,全园每周2 小时教育科研,重案例、重分析,展示年级组讨论中的典型案例,全园共同讨论分析,尝试解决问题、探索方案。其三,核心组每周1.5小时教育科研,重目标、重方向,核心组集体讨论,梳理阶段研究内容,制订后续研究方案。其四,与兄弟园所共同开展的每周1 小时教育科研,重分享、重学习,教师和其他幼儿园的同行进行交流,讨论课题、教学、环境等核心话题,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

3.以多种路径为支持的学习

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立足园本实践、放眼教育未来。九龙湖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为教师创设便利的、专业的教育科研条件。

一方面,九龙湖园在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节点,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例如,园所筹备之时,邀请专家把脉环境建设及课程框架;课程探索时期,邀请专家指导“课程故事”“儿童海报”等具体实践。定期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指导,让教师对教学、课程、教育科研等理解更加深入,方法和思路也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将暑期培训、每周业务学习、每周教学研讨等园本研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鼓励教师走出去,抓住各种提升的机会,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交流、研讨、反思中不断进步。

三、生长态——追踪求实的发展路线

教育科研的实质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文化场域的熏染和方法理论的支持下,教师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他们脚踏实地,将个人的研究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实践。在实践中,教师发生了改变,迸发出研究的活力,成为全新的自己。

1.培养了观察儿童的能力

观察是教师思考与教育科研的起点。九龙湖园三度调整观察记录,从白描式观察记录,到观察分析,再到探究记录表,从根本上促成教师问题视角、思维模式、研修态度等转变,形成跟随儿童的观察力。

儿童是课程的唯一中心。教师跟随儿童,做到“蹲下身、闭上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站在儿童的视角,时时刻刻用贴近儿童的眼光引领儿童。教师尊重儿童的兴趣、理解儿童的想法、回应儿童的需求,与儿童一同成长。

2.提升了反思写作的水平

过去教师总为笔头的工作烦恼,而今在有引导、有支持、有乐趣、有收获的研究和学习环境中,他们逐渐改变,能够发现幼儿活动中的亮点与趣味,认识幼儿探究的意义与要点,进行主动记录并撰写自己的故事。

现在,每个学期几十篇内容丰富、妙趣横生的“课程故事”诞生了。教师讲述有趣的内容,呈现教育的价值,还借助公众号等平台,制作成网页故事进行分享。这些故事不仅是幼儿学习的记录和幼儿评价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亮点和思考的呈现,有的课程故事被教师整理成论文案例,在各类评奖中获奖或在期刊上发表。

3.唤醒了教育科研的热情

在积极的学习和教育科研氛围中,九龙湖园的班级和走廊变得热闹起来,经常可以听到教师热烈讨论、分享活动趣事、讲述自己感受等。由此,教师对教育最本初的热爱被唤醒,思考、教研、讨论不再局限于各级组织安排的教育科研活动,而是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常态,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带来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建园四余年来,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课题、论文、案例等方面均有显著成绩。教师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思考,最终开出灿烂的花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九龙湖园致力构建“文化态”“研究态”和“生长态”的“活性”教育科研生态,锻造了教师多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素养提升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实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活性儿童课程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航天器表面抑菌活性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