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农机化培训工作的思考

2022-11-24 11:28汪为琴胡洪志
江苏农机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机培训

汪为琴 胡洪志

0 引言

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农机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现结合宿迁市宿豫区农机化培训现状,探讨如何做好农机培训工作。

1 农机化培训现状

1.1 概况

宿豫区隶属于宿迁市,东接沭阳县、泗阳县,南靠洋河新城,西邻宿城区,北隔沂河,与新沂市接壤,区域面积685.8 km2。下辖11 个涉农乡镇(街道、园区),耕地总面积3.63 万hm2,稻、麦为该区主要粮食作物。截至2021 年底,全区共有农机户50 499 户、农机从业人员60 580 人。近年来,该区农机化培训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农村发展、服务现代农业的总目标,以素质提升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培育爱农业、爱农机、懂技术、会操作的农机专业技能人才。

该区现有农机化培训学校一所、全职培训教师8 名。教师平均教龄在15 年以上,培训经验丰富。其中:4 人获得国家级考评员证书,2 人取得督导员证书,3 人被纳入江苏省培训师资库。学校拥有固定的农机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并与区内规模合作社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合作,成立6 处临时操作培训基地。

1.2 培训方式及内容

1.2.1 培训方式

1)培训演练实地化。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并重,依托临时培训基地,把教育培训送到田间地头,为机手提供就近学习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因路途远而不便参加培训的难题,而且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

2)推广“三级教学法”。为提升培训效果,该区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训操作、生产指导“三级教学法”,即:理论知识课上讲解,重点技术实地操作,关键技术现场指导。

3)培训教学现代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培训内容编制成好学易懂、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让农民愿意学、易于接受,从而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1.2.2 培训内容

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兼顾培训基地的师资和设施条件,重点开展农户急需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农机技术培训。为提高学员动手能力,该区在培训期间还专门邀请一些从业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动手能力较强的农机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农机维修工现场示范教学。

1.3 培训成效

从2016 年至今,宿豫区共开展各类农机培训75 期,培训5 120 人次。其中,高素质农民培训266 人、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培训150 人、农机从业人员获证奖补培训1 169 人。有6 名学员在宿迁市近几年组织的农机操作技术竞赛中获奖。通过培训,为宿豫区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农机从业人员,有效推动了全区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农机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不足

现有农机培训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农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但是普遍存在知识老化问题,再加上缺少专业进修的机会,知识更新水平跟不上现代、绿色、高效、智能化农机装备发展步伐,业务能力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机化培训工作的要求。在开展农机培训时,有关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方面的课程,需要邀请农机生产厂家或者高校教师来讲课,给培训工作带来不便。

2.2 培训对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农机手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农机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左右),他们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接收能力较差,对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高效机具操作、故障排查等方面的知识掌握难度较大。部分参训人员参训意识不强,认为参加培训后短期内不可能见到收益,一旦培训时间与务工或其他事情冲突,便放弃培训机会,影响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教学基础设施比较陈旧,缺少多媒体设备、模拟操作台、仿真模型等先进设施。现有的教材、教具、教模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机化培训工作需要。

2.4 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

农业系统各部门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时,都会选择在农闲时节,由于部门间缺乏沟通协作,经常出现培训时间重叠问题,导致一人同时报名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培训班。由于农机学科专业性强、知识枯燥,对普通学员吸引力不大,开展农机培训时,经常会出现报名人员不能准时参加培训的情况。

3 做好农机化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快教师知识更新步伐。应鼓励教师多参加有关学历提升进修、继续教育培训及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农机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比赛。同时,可邀请、选聘农机化专家,高校农机化专业的教师参与授课,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农机化培训工作质量。

3.2 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高质高效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快速发展,对农机化培训手段、培训设施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农机培训机构购置多媒体设备、模拟操作台、仿真模型等先进设施,以满足培训要求,提高培训质量。同时,要强化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实践基地的培训能力。

3.3 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果

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农机集中免费检验、农机跨区作业证发放等有利时机,加大农机培训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要强化农机化培训和购机补贴工作融合,将农机实践培训安排在农机经销企业的场地上,邀请农机生产厂家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机具操作、维修知识。在农闲时节,组织农机从业人员开展实地示范培训,通过参观示范基地、农机企业、智慧农场等,提高农民参训的积极性。

3.4 做好学员选定工作,提高培训的精准度

在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之前,要加大调研走访力度,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有培训需求的农机从业人员能够参加培训,杜绝无培训需求人员报名充数。在组织高效、绿色、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的培训时,更要严格把关,确保辖区内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应训尽训,让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5 强化跟踪指导,巩固培训效果

在培训结束后,要及时对学员进行技术跟踪指导,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与学员沟通交流,解决他们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巩固培训效果。同时,可通过QQ 群、微信群,及时宣传新装备新技术,让参训人员“互通有无,技术共享”。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机培训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教师培训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实践和思考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会议·培训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