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华林
(梅州市平远县实验小学 广东 梅州 514600)
当我们听到“核心素养”一词中,一个疑问在心中产生:什么是核心素养?它和一般含义的素养不同,是指作为学生应当具有终身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亦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需要不断去学习的,就好比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处于新的环境或者面临着一些挑战性问题中,所具有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在核心素养角度上,对学生展开教育,这是紧紧围绕着如何培养人才、哪种方式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可以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既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对于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来讲,都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但是纵观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主要困境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迷。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依赖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就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来讲,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都存在局限性,应用的教学手段也欠缺创新性,不仅无法活化僵硬的课堂气氛,也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思考压力。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是很难被唤醒的,从而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纬度不够全面。上述我们谈到,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某项特定的知识技能或者某种学习能力,而是对数学思维品质和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总括。目前,教育界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解释主要包括六个纬度,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教师在规划数学教学内容时必须始终围绕着这六大要素,多维度完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比较片面,培养纬度也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学生在各项素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降低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质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只有生动形象、新奇有趣以及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够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充分集中,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而言,教师应注重积极转变深度学习方式,进而使深度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形象,进而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参与热情,以此能够充分发挥出深度学习的效果。另外,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同一个数学题目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以及解决过程,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学生的深度学习意识得以培养,还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思维获得更好发展,综合素养获得有效提升。教师应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的教学理念来转变深度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或者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开展教学。
利用基础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打造良好的道德思想。在数学学习中,使用数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要是利用换位法,可以让学生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钻牛角尖,转换法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在数学中还包含了迁移法等等不同的数学方法。这些可让学生从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构建总体逻辑思维能力,把数学知识看成是一个整体。帮助学生在整体的流程中,全面掌握知识。例如,学习认知图形的课程,教师可以将基础知识传达给学生之后,组织学生一起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具有什么图形?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活动,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从生活中发现所存在的数学知识。帮助教师达到立德树人目的,把立德树人观念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小学数学《大数的认识》的教学当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小学生很难对数量和单位进行有效的想象,对万以上的数字并没有基本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和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知道数量的多少,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无论是音频还是图画都能够实现对趣味性课程氛围的营造,进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当中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模式。而针对小学数学知识而言,其与学生实际存在着非常大的联系,想要学生拥有大量的实际机会,那么教师应重视开展生活化实践性教学模式。生活化实践性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以此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注重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行思考以及实践探索的空间,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借助于生活实际事物来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此获得体验学习以及探索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指导学生理解并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要立足这一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接受能力等情况,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进度进行设计和调整,以充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剖析,提升自身对于教材内容的解析能力,以深入浅出、化简为繁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本章节内容的解析情况来明确教学重点,合理调整教学方法,以此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推理方式来分析圆的基本特征。第二,在学生推理出圆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折叠等实践操作方式来验证圆的特征;同时还可利用圆规等学习工具来尝试画圆,并在实践操作中体会圆的性质。第三,具体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适的课堂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圆的认知和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以这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实践探究中促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时,教师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前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自主地对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还能够逐步地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在预习中融入微课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中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探讨。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课程为例,该节课程是苏教版六年级的第一章内容,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操作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特征,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面以及顶点等进行了解,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图形的表象,逐步积累学习的经验,同时增强空间的观念。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一个简单的微课预习引导,在微课预习中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面到体过程的揭示,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是让学生摸一摸生活中存在的长方体的纸盒,让学生说出这样的纸盒存在的特征。第三部分就是让学生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找到长方体物体的实例,这样便可以更好地对长方体进行探究。在初步预习阶段,通过微课的指引,学生可以自主调节预习的进度,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为后期课堂中的深度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