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入学适应周的课程实施与评价*

2022-11-24 10:14郭媛媛
江苏教育 2022年74期
关键词:入学课间儿童

吴 卓 郭媛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强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主题式学习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围绕一个中心内容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活动课程的设计理念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各种学习内容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南京市逸仙小学(以下简称“逸仙小学”)将儿童初入学的第一周课程进行了系统规划,用综合性的主题活动替代分科学习,以科学规律引领幼小衔接,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逻辑构建入学适应课程,以促进儿童学习能力、社会性、心理、身体的持续发展。

一、主题式入学适应周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1.主题式入学适应周课程的育人目标

学校从儿童本位出发,以素养为导向,促进儿童心理与身体发展的良好衔接。主题式入学适应周课程的育人目标,不仅关注儿童在与同伴平等的交往、探索和交流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也关注儿童的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实践创新等综合素质发展。

2.主题式入学适应周课程的内容架构

以教育部颁发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为依据,针对入学适应重难点,逸仙小学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将第一周主题式入学适应课程进行了整体架构,为儿童营造安全舒适的身心环境。身心适应包括认识新校园(校园探索、感受文化)、身体健康(队列训练、安全自护)与情绪管理(认识情绪、表达情绪、管理情绪);生活适应包括时间管理(时间感知、课间十分钟)、保护眼睛(认识眼睛、保护眼睛、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与就餐自理(文明就餐、好好吃饭、餐后卫生);社会适应包括融入集体(我的名字我来画、我的校歌我来唱、我的规则我设计)与人际关系(认识我的新朋友、夸夸我的新朋友);学习适应包括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倾听、提问、表达)。

二、主题式入学适应周的课程实施

1.素养导向,引领儿童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是课程和素养之间的桥梁,直接影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以及课程实施的方向。逸仙小学入学适应周课程的设计特别关注目标的素养导向,而非停留于知识掌握的数量与程度。

例如,“认识校园”主题式课程的目标设置不止于认识小学校园,还做了进一步扩展: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教室、厕所、教师办公室等区域所在位置与功能;在探索校园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和表达自己的发现;在与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总结校园生活的注意事项;初步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喜欢学校,培养共同爱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主题式入学适应课程目标的设定体现幼小衔接的连续与进阶。它不仅关注儿童知识的获得,而且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分析、沟通、合作、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由此促进了儿童的入学适应,也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2.学科融合,推动儿童的持续发展

主题式课程改变了传统的分科教学方式,教师将儿童入学适应中所呈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主题式设计,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儿童运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新的校园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课程设置通过阶段性学习方式、学习经验的衔接,缓解了儿童在新环境中出现的多种不适;另一方面,通过跨学科的联结与整合促进儿童学以致用,获得持续发展。

例如,生活适应板块“课间十分钟”,传统教学大多采取直接告知方法加以引导和训练,收效甚微。逸仙小学充分考虑儿童能力的进阶,融入真实情境,从驱动性问题“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什么”开始,引导学生分三个板块开展学习和研究。

第一板块“时间的感知”,让学生在游戏中从体验1分钟、3分钟、10分钟开始,再通过同伴交流强化对时间的长短感知;第二板块“课间十分钟的体验”,让学生自主体验课间十分钟的安排;第三板块“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让学生结合自主体验情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来确定合理的安排方案,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及总结提升,最后还有机融入课间游戏的设计与安排。

主题式课程与幼儿园同类课程相比,更有意识地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入学适应问题,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沟通表达,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担当意识。

3.儿童本位,促进儿童的自然生长

主题式入学适应课程的实施将静态的顶层设计和动态的儿童经验有机整合,更好促进儿童自然而有力的生长。

首先,课程设计为儿童经验的融入预留空间,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的规则我设计”子课程,以真问题开启:“有的同学不能文明如厕,把卫生间弄得脏兮兮的,怎么办呢?”由此引发儿童对于“厕所文明公约”与“班级文明公约”的讨论,有利于儿童自主建立规则意识,学会处理伙伴冲突。

其次,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儿童的主动参与。将更多的学习内容融进小组活动中,调动儿童更多的经验,使他们在与教师、同伴的交流分享中,建立自身经验与知识的链接,构建内在的经验体系。

最后,教师依靠细致观察给予儿童恰当的引导。教师细致倾听和观察儿童在尝试中的各种表现,包括讨论交流中的各种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困难以及能力的生长点,恰当地给予引导和支持,以促进儿童学习能力、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自然生长。

三、主题式入学适应周的课程评价

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纸笔化测评不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与幼儿园自由探索的学习产生较大反差。逸仙小学进一步探索过程性、多元性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以促进儿童的入学适应。

1.评价主体多元:变“教师主导”为“共同参与”

逸仙小学入学适应周的课程评价除教师评价外,还关注儿童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每个主题活动后都会带领儿童回忆自己行为表现的优劣之处。

例如“粒粒香”课程,儿童总结出文明就餐的礼仪规范。儿童根据教师拍摄的就餐照片,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儿童不只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一方面能避免儿童因承受教师评价结果产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某些课程还邀请家长参与评价,通过亲子互评促进亲子关系,提升儿童学习的热情。

2.评价方式多样:变“结果导向”为“成长激励”

一是以形成性评价促习惯养成。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的判断,是指向过程性、发展性的一种动态的生成性评价。例如“大耳朵”课程,是基于音乐知识学习而进行的倾听能力培养的课程。所有任课教师都会对儿童倾听、表达等习惯的养成给予评价,以积分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日反馈、周总结、月奖励的方式进行鼓励。教师观察儿童的学习表现,收集记录信息评价儿童的学习。形成性评价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可以帮助儿童养成会倾听、爱表达、善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能帮助儿童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是以诊断性评价促有效提升。诊断性评价利于教师对儿童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例如,开学一个月后学校组织收纳比赛,比赛包括收拾书包、整理抽屉、鞋套等。在儿童眼中这是有趣的生活能力比赛,在教师心中也是完善习惯养成的诊断性评价,便于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提升儿童融入小学生活的能力。

持续两年的实践显示,逸仙小学入学适应周的课程实施和评价,增强了儿童在入学适应期间的舒适度、安全感,促进了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入学课间儿童
古人的入学仪式
入学通知书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