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学
优化基层社保服务质量既提升民众满意度和认可度,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以社保服务优化为突破口,加快服务升级,建立完善的社保服务体系,有助于深化落实“放管服”政策,为民众提供更为高效的社保服务,增强民众的服务满意度,保障民众社保权益,更新社保管理方式,从而推动基层社保管理向纵深方向发展。然而就当前来看,基层社保服务在“放”“管”“服”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在“放管服”背景下,基层社保部门优化服务的实施路径。
2015 年,国务院召开会议,“放管服”概念由此被提出,这意味着国家将全面推动简政放权,以不断优化服务和“放管服”的实施,来实现政府服务的全面优化,提升业务处理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部门的治理能力。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基层社保部门在社保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服务效率直接反映治理水平。在“放管服”背景下,不断推动服务体系优化,但是基层社保部门在服务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服务“软实力”仍有较大欠缺。为加快推动社保服务改革,基层社保部门应从服务层面做好优化。
社保服务直接面向广大群众,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本文围绕基层社保部门服务优化展开论述,主要探讨当前社保部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创新模式、优化服务体系提供指导。
社保服务伴随民众一生,社保服务质量的高低与参保人群的权益息息相关,基层社保部门如果不能高质量开展保障服务工作,就会损害参保民众的社保权益。社会保障服务的能力水平与制度的核心是政府给予经费来源,或者是对丧失劳动力的人给予充分帮助。只有社会保障服务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维护参保民众的利益,这也足以表现了我国以民为本的主要思想。
参保民众数量日益增多,这离不开基层社保部门对社保制度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参保民众数量上涨伴随的是业务范围的扩大,因此在保证民众参保权益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成为一项难题。为了让民众体会到社保服务给自身生活带来的便利,基层社保部门应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民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障服务,提高参保民众对基层社保部门的满意度。
当前,在基层社保部门中,社保服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一些地区权力下放不到位,审核受制约。就社区、乡镇一级经办部门来看,其能够承担的业务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基础社保数据进行输入,在处理业务方面仍停留于相对基础性、简单化的业务,如信息查询等。由于权限下放有限,在办理社保业务过程中,常常受到约束,只能处理一些受理类的业务,由于不具备审核权限,往往只能在收集完相关资料后,移交到县区社保经办部门进行办理,而此模式造成的结果是业务办理效率低、周期长。除此之外,就当前一些地区的基层社区、乡镇来看,其尚未获得接入社保部门内网的授权,只有个别社区、乡镇有社保自助查询设备,并且使用率不高,基层社保平台的功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参保人群的丰富化、个性化的需求。在审批权限下放方面,由于缺乏充分性,使得业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受约束,无法有效分担上级社保经办部门的工作压力,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地难度较大。因此,推动社保服务便捷化、高效化是未来基层社保服务优化的重点方向。
推动业务标准化是搭建完善的社保服务体系的关键。在以往不同地区办理业务,所需材料也有所差异,由此给参保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往往出现一事多跑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地域差异、办理人员不同等因素,导致对经办事项要求不统一,业务办理所填表格差异较大,由于缺乏统一的业务标准,使系统推动业务标准化难上加难。除此之外,在基层社保业务办理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耗时等待、出错率高、业务操作不娴熟、政策掌握不全面等问题,由此也影响了服务效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办人员缺乏高效性的培训,培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经办人员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不一致,执行上存在一定偏差,给后台的审核人员也造成了困扰。经办人员所触及知识面不一,业务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由此导致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跨区域参保难度大、平台功能单一、业务碎片化的难题。然而,就当前来看,一些基层社保部门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保业务信息化的推进效率。受参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保征收力度加大、专项工作权限下放等因素影响,基层社保部门成为民众办理社保业务的主要场所,由于服务对象的大量增加,要求基层社保部门不断补充社保服务人员,以满足高效率服务的需求。对于基层社保服务部门而言,业务经办人员,尤其是专业人员的缺失,影响了办理业务的效率。结合基层社保服务部门的人员配置结构情况来看,往往是越是基层,面对的服务对象越多,服务诉求也更加个性化。由于单位编制有明确规定,因此倘若需要增加社保经办人员,就只能招聘临时人员,由于人员的非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保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基层社保服务过程中,作为当地社保部门,在服务项目的选择和服务权限的下放过程中,要考虑到社区、乡镇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迎合社区、乡镇区域社保服务需求,针对性地设置社保服务内容和选择性下放权限,以促使社保办理事项符合基层民众需求。同时,还要加快推动社区、乡镇社保信息系统建设,调动社保人员下沉至基层的积极性,从而为基层民众社保服务质量提升奠定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在“放管服”背景下,为优化基层社保服务,应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基层社保业务类型和服务范畴,建立更多的服务点,完善社保服务机制,以促使社保业务办理效率提升、社保服务满意度提升,打造社保服务相互联动的“就近办事圈”。作为社区、乡镇和村社保业务人员,应注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注重专业化培训,从专业能力、业务技术、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推动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在基层社保业务办理过程中,以往出现了证明材料多且繁杂的情况,“重复证明”就是常见情况之一。鉴于此类情况,可考虑实施清单式管理方法,强化部门协同,推动业务信息的高度共享和传递,减少办理业务过程中的非必要性跑动,以提升业务办理效率。除此之外,基层社保管理相关部门应对数据查询的方法进行创新改进,改变政府不同单位、部门之间系统相互独立的状态,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共享,从而实现从根源把关,有效防止、重复证明等情况。作为省、市级社保管理部门,应加快推动社保服务联动,制定统一标准,保证统一规划执行,统一进行监督考评,对于不符合社保服务流程和规范,缺乏法律依据的事项,坚持予以取消,如整理分析民众办理社保业务的证明材料,一旦发现不遵循法律依据的证明资料,坚持取消,以达到简化办理流程的效果。基层社保服务过程中,通过清单式管理模式,对于办理业务所需资料出具清单,清单之外的一律不用提供,为民众办理社保业务提供明确指导。
在基层社保经办部门中,其业务办理具有政策性较强、需要的材料较多的特殊情况,相同业务不同人群去办理,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如退休人员的待遇,在核准计发时,如果发现有视同缴费年限人员,要检查其原始档案;如参保人员的登记,不同人员条件存在差异,其登记所需的资料也不相同。在办理一些企业社保业务时,一些事项往往需要涉及多个部门,而如果仅仅是其中一个部门开通线上办理业务的渠道,则根本无法实现“跑零次”。面对以上基层社保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应注重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明确标准。为优化基层社保服务,在制定社保服务事项标准时,要做到尽可能地使工作颗粒度最小,即标准尽可能地细化,对社保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梳理,明确处理标准,以确保社保业务办理可执行化、可量化。第二,科学分类。社保管理部门要对社保服务事项进行分类,明确可以进行网上办理的业务,如明确哪些业务可以全过程网上办理,哪些业务部分网上办理,即需要网上受理,后台预审,预审通过之后,邮递所需材料进行办理,以及哪些业务只能在网上进行预约等。通过科学分类,可以使办理社保的人员能够有明确清晰的认知,不至于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无从下手,或者跑冤枉路。
就社保服务对象来看,上至老人,下至小学生,服务对象不管是年龄、还是文化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社保办理业务的需求,在逐步推出线上自助业务办理平台的同时,还应重视对线下办理业务的流程进行优化。第一,推动社保办理业务服务功能规范化。可在社保经办大厅设立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区,坚持以大众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服务模式多样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服务渠道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场所。第二,推动咨询服务标准化,加快推动社保大厅标准化建设,统一服务指南,建立统一服务咨询台,以实现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倘若条件允许,可考虑引入人工智能设备,由智能机器人为办理社保业务人员提供咨询服务。第三,开通自动签单服务。对于社保服务过程中需要提供的表单,一方面,在受理后,可由系统自动打印,由办理人签字确认即可,减少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表单签写;另一方面,可直接通过读取社保卡等实现填单的自动化,以降低人工填写的失误率。第四,推动“一窗办理”。基层社保单位应注重对受理平台进行统一化,确保对各项社保业务统一综合受理,实现“一窗通办”,改变以往社保业务办理过程中“找窗口难、取号难、报材料难”等问题,提升社保业务办理便捷性。
1.基层社保服务部门应全力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以搭建“智慧社保”体系。首先,丰富社保卡的应用场景,加快推动线上线下应用水平,实现手持一卡即可在银行、医院、药店、人社大厅等场所使用,提升社保服务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其次,开通网上服务平台。应重视结合基层社保服务内容和模式,开发移动端线上服务系统,如“人社通APP”,为参保人员办理业务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提升社保经办效率。最后,提升社保业务网上办理水平,达到“一次办好业务”的效果,借助现代科技优势,综合利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等,推动“不见面办理社保业务”,将能够纳入政务平台的社保业务统一纳入到平台中。与此同时,注重推动不同平台的对接,如加快政务平台和“一网通办”小程序等平台之间的对接,实现社保信息全平台可查询、缴费证明可随时打印。
2.健全绩效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为调动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办事效率,可考虑引入绩效考核,并制定配套的奖惩制度,以此促使经办机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对于单位的在编人员,可考虑实施更为科学的基本工资+奖金的薪资标准,以工作内容、专业程度、服务质量等为衡量标准,结合岗位特性、贡献值等,来对社保经办人员进行考评,将工作成效和绩效挂钩,以发挥激励优势。此外,可考虑拓宽基层社保经办部门工作人员的晋升途径,为他们提供更多晋升机会。对于单位的编外人员,由于其在薪资、待遇等方面相对偏低,晋升空间也较为有限,因此可考虑设立奖励项目,适当上调薪资,来调动工作积极性。
3.优化人才队伍,提升服务形象。作为基层社保服务部门,应注重对各业务经办人员加强专业化培训和指导,特别是重难点业务、关键业务,要强化业务集中培训,通过提升业务专业性和服务质量,提升群众社保服务满意度。对于基层一线经办业务人员,可考虑定期组织业务技能比赛,以形成“比、敢、超”的氛围,在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可考虑定期组织专业讲坛活动,由业务骨干分享经验,以提升业务办理的准确性、高效性、专业性,从而促使服务认可度提升。
综上所述,基层社保部门长期以来承担着保障民众社保权益的重要职责,为提升社保工作效率,优化改进服务质量,维护民众合法权益,应注重加快推动基层社保服务转型升级。作为直接服务于民众的一线机构,在“放管服”政策背景下,应注重以创新服务模式为核心,为民众提供丰富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服务,以促使民众满意度提升,打造高效的社保服务部门。
引用
[1]卿敏,王铭.优化社保基层平台服务体系的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2021(8):1.
[2]仝昀艳.“放管服”背景下基层税务部门纳税服务问题优化路径研究[J].新丝路:下旬,2021(10):2.
[3]陈华.企业员工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21(2):2.
[4]刘雪梅.“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优化——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J].今日财富,2020(13).
[5]王瑶.“放管服”改革背景下营商环境优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0):3.
[6]潘杰.“互联网+人社”环境下基层社保服务的创新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12):2.
[7]沈水生.把握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的重点[J].行政管理改革,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