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分析

2022-11-23 08:36:35高永成
教育界·A 2022年28期
关键词:融合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要】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的主要依據,其次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传统美德的原则,最后对实现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法治教学融合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分析

作者简介:高永成(1975—),男,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教学研究室。

中华传统美德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因此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着众多中华传统美德知识,但是教师并没有重视美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探索。

一、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的主要依据

(一)时代发展诉求与社会文化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有关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文件的提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也日益加快。中华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只有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不断发掘中华传统美德资源,才能够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扎根传统美德意识。

从实际教学活动来看,中华传统美德在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尊老爱幼等精神。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与中华传统美德概念息息相关,教师应基于时代发展特征将二者相结合,从而在教学内容中赋予中华传统美德新的时代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1]。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书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总的来说,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美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因此,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需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

(三)多元环境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初中生思维认知较差,他们无法科学合理地分辨哪些文化是优秀文化,哪些文化是糟粕文化。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和社会风气,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需要将道德法治意识融入学生的思维认知当中,还应通过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法治与传统美德向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清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而中华传统美德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普及率越来越高,初中生每日都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是至关重要的。融入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相关概念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让他们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初中生思维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这一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思维创造性,其次是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和思维批判性都是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的重要能力。但是,倘若学生本身存在意识形态薄弱的问题,那么他们的思维创造性和思维批判性就会逐渐演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认知。因此,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将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拓展教学资源,以此来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够靠自身的思维认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因而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所作所为,基于中华传统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实现自我素质的提高[3]。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美德的原则

(一)传统美德应具备文化底蕴与深层次含义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此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选择中华传统美德教学内容时,还应挖掘传统美德的文化底蕴和深层次含义,只有其具备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层次含义,才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中华民族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和深层次含义。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认同。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将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还需要让学生懂得传统美德的文化底蕴和它的真正含义。这样,学生才能够结合课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落实传统美德的真正内涵。

(二)传统美德要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中华传统美德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首先寻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美德为学生展开教学,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儒家文化对于学生思维认知的影响十分深远,教师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及道德法治观念为学生选择其中最具精华的部分开展教学[4]。

(三)传统美德应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相符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美德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高度融合,教师需要观察传统美德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思维的发展规律,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及当前教学进度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以此来实现符合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优化教学活动,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美德与道德法治相结合并将其落实于日常生活中[5]。

三、实现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优化措施

(一)提高教师文化底蕴和教学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其言行的好坏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要想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师首先需要积极学习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内容,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初中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相比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更喜欢模仿别人。因此,教师可利用初中生这一特点,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外在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例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以礼待人,文明着装。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我国优秀的史书典籍,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及教学方向,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

为了避免因部分教师教学工作能力较差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师团队可以采取师徒制结对帮扶的方式,引导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新入职的教师开展工作。在开展传统美德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活动中,可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由道德与法治教师团队中的每位教师轮流担当核心备课人,备课内容包括传统美德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对应的教案、课后习题及教学评价等。

同时,为了促进传统美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教师需要定期开展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专题研讨会。我国传统美德众多,教师团队应在一个教学章节中,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个大方向的传统美德内容。例如,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备课组应根据教师的年龄层次、学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的不同,确定研讨会主讲人,引导所有教师互相讨论,结合学生实际思维认知情况,选择适切的诚实美德的教育题材。

(二)研习教材,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

研习教材,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首先,教师需要主动为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其次,教师需要积极拓展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最后,教师还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虽然这些内容通常以文化典籍或历史故事的方式呈现,但由于初中生思维认知较差,常常难以理解这些故事的内涵,因而教师可结合道德法治教育及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进行讲解。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关于“做更好的自己”这一章节中有一句话:“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初中生对于这句古诗并没有一定的认识,那么教师就应結合道德与法治元素为学生进行讲解。比如,教师可向学生讲解我国原子弹研发的艰难过程,讲述科研工作者在当时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反复验证实验,攻克一道道难关,终于成功研发原子弹的故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心向往之,虽远莫阻”的真实内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识传统美德的内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向科研人员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学习[6]。

教师不仅需要根据教材内存在的中华传统美德元素为学生开展教学,还应基于某一传统美德元素开展拓展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这一章节为例,课文中提到了主人公一诺千金的美德故事,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亲身经历过关于诚信的事件,或者是自己所听说过的有关诚信的故事。此时,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关于诚信美德的反面案例。比如,教师可向学生讲解《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主人公意外寻找到了桃花源,并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款待,同时村民也希望他不要将这里发生的事情说出去,但是主人公没有遵循这一约定,并对此处做了标记。结果当主人公再回来寻找时,桃花源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通过这种课外拓展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的理解。

(三)将时政与传统美德故事引入课堂

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理论性,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将我国近期的时政热点充分结合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资讯,以此来结合自身行为认知,产生对社会热点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提到了人人都需要保护环境,那么教师就可结合当今我国社会实行垃圾分类的政策,向学生讲解如何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分类在我国实施的效果与意义。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遵循垃圾分类原则,但是他们并不清楚垃圾分类的真正内涵,而教师通过时政热点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

(四)设计具有美德意蕴的活动型课堂

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一章节都包含小栏目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根据小栏目教学环节中的探究与分享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这一章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基于学习小组讨论与家人相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分享自身对于家庭美德及家庭对谐重要性的看法,让学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领悟生活的美德与智慧,更加懂得如何与家人相处。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教学素养,认真开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时政与传统美德故事相结合,设计具有美德意蕴的活动型课堂,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

【参考文献】

[1]梁桂华.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分析[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05):143-144.

[2]黄友.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新课程,2021(08):73.

[3]沈婷婷.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外交流,2020,27(31):232.

[4]马小龙.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的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0(77):102-103.

[5]乐荣柱.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93):122-123.

[6]李桃.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45-146.

猜你喜欢
融合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相关性分析及安全生产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探究
未来英才(2016年2期)2016-12-26 14:16:18
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英语课堂中的融合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