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思考

2022-11-23 13:48吴其明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数学核心素养

[摘  要] 结合“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教学难点的突破,说明如何通过问题驱动,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问题驱动;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数学核心素养

提出问题

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公式、定理、公理等)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每个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产生和发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数学教学是“过程”教学,因此挖掘概念、定理、性质的形成过程是数学课堂的教学难点.数学课堂的灵魂是思维,思维是通过问题来展现的,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原动力和牵引力,在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驱动就是一种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

笔者结合一次比赛课“函数零点”的教学片段,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通过“问题链”驱动学生的思维“卷入”课堂,深入理解教学难点,与大家交流.

课堂教学实录

1. 提出问题——引入定理,展示定理的形成背景,找准数学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介绍完函数零点的定义以及求解简单函数的零点后,教师提出问题:函数f(x)=x5+x-6有零点吗?若有,请求出零点. (学生立马拿出计算器,但由于要解的是高次方程x5+x-6=0,学生发现计算器无法求解五次及以上的方程.)

设计意图: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函数零点问题却不能用计算器求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先判断它有没有零点呢?函数的零点除了与对应方程的根等价,还与对应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等价,当我们无法进行方程求根时,我们能不能作出对应函数的图像呢?(停顿几秒)

设计意图:巩固前面的新知:函数的零点可以从数形两个角度进行探究.数不行,就从形入手,考查学生利用函数的性质作出函数大致图像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育学生逻辑思维核心素养.

师:对于一个陌生的函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作出其大致图像呢?

众生:描点法.

师:非常好,那就开始吧. (教师在学生之间巡视)

生1:我发现有零点!

师:怎么发现的?

生1(带着自信的表情):取三个点(0,-6),(1,-4),(2,28),用光滑的曲线连起来,图像与x轴相交,说明该函数有零点. (由于大多数学生取的也都是这三个特殊点,因而赞成该结论.)

师:那你怎么知道这三个点之间的曲线走势一定是这样的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理性精神,也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经验的考查,同时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生2:因为f(x)是单调递增的,所以曲线一定是光滑向上的. (底下传来一阵掌声)

师:非常棒!生2结合我们上一章学习的函数的性质画图,体现了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大家知道该零点存在于哪个区间吗?

众生:(1,2).

2. 提出难点——形成定理,探究定理背后的本质,挖掘数学核心素养的生长点

师:很好,我们能否探究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函数在区间(1,2)内必存在零点呢?

设计意图:通过不停追问,抽丝剥茧,揭示教学难点背后的本质属性.

生2:因为它的值域是R,所以一定存在x使得f(x)=0.

師:你能解释一下它的值域为什么是R吗?

生2:因为y=x5,y=x是奇函数,值域都是R,相加所得函数的值域还是R.

师:生2发现该函数一定存在零点,非常不容易了,但为什么零点一定在区间(1,2)内,还是没有给出理由,大家继续思考原因到底是什么.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设计意图:教师的追问与学生的思维碰撞,追根溯源,探究定理的本质,培育学生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生3:因为(1,-4),(2,28)这两点“一上一下”,所以曲线一定会穿过x轴,因此零点一定在区间(1,2)内. (其他学生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3. 突破难点——获得定理,经历定理的形成过程,紧扣数学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师(继续追问):有两个点“一上一下”,连接该两点的曲线一定会穿过x轴吗?(教师画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

众生:哦,还必须满足这个函数的图像是连续的.

师:对!只有函数的图像连续不断,当两点“一上一下”时,函数的图像必然会穿过x轴.这里的两点“一上一下”,同学们能否转化为数学符号来表示?

设计意图: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培育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生4:坐标系中点的上下即代表函数值的正负:f(1)<0,f(2)>0.

师:很好,那大家能否归纳总结出一个函数在某区间内存在零点的充分条件?

生5:在某区间的端点值异号,曲线连续.

师(板书):若y=f(x)在[a,b]内连续不断,当f(a)f(b)<0时,y=f(x)在(a,b)内存在______个零点(故意留白).

师(追问):请问在这个区间内有几个零点?一定是一个吗?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形成定理. 培育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众生:可以是多个(单调就一个,不单调就多个).

师:谁上黑板画出多个零点的情形?

生6作图如下(如图3所示):

教师补充板书:至少存在一个零点.

师(用PPT展示):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满足f(a)f(b)<0,则函数y=f(x)在区间(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4. 理解难点——定理的升华,达成定理的全面认知,夯实数学核心素养的落脚点

师:已知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如果f(a)f(b)>0,函数y=f(x)在区间(a,b)内就一定没有零点吗?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内涵与外延,掌握该定理的本质,在师生交流、反馈中完善对该定理的认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

生7:不一定,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师:你能作图举例说明吗?

生7上黑板作图(如图4所示):

师:零点存在性定理是函数存在零点的什么条件呢?

众生:充分非必要条件.

(以下教学过程略)

案例反思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教师以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为载体,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达到“以问引思、以问促动”的教学效果,进而突破难点.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及核心是“问题”,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收到的效果往往也会出乎意料. 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以下三大亮点:

1. 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选择一个恰当的问题,创设一个好的问题背景,调动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围绕与函数f(x)=x5+x-6的零点相关的问题展开教学,从该函数是否有零点,到零点存在于哪个区间,以及为什么存在于该区间,师生共同经历了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最终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之所以选取函数f(x)=x5+x-6的零点问题贯穿教学始终,是因为该函数对应方程的根只用计算器求解是无法得到的,使得它的零点存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带来认知冲突. 另外,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已有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利用描点法及该函数的单调性可大致作出其图像,从而找到解决难点的突破口;在定理的形成过程中,利用该函数的性质去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的,符合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的原理. “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合作中增知,在‘教’与‘学’中互促互动,这对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大有裨益.”[2]

2. 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是促进课堂探索活动深入展开的动力. 在本节课中,教师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难点逐步渗透、逐层深化、螺旋上升的教学效果. 从一开始的“f(x)=x5+x-6有零点吗?”到“若有,零点存在于哪个区间?”到“什么原因导致零点存在于该区间呢?”到“两点的‘一上一下’能否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呢?”再到“如果函数在某区间的端点值异号且图像连续,那么函数在该区间内有几个零点?”通过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突破难点、获得定理.

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坡度适宜、步步相因、环环相扣、层层相递,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入. 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锤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新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培育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

3. 提出的问题具有合适的时机性

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关键就是“提问”,而提问的时机是有效提问的保证. 在本节课中,介绍完函数零点的定义以及求解简单函数的零点后,学生轻轻松松地解决了相应问题,很有成就感,教师此时立马提出了新问题:“函数f(x)=x5+x-6有零点吗?”难度上升,直击难点,问得及时且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获得零点存在性定理后,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停滞下来,而是趁热打铁又抛出了新的问题:“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的,如果f(a)f(b)>0,就一定没有零点吗?”教师在学生刚获得定理、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时抛出了新问题,及时捕捉到了提问的时机,启发学生继续思考,促进学生对定理认知的升华. 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问题驱动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深入教学实践,思考如何结合学情设计难度适宜、层次清晰、时机恰当的问题,通过“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把学生的思维“卷入”课堂,通过润物无声的渗透,在课堂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侯有岐.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实践研究[J]. 数学教学研究,2020(02):2-6.

[2]  严丽香. 以问题驱动探究 促核心素养提升——以“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为例[J]. 数学教学研究,2020(03):30-3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吴其明(1990—),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曾获上海松江区课堂教學评比一等奖.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乐学· 自主·分享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