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思政教学到“专业”思政教育
——高校书法学专业立德树人教学综合体系构建

2022-11-23 11:31于兴洋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立德书法

于兴洋

(安徽新华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近年来,习总书记分别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等场合多次强调立德树人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做出了一系列宏观部署,为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以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作为立校之本、根本任务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指明了总方向。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专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工作全面启动。

1 研究现状

自纲要实施以来,课程思政研究如火如荼,但多倾向于某一具体专业课程与立德树人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探索之上,研究视野相对局限,且缺乏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开拓。另一方面,虽然成果数量总体上较之前明显激增,但各专业门类却不尽相同。具体到书法学专业,以知网为检索源,虽然在国内高校中作为独立专业的设置历史相较于传统文理科专业尚短的情况下,该专业仍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教学成果,但学科的交融度与人才培养的广度不足,目前不但尚未发现针对书法学立德树人教学体系进行构建研究的学术成果,而且高校书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成果亦十分稀少,学位论文成果空白。期刊论文中,杨琳认为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书法课程思政教学应以各种知识文化和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精神层次上的重塑[1]。喻国伟和梁伟红认为,书法家的道德修养、书法载体蕴含的思想内涵,以及作品营构蕴含的哲思,是课程思政的素材源泉。高校可以书写内容提升人生品位、专业实践树立人生理想、与生活结合升华人生境界,以及师生互动生发人生之爱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育[2]。自《纲要》实施以来,相关的论文研究成果仅有2篇,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研究层次来看,高校书法学专业立德树人工作均亟待加强。

基于此,本文从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层面,以书法学专业为突破口,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整体性构建,旨在弥补现有成果的不足,以期为实现由以往“单打独斗”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向系统化的专业思政教育转型提供案例样本。

2 书法学专业全面推行“专业”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中国书法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生存繁衍过程中所凝练的精神财富,对一个民族,文化是灵魂。对于一个国家,文化是软实力的内核。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东方文明的翘楚,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从历史层面来看,自商代晚期出现的甲骨文开始算起,中国书法历经3 600余年长盛不衰、历久弥新。作为中华民族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书法以方块的字廓和多变的笔画,成为世界文字宝库中最具独特性的文化记录载体之一,是世界三大文字起源体系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活化石。

2)中国书法美学内涵丰富。

美学范畴而言,中国书法集抑扬顿挫的力量之美、平稳有序的和谐之美和虚实相生的变幻之美于一身,有“东方艺术之冠”的美誉。五大字体类别的风格各异,其中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潮与审美倾向。内涵角度分析,中国书法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在中华文明各构成要素中,能够使儒释道思想在同一文化形式中实现完美融合十分罕见。具体来说,“书以载道” “中正中和”“书品即人品”是儒家传统“人道”思想的体现;“有无相生”“法天贵真”“不拘一格”是道家传统“天道”思想的体现;“无法无我”“独抒性灵”“心正则笔正”是释家思想的体现。

3)中国书法教育传承有序。

先秦至秦代的书法教育以文字书写为依托,教学目的以识读为主[3],以书写技法传授为辅。其中,齐国创办的稷下学宫集人才培养、战略研究、国家智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著名高等学府。西汉时期的书法教育一改过往以师徒相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全面推行以宫学为主体[4]的新型教学主客体关系,并与民间书馆共同开展书法普及与传播。包括书法在内的官学教育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阶段性高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式创办的大学——太学,即成立于此时。东汉时期仿照太学基本模式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艺术类专业的高等学府[5],为中国书法艺术萌芽提供了孕育的土壤。按照书法界普遍达成的学术断代共识,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胡为法[6]”为重要标志,该艺术门类距今已有1600年余年的发展史。至隋唐时期,受科举制度影响,涌现出了诸如书学、集贤院、弘文馆、翰林院[7]等一大批培养经史书法人才的官方教育机构,书法艺术步入了巅峰发展期。宋代官学翰林御书着重围绕楷书的规划性[8]来培养专门人才。作为由少数民族政权设立的官学,元代奎章阁主张书法复古[9],尽显蒙古族的奔放与豪迈。明清两代均在最高学府国子监及地方书院中将书法艺术普及必修课业,中国书法随之步入了继唐代之后的又一高峰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封建时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总结阶段。现代以下,中国首个书法学专业由著名画家、教育家潘天寿先生主持,于1963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创立,秉承“为往圣继绝学、敢为天下先[10]”的办学理念,开创了新中国高校书法学专业教育的先河。此后,书法学专业陆续在综合类、师范类、艺术类高校中开设,截至2021年,获批招收并培养书法学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院校总数已达到139所。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中承载着富厚的古今优秀传统文化哲思与艺术资源。在大学生书写危机愈发凸显的现状下,上述资源的专业适用性极强,是高校思政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书法学专业全面推行专业思政教育的优势极为突出,立德树人教学体系构建对于高校各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与意义重大,必将大有作为!

3 书法学专业立德树人教学体系构建路径

书法学专业(专业代码:130405T)隶属于美术学一级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宽厚的书法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书法专业技能、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以及书法艺术的综合应用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1]。

3.1 宏观愿景

一方面,目前高校书法学专业过于偏重临习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诚然,临摹是创作的基础,但在学生未掌握知识和技法形成原理的前提下,单凭以量取胜盲目模仿,往往事倍功半。即使学生克服枯燥,历经千锤百炼后得到提升,但人才培养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只是为了写一手好字,检验教学质量的落脚点亦不仅仅只局限于观测学生参加书法大赛获奖的数量和入选书法作品展的人数之上。缺乏思想的作品是空洞且没有灵魂的,书法专业教育作为一个大生态系统,必须厘清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书法文化→文化书法,五者之间的递进升华关系,融合史学、古文字学、文学、美学、哲学、政治学、设计学与音乐学,组成脉络清晰的教学系统,综合培养学生的思辨型创作能力。

另一方面,书法学专业立德树人的素材虽取之不竭,但实施专业思政的难度远远大于课程思政,必须高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传统静态定位,在此基础上对思政原材料进行系统性加工与提炼,并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当代青年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教育为落脚点,突出体现书法学立德树人教学体系不忘历史、文化传承、爱党爱国、勇于担当和继往开来的精神特质。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应增设教育学课程,以期为学生日后成为立德树人教育主体提供可能。

3.2 构建路径

具体而言,本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2]对于美术学专业大类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与教学特色七个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行整体性构建,如图1所示,书法学专业立德树人教学综合体系下辖两个子体系。

图1 高校书法学专业立德树人教学综合体系架构

3.2.1 通识能力立德树人子体系构建

通识能力立德树人子体系由思政类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和其他类公共必修课程模块组成。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隶属于思政类公共必修模块,其他类公共必修课程模块由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和大学体育组成。

1)思政类公共必修课程模块。

思政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理论,顶层教学设计应着重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法律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入手,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并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与说课。

与此同时,军事训练与入学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类课程为了增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与大学生思想的黏性,拉近思政课堂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可针对当下部分新生代大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盲目贷款消费、在网络中迷失自我、求职好高骛远等不良现象,分专题穿插开展消费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命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养成教育。

2)其他类型公共必修课程模块。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需警惕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抹杀民族多样性的大国沙文主义抬头趋势。在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同时,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为主旋律,主张坚持地方性文化再生产。具体而言,可着力挖掘诸如汉服热、国潮风、李子柒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关键词,深入浅出地阐释其中所隐含的历史价值、文化特质与现实意义,以期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先进文化的主导心理认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度与文化自觉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增加中西文化互视专题的教学内容设置,通过客观比较,理性甄别西方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鉴别力与文化选择力。另一方面,通过对以西方霸陵主义文化价值观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进行反思与批判,激励大学生努力夯实自我,积极为多极化背景下中国大国软实力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

作为隐性思政课程,大学体育公选课应加大太极拳、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课单位数量,从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与传承。有条件的高校可增设舞龙舞狮、龙舟等传统多人竞技类课程,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精神层面,应一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多局限于体育锻炼的现状,主张任课教师需开展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奥运精神相关的专题教育,还可结合书法学专业的特点,开展以体育书法为专题的寓教于乐式教学设计,有助于加强体育文化与书法文化之间的联系,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自信。

3.2.2 专业能力立德树人子体系构建

专业能力立德树人子体系包含基本能力课程思政模块和拓展能力课程思政模块。两个模块分别由三个课程类别构成,前者包括专业理论课程思政和专业实践课程思政,后者包括专业考察课程思政和社会服务课程思政。

1)专业能力课程思政模块。

理论修养是书法创作的重要支撑,“仅授技能、漠视传道[13]”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愈发成为高校书法学专业立德树人的突出软肋,全面加强专业理论课程思政教学刻不容缓。基于书法学“隐学科、泛专业”的特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分年级、分学期着力增加专业导论、古代汉语、艺术概论、文字学概论、诗词格律、古代印论、中国文化简史、中国古代书论、中国美术史、书法评论与论文写作等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数量,基于教学大纲,将“汉字情感、中正之笔、文人之气、魏晋之风”等思政教育专题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并进行切入点的细化设计。

专业技法类课程思政类别囊括篆书技法、隶书技法、楷书技法、行书技法、草书技法、刻字技法、中国画技法、书法创作、刻字创作、装裱工艺和陶艺书法等专业核心课程。文人书法经典作品临摹应着重围绕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字的内涵开展思政教育,使学生既能临习名家的书法技巧,又能领悟其人格修养与高雅情操,为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榜样,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创作类课程的题材应在思想高度上确保文字书写内容的雅正化,在此基础上以手写心,需突出作品内容的感召和诫勉功能,避免低俗化。

2)拓展能力课程思政模块。

与通识能力立德树人子体系模块和专业能力课程思政模块相比,拓展能力课程思政模块教学面向传统课堂以外,空间更为广阔、形式更为多样。一方面,书法广泛存在于商标、广告、标语、对联、字画、条幅的形式,在民间宗教、祭祀画符、戏曲活动、婚嫁丧葬、契书规约、账本礼簿、亭台楼阁、碑铭墓志、祠堂门楣、书友交往、神话传说等载体之中,这便是民间状态的书法[14]。多样化的文化艺术载体形式赋予了民间书法郁勃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思政资源,专业考察、艺术交流等专业实践类课程应走出传统教学文本定式的藩篱,带领学生积极开展以书法民俗化、生活化、应用化为主线的集中时段外出田野调查活动,进而反哺创作,多维度实现书法学专业办学的应用型特色目标。

另一方面,走近社区为居民书写春联、协助专业师资相对紧缺的农村和乡镇小学开展书法启蒙教学等社会服务课程思政,是专业拓展能力立德树人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专业能力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相互融合,推动高校书法学专业面向生活化,实现“为人民而创作”的最佳途径。

4 结语

从战略高度而言,立德树人教学体系构建是中国特色大国教育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只有深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从办学定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载体,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完善与升华。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仅是揭开了其中的一角,高校书法学专业思政立德树人教学综合体系的架构与构建路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内容,应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与丰富。作为一个永恒的课题,高校专业思政立德树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之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立德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书法欣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