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源流考

2022-11-23 20:36方殿伟马宇琳姜德友张思远王远红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风邪白癜风外科

方殿伟,马宇琳,姜德友,张思远,王远红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7;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色素脱失的皮肤黏膜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散发性色素脱失形成斑点或斑块样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数目不一、界限清楚、形状各不相同,无年龄差异[1]。患者常无自觉症状,是一种易诊断、难治疗的有损容貌的皮肤类疾病。据统计,本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为0.38%~0.5%,而国内发病率为0.1%~2.0%[2-3]。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颇多、尚未统一,探讨方向与辨证思路多种多样,散见于各医籍。现从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三个方面入手,对古医籍中白癜风的相关病证论述进行归纳研究,以探其源流。

1 病名沿革

有关白癜风最早的记载可见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该书仅有对白癜风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相关论述,将白癜风命名为“白毋奏”“白处”。“白癜风”这一病名最早见于晋代《补辑肘后方》。古医籍中关于本病的描述庞杂繁复,经考证,“白毋奏”“白处”“龙舐”“白癞”“白癜”“白驳风”“白点风”等都曾作为白癜风的中医病名而出现[4]。故按历史沿革对白癜风病名展开探讨。

1.1 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首次记载了包括白癜风在内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的治疗:“白毋奏,取丹沙与鳣色血……册日而止。白处方:取灌青……而先食饮之。”[5]其中提到的“白毋奏”“白处”是目前发现对白癜风类疾病的最早命名。

1.2 晋隋时期 晋代《补辑肘后方·治卒得癞皮毛变黑方第五十一》中将头面颈部忽生“白驳”形状如癣者称之为“疬疡”,论述如下:“治面颈忽生白驳,状如癣,世名为疬疡。”同时指出:“白癜风,一名白癞,或谓龙舐,此大难治。”[6]此乃首次提出“白癜风”这一病名,但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通过其描述,推测是现代麻风病的一种,只是与白癜风类似,均为色素缺失性皮肤病,是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具体体现。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称白癜风为“白定”,该医籍中关于本病的治疗方法也一并进行了描述:“树穴中水向东者,就火刮洗白定二三过即愈。”[7]时至隋代,有关白癜风的描述则更为详实具体,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诸候·白癜候》记载:“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8]认为白癜风好发于面部、颈项部及四肢部位,不痛不痒,皮损颜色变白,与正常皮肤颜色不同而容易区分。

1.3 唐宋金元时期 唐代《千金翼方·中风下·疡》中将本病称为“白癜”“白驳”,并对外治方法进行描述[9]。宋代《太平圣惠方·治白癜风诸方》中将本病命名为“白癜风”:“夫肺有壅热,又风气外伤于肌肉。热与风交并,邪毒之气,伏留于腠理,与卫气相搏,不能消散,令皮肤皴起生白斑点,故名白癜风也。”[10]宋代《圣济总录·白驳》:“白驳之病,其状、斑驳如藓,过于疮疡,但不成疮尔。”[11]称本病为“白驳”,认为其皮损表现为白色斑驳如苔藓,但不似疮疡般有破损处。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风科》中称本病为“白癜风”“癜风”,同时介绍其治法。此时期对本病病名的记载比较明确,大多数医籍从病名、症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使“白癜风”这一病名趋于固定,沿用至今。

1.4 明清时期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沿用了上述“白驳”之名。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癜风证》提出“紫白癜风”之名,并对病因病机有所记载:“湿热郁于皮肤,久而不散,发而为斑,黑白相杂,遍身花藻,甚者变而为紫、白癜风,虽无疾痛害事,不可以不防微而杜渐也。”[12]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外科诸症·癜风》中记载:“紫癜风、白癜风,即如今汗斑之类。”[13]明确提出了“紫癜风”“白癜风”之名,并认为其症状与汗斑相似,均有色素减退的表现。其后,又出现“白驳疯”“白癜疯”等相关病名,在《外科大成》中,论述“白驳风”的发病部位及形态;邹岳《外科真诠》中亦沿用“白驳风”之名,并认为其颜色驳白,无疼痛瘙痒之感。清代许克昌及毕法《外科证治全书·发无定处证》中又提出“白屑风又名白驳”这一论述[14]。

如上,历代医家多以“白驳”“白癜风”“白癜”等称谓命名本病,多为遵循其症状特点,发病时白色斑点斑驳如苔藓状。其余称呼如“白屑风”“龙舐”“白癜疯”等沿用者甚少,未成规模[15]。

2 病因病机

2.1 六淫侵袭 六淫侵袭肌表可诱发白癜风,而风邪因具有“善行而数变”等特点,常常单一或夹湿、夹热致病,成为本病主要致病外邪。《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诸候·白癜候》认为“风邪相搏,气血不和”可致白癜风发生,并且在书中将白癜风归属为“发无定处”类疾病。《证治准绳·疡医紫白癜风》认为风邪是导致本病的唯一邪气:“肺风流注皮肤之间,久而不去所致。”《普济方·卷第一十八诸风门》提出:“肺脏壅热,风邪乘之,风热相并,传流营卫,壅滞肌肉,久不消散,故成此也。”[16]认为肺脏素有壅热,与外感之风邪相合,致营卫不和而发为此病。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邹岳《外科真诠》中也分别有相关的论述:“白癜疯……风邪所壅之处,渐变为白矣。”[17]“风邪搏于肌肤,气血不和而成。”[18]皆认为本病由感受风邪后导致气血失和发病。

2.2 气血失和 《素问·调经论》曰:“五脏之道,皆出入经隧,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而在白癜风病因病机的确立过程中,气血致病说贯穿始终,可以总结为病初因气血而引起,或病末与气血相联系,此为“血不养肤”的具体体现。除上述风邪致病学说外,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中还指出:“紫白癜风乃是一体而分二种也。紫因血滞,白因气滞,总因热体风湿所受,凝滞毛孔,气血不行所致。”[19]认为白斑分为两种,紫斑因血瘀所致,白斑由气滞产生。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中云:“白癜风,血瘀于皮里”[20],更进一步指出本病的发生与血瘀密切相关。

2.3 脏腑虚弱 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中则指出该病的发生是由肝血亏虚,血虚发热,热甚生风所致。肝血亏虚,血不化精,肾无精藏,肝肾不足,无源充养肌肤而致病。故风邪为标,脏腑虚弱为本。外感风邪后,脏腑虚弱无力抗邪合而发病。

3 治疗

3.1 辨证论治

3.1.1 疏风活络 “风为百病之长”,古代医家多数认为白癜风为风邪作祟,腠理郁闭不开,风邪日久化热郁于毛窍,气血阻滞无以濡养所致,故针对本病多选用轻宣肺气、疏风散邪的解表类药物。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中记载用苍耳膏治疗白癜风:“苍耳风邪侵皮肤,气血失和白驳生,连根带叶鲜苍耳,洗净熬膏酒服灵。”[21]并记载了苍耳膏的制法。苍耳味辛、苦,性寒,有小毒,功擅祛风散热、解毒杀虫。《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亦载有浮萍丸、浮萍茯苓丸等治疗本病:“浮萍取紫背大者,置篾垫上,安水盆上,晒干,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用豆淋酒下。”[22]浮萍味辛,性寒,长于宣散风热、透疹止痒,为治疗本病之要药。除疏风药物外,古代医者亦惯用活络之品,常用药物有白花蛇、羌活、蝉蜕、白僵蚕等。《太平圣惠方·卷六》中记载的意在祛风散寒通络之白花蛇散、乌蛇散。明代胡濙《卫生易简方·卷之一诸风》中载有威灵仙单方:“用威灵仙一味,……洗净,焙干,为末。好酒和……以白饭和捣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下。”[23]威灵仙味辛性温,有小毒,功擅祛风通络,《本草衍义》言其“根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24]

3.1.2 行气活血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应用“行气活血”法治疗白癜风的方药治法也多见于古代医籍中。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白蒺藜、丹参、紫草、赤芍、川芎等。有学者统计白癜风用药规律发现,白蒺藜应用频率较高[25]。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痈肿毒方》中记载,将白蒺藜研磨就汤服下治疗本病。白蒺藜味辛、苦,性微温,长于行气活血、祛风止痒,故可用于本病的治疗。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中应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白癜风,该方一直沿用至今,也是现代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基础方剂。另有《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八·诸风门》中所载乌蛇散及白癜方亦是运用行气活血法治疗本病的体现[11]。

3.1.3 益气扶正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白癜风易诊难治,久病则素体虚弱,且长期使用寒凉药物易伤及人体阳气,正气不足,气血不能内生,则精血亏虚。故历代医家在使用祛风、活血药物的同时,重视补益药的应用。常用药物有石菖蒲、天冬、墨旱莲、熟地黄、枸杞子等。唐代王焘《外台秘要·白驳方九首》中记载生菖蒲酒治疗白癜风[26]。

3.2 外治法 除了内服药物外,古籍中关于治疗白癜风的外用药物也多种多样。如《太平圣惠方·卷第二十四》中载有使用桑柴灰蒸馏液外洗治疗白癜风的方法:“用桑柴灰二斗,于大甑内,蒸使气溜,取釜中汤淋汁,热洗”。书中亦有应用“乌头摩风膏”“石硫黄膏”“蛇蜕(烧灰)”“木防己(烧灰淋汁)”等方法治疗白癜风的记载。又如《普济方》中所载:“用贝母、天南星为细末,以生姜带汁蘸药,搽之。”提出可用浙贝母、天南星研末,用带汁生姜蘸药擦于白斑表面。贝母长于清热解毒,天南星功擅解毒、化湿,生姜亦长于解毒、散邪,故而可配合用于治疗本病。《外科正宗》中应用“密陀僧散”醋调外涂等方法治疗本病。《圣济总录》中根据周身发病与面、项发病之不同,外用药随之变化,泛发性白癜风单用蛇蜕皮治疗,而皮损在头面的白癜风则外用大蛇蜕皮方与涂淋方合治外敷。

3.3 其他治法

3.3.1 灸法 艾灸具有温热之力,可运行气血,用于白癜风的治疗。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疥癣第四》中首次提出“癜风穴”,书中记载:“白癜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去延外宛中三壮,未瘥报之。”此穴位于中指末节掌侧,掌指关节横纹中点稍上方,此处为经外奇穴,灸此处取其熄风泻火、调畅气机之效。清代孙震元《疡科会粹·卷之七失集》记载治疗白癜风可灸天突穴,左右各三壮,患处出现脱落即向愈[27]。

3.3.2 食疗 古代文献中也有提及药食同源治疗白癜风,如《普济方》《本草纲目》中均有利用白鸽肉、猪胰以及猪肝益气补血、扶助正气的记载[28]。

4 结语

总之,关于白癜风的记载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将该病称之为“白毋奏”“白处”,历代医家多以“白驳”“白癜风”“白癜”等称谓命名本病。其病因多为六淫侵袭、气血失和、脏腑虚弱。治疗方法常分内治、外治及其他疗法,内治法包括疏风活络、行气活血、益气扶正,外治则包括桑柴灰蒸馏液外洗治疗、乌头摩风膏、石硫黄膏、浙贝母、天南星研末等。同时,灸法与食疗作为辅助疗法也在古籍中有记载应用。中医历代医家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可作为现代参考,以指导临床。

猜你喜欢
风邪白癜风外科
《临床外科杂志》2023年每期重点内容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白癜风遗传概率小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白癜风会传染吗
信息速递:达芬奇进入我国肝胆外科领域
地塞米松合自体表皮细胞移植治疗进展期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