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与实施路径

2022-11-23 15:44宋保胜刘怡燕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加工农产品

吕 田,宋保胜,刘怡燕

(1.河南农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2.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系,河南 郑州 450016)

2020年11月3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将农产品从种植、采集、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融合,进而强化各环节主体链条的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同时,统筹把握主导产业、支撑产业、特色产业、配套产业之间的关系,即建立一批产业特色突出、配套设施齐全、商贸物流通畅、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产业集群区,为解决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2]86。

总体来看,虽然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有融合发展的趋势,但有些地区仍存在对融合发展认识不充分、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区域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产业中各个环节联系不紧密,产业链延伸程度较弱;有些区域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民从产业融合效益中获取的收益较低。产业融合的推进,有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及增收途径,给农村集体带来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系,壮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农村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融合[3]106。总之,实施推进行动对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业实施产业融合的现实诉求

(一)农业产业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要加快农业全产业融合,促使资源要素汇聚,提高资源的边际效率,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一是构建农业产业融合机制,能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农产品价值链,打造安全食品供应链,吸引更多消费者,由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农业产业的构建能体现农业生态效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行生态农业生产,开发绿色优质农产品,有利于农业绿色循环经济的开展,从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三是有效融合农业产业能开发新业态,催生农业休闲产业,利用“农业+”较好扶持农民跨界就业,扩大增收机会,从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四是做好农业产业能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延伸,让农耕之美融入文化传承,为农业产业注入新能源,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二)农业产业融合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的客观要求

农业产业是为农、兴农的产业,“联农带农”是其主要特点。农业产业的有效融合拓展乡村各项资源功能价值,增加农业产业的增值增效空间,提高农民收入[4]100。一是构建农业全产业融合链条,实际上就是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通过粮食种植、农产品加工、物资流通、销售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实现农业产业的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多环节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二是培育农业全产业,组建一二三产业联合体,通过产业延伸,赋能农产品价值链,增加农民就业渠道,使农民收入从狭窄的种养渠道转向高附加值的工业、服务业渠道;三是打造农业全产业融合链,带动农民从单项的生产环节,拓展到全产业,从“卖粮食”转向“卖农产品”“卖服务”,拓宽了农民“靠地、靠力”增收后的“第三空间”,农户抗风险能力也在产业附加值提升过程中得以逐渐增强。

(三)农业产业融合是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系的客观要求

健全、完善的农业产业融合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证。打造农业全产业一体化,对接市场,扩优势、补短板、延链条,有利于培育农村新产业新模式,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加强农业产业的有效融合,可以倒逼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在整个农业产业过程中的应用,如良种的栽培、土壤的施肥、水利灌溉、农药的喷洒、农产品的精细加工和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形成一个与农业现代化相匹配的农业技术体系;二是通过农业产业的有效融合,可以构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以市场为需求导向、按市场诉求进行生产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组织运行方式;三是农业产业的有效融合,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良性运作,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一体化战略,按照生产特点合理规划产、供、销布局,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生产规模,构建农、工、商整合运行的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

(四)农业产业融合是农村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的客观要求

农村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就是通过合理安排和调整土地、资金、人力、科技、信息投入的数量和规模,进行重新布局组合,达到最优配置[5]8。农业产业的有效融合,一是通过市场把农业产业链条中的种植、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环节和对应的经营主体联结为一体,根据市场需要,对各环节的投入规模进行调整,达到结构最优;二是在推进农业产业融合过程中,利用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生产者和现代企业经营者的身份推动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要素融合,加强渗透力量,达到效益最优;三是有利于农业产业链条中各主体为选择合理资源配置的方案,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利用,实现信息共享,达到沟通最优。

二、当前我国农业实施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

为了解我国农业实施产业融合运作情况和制约我国农业实施产业融合的因素,课题组以河南省M县为例,对河南省M县的180个乡村进行田野调查,并对96家乡镇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访谈。结合调研数据,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业实施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描述和分析。

(一)非农用地的有效供应不足

农村非农用地的有效供应是开展农业产业融合的基础和保证,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农业上、中、下游整个一体化体系,是促进农业产业有效融合的重要手段。发展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物流、乡村旅游等项目,需要在农用地上建设厂区、宾馆住宿区和餐饮区等建筑,但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自然资源部对一些非农用地进行限制型开发使用。从实际调研情况看,有134个乡村(占比74.44%)由于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二三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有63家乡镇企业(占比65.63%)由于建设用地指标受限,经营、仓储等用地供给不足,不能扩大生产。因此,一方面,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仓库、厂区及管理用房等;另一方面,种植模式的创新发展和涉农的智能化装备应用也需要硬化部分土地,这与国家土地使用政策有冲突,制约着农业产业的有效融合。

(二)农产品转化率较低

农产品的转化率是农业产业融合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既带动了第一产业的运行,又稳固了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现阶段,由于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对接不够,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农产品加工向后延伸不充分,农作物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衔接不紧密[6]93。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粮食作物的加工转化率为85%左右,而我国的粮食作物的加工转化率为65%,低了20个百分点。在实际调研的96家乡镇企业中,发现有73家企业加工的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占比76.09%。又由于中高端农产品种类不多,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欠缺,创新能力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第三产业持续性不强,销售、服务业能力低,农业产业的融合幅度不广,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系不紧密,从而影响了产业的融合质量[7]220。

(三)保障农产品加工的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区域内的道路、网络、仓储等设施未实现全覆盖,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致使加工后的农产品无法与消费市场有效对接,农业产业融合度较差。在对河南省M县的180个乡村田野调查中,有103个村庄,农业基础设施不齐全,建设偏弱,占被调研总样本的57.22%,基础设施的薄弱,造成物流、运输、旅游等第三产业后续发展能力不足,服务农业产业的能力不强。另外,由于农产品加工的保障基础薄弱,造成广大农村地区农产品呈现出多级批发、多级零售现象,致使相关环节费用多,流通环节的成本过高等。据统计,我国农村农产品的物流保管费用是发达国家的2-3倍,过高的交易成本,严重制约农产品的流通,也影响了农业产业有效融合。

(四)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一环。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条件差,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保障体系比较落后,导致人才的集聚性不强,农业产业的带动效应不明显。农业产业加工链条的规划发展,需要相关专业人才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资本运作,在调研河南省M县的108个乡村中(包括一些乡镇企业),真正有专业人才进驻的仅有13个村庄,占被调研样本总数的12.04%;96家乡镇企业中,只有31家企业有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占被调研样本总数的32.29%。人才的匮乏致使整个农业产业链创新节点不足,农业产业链不通畅,导致整个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三、我国农业产业有效融合的实施路径

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业产业有效融合,有利于全面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提升耕地质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作物品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完善农作物种植的基础设施,同时,健全农业产业有效融合保障机制,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结合现实诉求,进行科技创新,助推农业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

(一)推进农村闲置土地整治

推进农村闲置土地整治工程,通过废弃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农地流转等措施,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扩大土地的有效供应。首先,地方政府对区域内农业闲置土地情况进行详细调研,摸清闲置土地的种类、位置,进行统一整治,纳入区域内农业产业用地的总体规划之中,在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土地,满足农业产业融合实际诉求。其次,合理利用区域内荒滩、荒丘、荒沟,在不破坏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土地平整,基础整修,将符合标准的土地用于开展农业产业项目。最后,统一对乡村进行规划设计,对一些“空心村”集中规划住宅,腾退旧的宅基地,对部分乡村中长期闲置不住的宅基地,进行使用权转让,流转宅基地。通过整治,可以把这些不用的宅基地,用于产品初加工、仓储、批发市场、旅游等农业产业项目。

(二)创新驱动农产品加工链条纵向延伸

要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加快全产业有效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8]73。首先,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科技攻关成果推广,利用新技术、新成果开发新产品,进行精细加工,同时,利用新技术对农作物的副产品、废弃物进行重新利用,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9]219。其次,加强创意研发,挖掘农产品本身蕴含的潜在价值,从文化传统、风俗民情、民风教育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开发,将应用信息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的农产品加工链条延伸,积极更新农产品的外在形态,创新农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外在包装等环节,以实现原有农产品的价值链“升值”,达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协同效应。最后,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向“动态保鲜技术”发展,利用冷链保鲜等技术,快速构建生鲜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

(三)强化农业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作物的种植、加工、销售以及相关的物流服务等,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做支撑。为做好农业产业的融合,首先,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加大对农业产业融合的扶持力度,从政策层面上予以支持,同时,设置专项资金,保证农产品各加工环节的资金供应,促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可持续性。其次,构建由农业部门为主体,多部门协调融合机制,搭建农业产业融合一体化服务平台,统筹各部门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数据,实现信息共享,进而提升农业产业融合质量。第三,拓宽农产品的产销对接路径,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产地—配送中心—超市—消费者”的农产品运营模式,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升物资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衔接和动态平衡[10]46。

(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是农业全产业高质量融合之本,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农业产业各环节转化率,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的有效融合。首先,结合农业产业融合的特点,围绕环境条件、收入水平、个人价值和社会资源等方面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同时,加强动态化管理和科学的考核机制,最大可能地发挥人才效应。其次,围绕农业产业融合的培育和构建,优化人才培育渠道,坚持农业项目化培育模式,针对性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形成一批既懂农业经营,又能掌握农产品精加工技术的人才。最后,要深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乡村和农户对接、企业和乡镇合作,聘请技术专家入户进行指导培训,开展人才帮扶引领、技术骨干的培训和新技术推广活动。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加工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