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的四维透视

2022-11-23 15:23李梦迪刘建涛
关键词:资产阶级党性立场

李梦迪,刘建涛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意识形态一词是毛泽东在1938 年阅读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并进行批注时才首次提出的。该词虽然出现的时间较晚,但这并不代表之前毛泽东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忽视。相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地位在毛泽东思想中随着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发展而逐渐呈现出一种上升的态势。本文从地位、主体、立场、能力四重维度分析了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

一、地位维度:意识形态是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最早且最具有战略性的事件非古田会议莫属。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批判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正式提出了“党管理一切”的思想主张,确立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后来,毛泽东更是强调党对其他工作的领导必须将思想领导放在首位,明确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1]435其实在革命初期,毛泽东就已注意到革命队伍包含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等多种阶级成分,出现了思想不统一、凝聚力低弱的现状。而他及时用无产阶级思想建军建党,不仅强有力地加强了革命队伍内部的思想建设,使党员的思想和生活都日益政治化与科学化,更是确保了党对红军的有“魂”领导,极大地助长了党与红军的战斗力。可以说,革命的顺利进行是以党的有力领导为前提的,而党对大小日常事务乃至军政大局的领导必定以思想领导为首。毛泽东注意到了对全党进行思想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党建工作在其他工作中的首要地位,这时他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但这其实就是对意识形态及其教育的深入思考。

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毛泽东愈发注意到思想建设对于全局工作的重要性。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1094作为最有希望的革命政党,党内必须首先保证自身的团结,只有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政党才能与敌人进行斗争,完成艰巨的政治任务。毛泽东从政治层面出发,告诫全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将思想教育放在中心环节的位置。因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这个对意识形态非同寻常的定位,凸显了毛泽东把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经济发展成为我们党面对的首要任务,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也随之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中,毛泽东更加关注意识形态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作用。1955 年毛泽东在肃清党内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右倾思想时明确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3]他将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通俗说法)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始终,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偏差就会导致经济工作的停滞,乃至后退。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当时存在的各类矛盾,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概念,并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1958 年毛泽东更是给意识形态工作冠以“统帅”“灵魂”的定位,告诫全党绝不可以放松思想与政治工作。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的,因而,我们不难看出,即便意识形态的时代任务重点不同,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吸取着经验或教训而逐步深入对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的反思,意识形态工作愈发受到他的重视。

毛泽东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除了从政治工作、经济工作入手剖析外,也极端重视该工作对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特别警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政策”[4]。毛泽东始终关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不相融性,敏锐地察觉到了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渗透,明确地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意图从意识形态入手逐渐侵蚀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内部搞颜色革命、和平演变。在毛泽东看来,无论革命或反革命的阶级,若要颠覆一个政权,“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5]因而,他将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提至最高点,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筑牢自身防线,提防敌对势力渗透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二、主体维度:党是拿起意识形态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毛泽东认为,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是起着主导性、牵引性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一定会面对如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多方彼此之间利益冲突的社会群体,而我们党是拿起意识形态这一有效武器以团结多方群体的组织者。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2]796他强调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体作用,认为只要我们的党风正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学。毛泽东指出,要教育党员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6]。为此毛泽东还领导建设了马克思列宁学院,旨在提高全党理论水平,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甚至亲自做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工作。

毛泽东十分重视对资产阶级的领导,尤其是改造后的持续性思想指引工作。他指出,资产阶级还没有脱离“剥削根子”,通过不拿定息而摘掉阶级帽子的他们“也还需要一个相当的时间继续进行思想改造”[7]223-224。在他看来,我们虽然已通过“三大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阶级的消灭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仅靠短短几年就可以完成的,仍然要对资产阶级进行思想改造。针对改造后资产阶级是否仍具有两面性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当前工商业者的确能够做到自食其力,不再为贪图享乐而去剥削、压迫他人,但根深蒂固的两面性几乎是其天然的局限,改造的完成不代表他们的思想能真正地认同社会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进行思想上的改造时,毛泽东提出了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办法,强调这对于需继续改造的他们仍然是适用的。事实证明,通过坚持对原有资产阶级的继续教育与引导,有效预防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在思想上出现“反倒”的可能,甚至在党的示范作用下,出现了一大批“红色资本家”,原先的资产阶级这一群体对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更加认同,并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

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群体对于国家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双百”方针,即在艺术方面提倡“百花齐放”,在学术方面提倡“百家争鸣”。但是对于知识分子中出现的错误思想,毛泽东是始终持批评态度的:“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有错误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斗争。”[7]232-233在毛泽东看来,对非无产阶级思想应“以导为主”,一味对其进行严格打压并不是万全之策,在“香花”背后也会有“毒草”的存在。只有错误思想暴露在我们面前,我们才能够用无产阶级思想与之斗争。同时,毛泽东指出,“齐放”和“争鸣”并不是毫无原则,知识分子应当以党制定的“六个有利于”为准绳,来判断“百花”与“百家”的科学性。并且百家争鸣的前提是区分学术性与政策性,学术上各家直抒己见、互相交流批判,但在党和国家的政策上,学者们需要把握分寸、掌握适度,避免对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造成阻碍。

三、立场维度: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与人民立场

毛泽东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2]848这表明无产阶级立场与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底线和根本立场,它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奠定了最根本的原则遵循。

无产阶级立场指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毛泽东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认为我们“只能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2]876。毛泽东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分析敌友问题,分析其他阶级的革命性、思想性。在首次提及“意识形态”概念时,他就借希腊奴隶社会末期的阶级分化指明了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之后他更是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观念形态上作为这种新的经济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并为它们服务的东西”[8]695,更加强调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虽然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两大阶级的对立,但他始终警示全党全国人民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在毛泽东看来,思想的背后总是对应着意识形态世界观,二者互为本质区分并不断发生着对抗与冲突,例如自由主义、机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各种思想虽不尽相同,但它们的精神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表现。而无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通过观念反映出来的就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两大阶级在思想领域之间的斗争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关键。

人民立场指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服务对象。毛泽东始终肯定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将人民摆在极高位置,多次从革命战线、农业、文艺等方面对人民立场进行论述。可以说,毛泽东为我们党谱写了人民性的基调,他不仅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是提出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论。这些思想和观点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是完全适用的,因而人民性贯穿于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的始终。在论证人民民主专政时,毛泽东更是指出,强大的国家机器交付给人民就不怕民族资产阶级的造反,这就将人民立场提高到了国家安危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出,在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中,人民立场就是事无大小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国家的主人。

无产阶级立场与人民立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统一的。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党性,它的高低反映着共产党员的觉悟程度。同时党性也是建立在共产党员的个性基础之上的普遍性,加强党性建设也是凝聚全党力量,团结全体党员的关键所在。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党性与人民性始终是统一的。毛泽东从未将党性与人民性分割,始终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他指出,党员要坚持无产阶级与人民立场,就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2]848。并且他在评价《新华日报》时指出,《新华日报》的党性就是人民性,这不仅强调了党报的党性问题,更强调了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问题。在毛泽东看来,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党员要恪守党性,深入人民群众,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而党报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总之,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同时具有阶级性与人民性的。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伊始就已包含此两种明显特性,这也为后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四、能力维度:与时俱进,增强本领,告别本领恐慌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本领恐慌”的问题,强调过去的本领正在消耗殆尽,而领导干部们需要不断地“进货”。他指出:“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1]178。毛泽东最为重视对创新能力与斗争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指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斗争能力指对纷杂各异的资产阶级思想流派敢于亮剑。

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的根基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他更是十分看重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他明确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1]408,才能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产生真正的效用。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8]611的观点不仅是传承,更是对理论的有力的创新。毛泽东十分看重理论运用于具体实际时所产生的崭新经验。1938 年他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这是我们党对于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的成功尝试,该命题一直沿用至今且不断进行着补充与发展。在毛泽东看来,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作为“舶来品”的马克思主义,该理论体系庞大,具有高度的真理性同时也有着高度的抽象性,离开中国特点来生搬硬套极容易使其成为“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认为,要避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公式”,则它的创新必须结合当下的实践,着力于现实存在的问题,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工具,去接触我国革命、建设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这类具有我国独特特征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形成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说,毛泽东第一次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极大地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对我党实践的指导,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树立起了鲜明的、紧密贴合实际的、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旗帜,极大地增强了党的理论创新能力。

毛泽东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始终存在,即“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斗争”[7]231。他指出,在纷杂错乱的各式思想中,斗争的前提是做世界观的严格区分,我们需要擦亮眼睛,增强辨别无产阶级思想的本领,与资产阶级思想进行坚决有力的斗争,确保斗争有力的基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早在对军队进行“三湾改编”时,他就提出将党支部建在连上,从而确定了党对军队及其思想的领导。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保障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只能也必须由党来领导。关于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毛泽东突出强调了对舆论新闻的领导,并把当时主流舆论工具即报纸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不同于以往言责自负的“同人办报”,毛泽东倡导“政治家办报”的原则。他指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9]坚持“政治家办报”就是要坚持党对报纸的领导,坚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

毛泽东十分强调党对报纸的掌握,明确指出党员应将报纸拿在自己手里,对各类新闻进行把关,不给资产阶级思想以渗透的机会。党员要把报纸当作组织、教育人民群众的一个工具,充分发挥报纸的激励、鼓舞大众与推动政策方针顺利实施的作用。他明确指出没有“新闻自由”的存在,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新闻都带有意识形态之别,因而新闻工作也需要具体分析。针对某些新闻,不再是登的快慢问题,而是登与否的问题。要避免带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新闻,也要避免带有不成熟、错误经验的新闻,尽可能减小对人民大众的误导。另外,毛泽东对敌舆论反攻的态度十分坚决,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日美帝国主义等发起的反共舆论攻击,他带头用纸笔进行了反击,以报纸为阵地,撰写大量新闻、时评与社论。通过舆论斗争的开展,有力地打击了敌对舆论势头,增强了党的自信。毛泽东对各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极大地增强了党的斗争能力和支配意识形态话语的能力。

五、结语

步入新时代后,党身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在这个新的征程上,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然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纷杂不断,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如何牢固我国意识形态防线成为新的时代课题。而毛泽东从主体、地位、立场、能力四个维度深刻地论述了意识形态的作用,新时代建设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必须从这四个方面综合发力,并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如此方能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党性立场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扬 善
扬善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锤炼党性 洗礼灵魂
“危险的侵略者”
草地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