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芳芳 无锡太湖学院
2018年4月28日,江苏省委提出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2019年12月27日,无锡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明确枢纽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2020年4月23日,市委提出:无锡以枢纽经济支撑为导向,提升枢纽辐射力、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无锡发展枢纽经济的进程关系到无锡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能级水平,为此,研究无锡枢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及对策则显得举足轻重。无锡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关键城市,地理优势明显,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后,如何提升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及如何协调各城市、地区之间的制度、文化、资源等则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无锡发展枢纽经济不得不考虑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对无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区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概念被不断完善,随着该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进而演变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体现出国家对长三角地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认可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具备的各项能力及巨大潜力,并指出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战略地位的无可替代性。无锡和上海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辐射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无锡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地位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对无锡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2017)提出,枢纽经济是借助经济要素资源聚集平台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流等进行集聚、扩散、疏导而形成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高度的供应链、产业链、产业集群化组织特征[1]。吴文化等(2018)认为枢纽经济是一种以交通枢纽、信息服务平台等为载体,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科技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宫银峰(2020)与其他人界定的模式不同,他将枢纽经济概括为以交通枢纽作为经济要素资源的主要集疏平台,通过枢纽与产业相互作用、互动反馈而形成的特色经济[3]。由以上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枢纽经济以交通枢纽为基础,借助要素资源聚集与分配机制,发挥枢纽产业辐射功能,以便提升枢纽城市能级的经济新模式。
根据李国政的研究成果,他将枢纽经济的特征分成五个方面:
1.功能聚疏性。枢纽经济本身就需要对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遵循“集聚-增值-扩散”的运行模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持续实现价值增值。
2.空间开放性。作为一种开放型、辐射型经济,枢纽经济的要素资源会以点-线-面的路线向外扩展,在现今互联网经济背景下,“通道+枢纽+网络”的运营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枢纽经济的辐射功能。
3.多维融合性。枢纽以交通为出发点,通过交通网络逐渐将产业和人口等要素聚集,而产业集聚则将枢纽地区的规模效应发挥出来,生产要素聚集流动是枢纽地区具备一定的城市功能。交通、产业、人口、城市多维融合发展则成为枢纽经济的另一特征。
4.形态多样性。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枢纽地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交通枢纽,而出现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功能性枢纽,枢纽经济也从单一枢纽经济向综合枢纽经济升级。
5.迭代周期性。枢纽规模和能级与枢纽经济发展程度三者关联度较高,基本呈现相互匹配状态,枢纽规模壮大和能级提升会引发产业变迁,无论是枢纽经济的发展还是产业的迭代变更都呈现出周期性规律[4]。
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总人口2.35忆,占全国总人口的16.66%,其中无锡人口746.21万,占长三角地区的3.18%;而长三角地区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65%,无锡面积为4627平方千米,占长三角地区的1.3%;2020年长三角地区GDP为24.47万亿元,约占全国总GDP的24%,人均GDP10.78万元,无锡GDP为1.24万亿元,约占长三角的5%,人均GDP为16.5万元,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5]。从以上数据可知,长三角人多地少经济却很发达,经济发展则是以地理优势为基础聚集了诸多要素而来。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无锡作为长三角的几何中心,虽然面积和人口与上海等超大城市难以比拟,但GDP产出明显高于其他多数城市,人均水平更是超越了北京、上海,可见无锡的发展速度、规模等走在了前列。
作为长三角地区主要交通枢纽的无锡,截至目前,已形成由水、陆、空等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而无锡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一目标继续投入建设。
无锡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20年无锡公路总里程7706公里,公路桥梁共3761座,公路桥梁长度217354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87.09公里,全年运营总里程553.08万公里。无锡依靠京杭大运河的先天优势已开发7条主要航道,内河航道总里程1578千米,已开通营业航运线达221条[6-8]。铁路方面无锡拥有无锡站、无锡东站、惠山站、新区站等多个车站,接入全国铁路网,进入上海半小时交通圈。无锡苏南硕放机场距无锡市区16千米,距苏州市区20千米,约有近20家航空公司并开辟了30余条国内外航线,而2021年9月8日,无锡成立了全省首家本土航空公司,“苏南瑞丽+苏南硕放”更加助力无锡航空产业发展,并更深入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9]。无锡全年完成客运量5925万人次,同比下降31.4%;完成货物运输量21691万吨,同比增长5.2%[6-8],尤其是对航空、旅游等行业的冲击造成客运流量下滑明显,虽然人不能大规模流动,但货物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等刚需仍然存在,货运量虽受影响但却强势增长,是无锡交通运输地位与物流运输能力的体现。
无锡交通枢纽网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已具备,但纵观长三角地区,尤其是跟上海、苏州、南京、杭州这些一线或新一线城市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1.规模不足。前文的发展现状分析得出,无锡的交通枢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涵盖各个领域,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全国交通网络整体规模相比还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无锡的交通发展更多依靠地理优势及上海的辐射作用,但碍于土地资源和人才、技术等的不足导致规模扩张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加大交通项目投入,但短时间难以实现突变。
2.辐射不足。枢纽经济是建立在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利用交通的辐射功能,建立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但由于规模不大且起步较晚的特点,交通枢纽的辐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如无锡中心老城区人口密集,道路交通拥挤,而新城区规划较好但资源分配不足,导致新老城区间差异明显,未能利用交通枢纽的作用将资源要素有效合理地分配。
3.产业分散。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以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江苏、浙江第三产业占比均超50%,上海更是高达73.1%,2020年无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52.5%,只在长三角地区属于中等水平,而第三产业则以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电子信息、家电、冶金等行业为主,相比较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金融、通讯设备、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明显缺乏吸引力[5-8]。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无锡传统产业必然面临转型要求,这也依赖枢纽经济的推动,目前并未形成明显的产业聚集现象。
4.形态单一。无锡目前正大力发展基础交通设施,除了传统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作为城市标志的地铁建设较晚,2014年才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截至目前,已成功开通四条轨道交通线路,5号、6号已经完成规划,虽然完善了交通的多样化,但还是在传统交通范畴内,未向现代化功能枢纽转变。
1.扩容。无锡发展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交通枢纽的建立只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条件,对未来发展远景的规划得益于基础条件的稳固程度,无锡的自然环境资源等虽然已经被利用,但利用效率未达到百分百,如一些废弃的河道、搁置的地产、荒废的园林等,线上销售模式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线下的销售渠道,但未来的发展必然是走“线上+线下+物流”的新零售模式,因此,无锡市必须将所能充分调动及利用的一切资源用于发展枢纽经济,扩大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水路、航空等领域的容量,甚至可以将周边城市地区也纳入无锡交通圈开展合作共赢,达到交通领域的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只有基础的牢靠才能保证其他产业经济发挥协同效应。
2.强辐射。无锡交通枢纽建设经过“十三五”规划快速推进,地铁3号线一期、1号线南延线、苏锡常南部高速、南沿江城际铁路、宜马快速通道以及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已成现实,“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无锡也应抓住苏锡常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继续加强立体交通枢纽建设,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基础上融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新型立体交通枢纽,真正形成互联互通,发挥枢纽辐射作用,让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技术流、商流等要素畅通无阻,投入到所需之处,政府发挥政策引导推动作用,加快无锡中心区域改造提升,周边区域与中心区域协同发展,将宜兴、江阴纳入整体规划中,让无锡市全域联通互补,带动整体实力提升。
3.强集聚。城市能级水平的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的支撑,目前无锡的主要产业更多偏重于制造型行业,行业产值不高,2020年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02.68亿元,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735.8亿元,相比之下,无锡还不及苏州的一半,更遑论上海。无锡加快枢纽经济的建设也是为了能够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吸引,无锡于2020年开始打造“空港新城”,着力推进“枢纽经济商务区”“高端物流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航空产业园”“生命科技产业园”“智能智造园”等“一区五园”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是物质条件的准备,还需相关人才、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这就需要无锡政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之间的沟通交流,从交通上建立城际交通网络,要素上加强战略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高技术人才落户无锡,培养专项人才,积极孵化巨头企业,将枢纽经济的集聚功能尽可能发挥出来,为无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驱动力。
4.多样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无锡枢纽经济的现状说明多样化明显不足,从无锡定位为全国综合性枢纽城市来看,距离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传统交通要素无锡均已具备,但每项都只是初具规模,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仅为2.1%[6-8],后续发展动力仍需继续推动,并且应该向现代化功能过渡,如快速布局交通网络、物流网络、产业链网络,融入现代数字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利用无锡世界物联网中心的优势建立以交通为纽带的多产业互联的综合性经济体,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优势互补,以交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反向促进交通提升,满足各地区、产业的多样化需求。
综述,无锡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发展的势头强劲,但同时也面临规模不足、辐射不足、产业分散、形态单一等诸多问题,为此,作者提出可以从扩容、强辐射、强集聚、多样化角度出发改善现有问题,为无锡枢纽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以便无锡能够尽快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迈进,向高质量发展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