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3 12:19:02马红艳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资源

马红艳(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大量旅游景区开发吸引了大量旅客前往,但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遭到恶劣破坏,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严重失衡。因此,在景区管理中加强生态维护十分必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可以有效推动经济、资源及生态和谐发展。当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部分景区理念缺乏、立法不完善,使得循环经济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些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予以改善,促使国内旅游业从原本的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循环型。

一、循环经济与旅游景区管理关系及应用原则

(一)关系分析

循环经济将资源物质高效率循环利用作为目标,在众多行业中都十分适用,和旅游景区管理间也有着密切关联,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两者关系主要如下。

其一,循环经济成功解决和缓解了景区污染问题。现如今全球各地都在面临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旅游业是我国造成生态污染最严重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在旅游景区与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后,垃圾制造和资源浪费现象愈加严重[1]。针对该情况大部分景区并未严格对待,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高效解决方案。循环经济的运用,可以帮助景区管理部门在根源上解决现实环境污染问题。如目前大多数旅游景区都已安装分类垃圾桶,让游客进行垃圾分类,使一些可二次利用的物品能够发挥余热,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程度。

其二,循环经济提高了景区经济效益。旅游景区是否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则需建立在旅游景区环境质量基础上。通常拥有高质量生态环境的旅游景区更具发展潜力,更能吸引游客驻足,久而久之经济效益自然得以提升。循环经济的运用意味着旅游景区需将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绿色化与生态化,与当地生态自然规律相结合制定经济活动,带动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能够降低垃圾处理、资源购置等管理成本,为景区节约大笔资金。

其三,循环经济延伸了景区产业链,为居民提供广阔就业空间。如美国最初展开废品循环利用时便在全国增加了千万个全新工作岗位,使不同年龄、性别的居民能在职工作,提供了重要生活保障。对于我国旅游景区发展而言,与循环经济结合后需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将一些现有岗位进行革新,再设立一些新的岗位,使附近居民能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中。在推动循环经济与旅游业密切融合的同时,也为自身谋取生存之路[2]。

(二)应用原则

循环经济应用有依据支撑,在旅游景区管理时应用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相应原则才能起到良好作用。其一,循环性原则。该原则主要是指在物质资源完成使命后又变为能再次利用的资源,对已经成为废弃物的物质资源实施二次处理后使其成为可利用资源。该原则出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考虑,循环利用方式可分成原级和次级资源化,相比之下,前者更符合人类循环需求。景区管理部门把景区内的垃圾资源化后获得与资源化前相同的物品,该方法成本和整个处理过程能耗较低,可有效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后者则改变原物体形态样貌,二次加工为其他物品原料,相较原级资源化方式难度较大。其二,再利用原则。该原则是指对资源物质进行多次反复使用,在旅游景区中,塑料袋、纸箱、矿泉水瓶等物品均能够进行多次使用,切勿让物品成为废弃物,达到节约、循环利用资源目的。其三,减量化原则。该原则能在根本上降低景区污染度。如景区对游客携带物品进行限制,降低游客活动与消费时的垃圾产生,用最少能源达到旅游目的,这是防止景区大量垃圾产生,在源头节约资源的必要原则。

二、循环经济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循环经济认知理念较薄弱

从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实际管理情况来看,部分景区循环经济管理理念较为薄弱。循环经济与旅游业接触时间不算长,使得景区还没有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未意识到循环经济在景区长远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的景区到目前为止仍然以发展经济为核心,将大量管理重心放在景区规模扩大、经济活动建设等方面,忽略了循环经济落实。有的景区甚至在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受力情况下盲目开发场地,随着进入场所内的设施与人流量逐渐增多后,便会造成环境承载过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3]。如不能充分认识和了解循环经济,就会导致国内旅游业不能升级转型,仍然沿袭传统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不利于凝聚核心竞争力。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处偏远地带、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早的景区中较为常见。由于地势偏僻,加之规模不大,景区没有重视循环经济管理。而有些成立时间较早的旅游景区早已习惯传统管理模式与方法,很难短时间内适应循环经济形式。

(二)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

至今为止,旅游景区资源浪费情况依然普遍存在。虽然我国已在各行各业中强调低能耗、低排放,但由于旅游景区整体规模较大,分布较为分散,无法对所有景区展开实时监督,生态资源浪费、破坏情况层出不穷。如在一些林木资源充沛景区内,当地商家随意砍伐树木将其制作为旅游产品销售给游客,有的游客只是图一时新鲜购买。功能性产品使用完后便遭到丢弃成为废弃品,如果景区没有及时回收处理,就会导致生态资源遭到浪费,还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统一协调性。

(三)相关立法未完善

政府在监督旅游业升级发展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完善相关立法的重要部门。然而,正是由于相关立法未完善,使得旅游景区还未全面展开循环经济管理,这也是导致旅游景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现象得不到彻底规避的主要原因[4]。相关立法较为形式化,没有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未在旅游景区管理中发挥实质作用。

三、循环经济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奠定发展基础

先进理念是质量提升前提。对于旅游景区管理而言,必须加深循环经济理念,促使相关人员具备科学系统管理观,为现实循环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条件。旅游景区管理部门需构建学习型组织团队,以生态绿色发展为指引不断学习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方法,推动景区长期稳定发展。在日常管理中,所有环节都需要管理人员参与,人为力量不可或缺。同理,在应用循环经济时主力军是工作人员。为充分发挥循环经济优势,景区管理部门需组织培训,向工作人员传输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意识,正确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并在景区内积极落实与发展循环经济。如可在景区各个位置设立生态保护标语及标志牌,使游客意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景区也可以每日安排志愿者、工作人员在景区内开展讲解与宣传,向不同年龄层游客传达循环经济知识,进而共同增强景区与游客循环经济管理参与度,减少乱扔垃圾、环境破坏现象发生。

(二)依托技术构建长远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体现,在旅游景区管理中应用该模式可将其归纳为环保,这是旅游景区在新时期实现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已经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应用大量科学技术,如垃圾分类体系已在全国各地开始实施,垃圾焚烧、废弃物二次处理、废气净化等技术已较为成熟。在以往处理垃圾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对空气、地下水造成污染,而现如今使用的垃圾焚烧技术将有害物质产生削弱至最少化[5]。旅游景区在开展循环经济管理时,可对现有多元技术加以应用。如在景区隐蔽位置设立污水处理系统,景区发展产生的污水、废水可在经系统处理后作为绿化用水使用。对游客旅游途中产生的塑料袋、易拉罐、塑料瓶等垃圾,可在分类回收后送往专业回收站,根据循环利用标准开展原级和次级资源化处理。无法二次利用的物品则采用无害化处理方式,以防对生态环境造成再次污染。对于已经造成生态污染、资源浪费的景区,可以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治理环境,建立科学发展观,对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予以调整。对于一些刚成立或筹备中的旅游景区,可在前期规划阶段及时引入循环经济理念与先进技术,使景区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为其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立法内容

立法是全面提高旅游景区循环经济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法律层面加以重视才能对人的行为举止进行最大约束。我国有的旅游景区自发建立,相关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循环经济意识,必须得到政府引导和监督。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发挥自身职能,优化宏观调控格局,对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予以完善。在该过程中,政府是旅游景区循环经济管理责任主体,产生的作用不言而喻。政府各部门间应加强合作沟通,结合国内景区循环经济管理及生态环境现状提出明确标准与路线,对旅游景区管理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使得旅游景区管理行为得到法律监督,为循环经济作用发挥建立通道。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的应用可以有效转变旅游景区传统管理思维、方法,在促进旅游业升级转型上发挥积极作用。其不仅可以解决与缓解旅游景区生态污染问题,还能提高景区经济效益,延伸景区产业链,促进局部经济高效提升。在应用循环经济时,需遵循循环性、再利用及减量化原则。当前在与旅游景区管理结合时还面临一些问题,部分景区缺乏循环经济认知理念,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立法层次也未完善。旅游景区需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和现代技术,并发挥政府职能完善立法内容,促进景区与旅游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画报(2021年6期)2021-07-28 07:10:34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摘牌』
杂文月刊(2019年24期)2020-01-01 08:32:10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杂文月刊(2018年21期)2019-01-05 05:55:28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