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开峰(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北大荒开发建设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孕育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北大荒文化。北大荒文化融合了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和黑土文化,为北大荒志愿文化和北大荒精神的孕育而生提供了土壤。实践证明,任何不适应发展的传统文化必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将被新的文化所取代。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够繁荣发展,并逐渐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新时尚,得益于中国人民多年来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当代中国志愿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都强调了“助他”的要求。目前,雷锋精神所具有的广泛群众性,也是北大荒志愿文化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是需要从雷锋精神中继承和发扬的。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努力,将5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荒原建成了名闻遐迩、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粮食安全压舱石”。北大荒人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铸就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精髓的北大荒精神。北大荒志愿文化的形成也继承弘扬了北大荒精神的无私奉献内容,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融合发展,不可分割。
经过75年的开发建设,北大荒形成了由东北乡村黑土文化、解放军军旅文化、城市知青文化、移民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要素融合而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北大荒文化。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北大荒文化的灿烂辉煌有目共睹,北大荒志愿文化是以北大荒文化为母本继承发展起来的一种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一种文化。
文化既有传承文明的功能,又有教化育人的作用,志愿文化是新型社会支持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北大荒志愿文化来培育北大荒人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志愿者的公共责任感、使命感,有利于养成宽容、友爱、共生、和谐的公民德行,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幸福的社会氛围。
北大荒志愿文化是适合农业现代文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观念形态,并逐渐成为规范北大荒人的一种无形精神力量。纵观北大荒75年的开发建设历史,三代北大荒人继承弘扬北大荒精神,严格恪守组织纪律,高度发扬团队精神,提高了北大荒现代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使黑龙江垦区成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大粮仓。从实际来看,这种规范作用集中体现在北大荒农业生产的浸种催芽、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航化作业、田间管理等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技术手段中,北大荒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标准化、智慧化、科技化现代农业的转变,促使北大荒集团成为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水平的代表,充分展现出北大荒现代农业在全国现代化大农业方面的重要地位。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力量。志愿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广大志愿者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是一致的。北大荒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以弘扬北大荒志愿精神为核心,能够把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荒、服务北大荒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在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增加职工群众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凝结出和谐安定的新环境、新文化、新时尚,营造安定祥和、幸福健康的社会环境。
随着北大荒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空间不断延展,许多公共服务领域相继出现“断档”,有的甚至处于“真空”状态。志愿服务可提供一些必要的、符合百姓需求的公共服务,通过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载体和平台,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采取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百姓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志愿文化的激励作用下,志愿者因拥有相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而走在一起,形成了新型的互助、包容、共进的关系,提升了社会环境层次和质量。通过北大荒志愿文化的发展,不断培育职工群众担当、宽容、奉献的精神风貌,养成“奉献他人、快乐自己”的意识,集聚起加速实现“三大一航母”战略的磅礴力量。
北大荒志愿文化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还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引领北大荒人在开发建设初期、在新时代改革发展时期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新业绩。北大荒志愿文化与北大荒改革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志愿文化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围绕北大荒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焦点、热点问题,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社会服务体系起到润滑和滋养作用。北大荒志愿文化潜移默化地孕育着一种精神和思想,促进北大荒人之间的互助成长,构建起相互尊重、平等、宽容的沟通交流空间。随着北大荒志愿文化的日趋发展,活跃在活动中的志愿者将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工程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志愿服务将使北大荒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和谐、有序,北大荒精神的传播力更加富有生机,“三大一航母”战略和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目标将加速实现。
北大荒经过长期发展,志愿服务意识逐渐增强,社会公众对志愿者的认可度升高,志愿文化的发展也日趋成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但志愿服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志愿文化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
一是志愿队伍匮乏。虽然北大荒志愿者不少,但占黑龙江垦区总人口的比例很低。从1947年开始至今,当年意气风发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已步入了老年,大部分知青都已返城,大批农村劳动力的涌入,目前垦区职工队伍的主体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转业官兵、70年代末期来北大荒落户的农村青年和农场职工子弟。由于年龄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加之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影响,决定了后两部分人对志愿文化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在主动性、自觉性、实践性方面还存在不足。近年来,北大荒年轻一代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从北大荒考入高校的学生重返北大荒的人数极少。还有一批曾在北大荒工作的青年也进城干事创业了,这些青年是垦区青少年中优秀的一部分人。近年来在引进人才方面相对于走出去的优秀人才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在引进人才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优秀青年的“入不敷出”,志愿队伍更是严重匮乏。
二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当前垦区在加强职工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职工群众的需求。近些年来,垦区加大了文化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一些文化广场、休闲广场、公园的建设和文化体育设施的配置,使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文化体育活动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距离百姓需求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三是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虽然志愿服务是无偿的,不需要任何报酬,但在活动中必然要发生交通、用餐、服务用品等成本,如果成本资金得不到保证,让志愿者自己承担,时间一长会影响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北大荒集团现阶段志愿服务机制不够完善,尤其在资金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导致志愿队伍在开展志愿服务中出现流于形式或短期行为的现象。
四是志愿者服务技能不足。志愿者较强的服务技能和素质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先决因素,目前受平台、资金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影响,无法开展一些重要的培训交流活动,北大荒志愿服务者缺少专业技能培训,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各地的志愿服务组织单兵作战,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同时,从客观上讲,志愿者的服务素质和技能将极大地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效。
将志愿文化植根于志愿实践活动中,探索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通过政策、制度、氛围的创造,发挥志愿文化的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保持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北大荒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但伴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推进,尚处于凝练和提升的关键期,还不能跟上北大荒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步伐,所以在正确认清北大荒志愿文化功能的前提下,要不断拓展成长、发展的路径,赋予北大荒志愿文化新的内涵,将其贯穿于北大荒集团实施“三大一航母”战略和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目标的始终,提高志愿者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坚持不懈加强物质层面志愿文化建设,增强志愿服务的亲和力。志愿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包括服饰、徽章、证书、书籍、标识等方面,这些物质产品体现了志愿文化的价值。通过物质层面的建设,可以提升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加速志愿者从普通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角色转换,也使志愿活动更形象、更直观,有利于营造“互相帮助、助人自助”的氛围,使志愿者认同和接纳了志愿服务岗位的职责。志愿者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多样的志愿物质产品,富有意义的活动内容,不仅能涤荡他们的心灵,还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入脑入心,逐渐成为志愿者心灵深处永恒的记忆和精神支撑,这是一种寓于徽章、服饰、标识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志愿文化中情感体验和认识的升华,成为最牢固、最吸引人的思想,镌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要大力加强志愿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进一步赋予物质产品以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文化内蕴,通过志愿者群体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公民提高志愿服务意识,投身志愿服务。
二是坚持不懈加强精神层面志愿文化建设,增强志愿服务的感染力。首先,在传承北大荒志愿文化的同时,要站在时代的潮头,通过树立大文化观,赋予北大荒文化、北大荒志愿文化新的理念和内涵,使其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成为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要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丰富志愿文化理念,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升北大荒整体形象。另外要做到兼容并蓄,多借鉴、吸取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果。其次,要发掘地域文化,北大荒地处黑龙江省边陲之地,北大荒志愿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割断历史,北大荒志愿文化一直在历史文化中浸润。深入发掘地域文化,用历史传统文化的营养来滋补北大荒志愿文化,独具地域特色的北大荒志愿文化一定会枝繁叶茂。最后,要提升基础文化设施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文化活动场所的质量和档次,满足广大百姓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中,加大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加强文化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方便。
三是坚持不懈加强组织层面志愿文化建设,增强志愿服务的战斗力。要以发展的眼光培育大量顺应北大荒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志愿组织,实现参与者、集体组织和服务对象的有效衔接,有力提升志愿活动的效果。发挥品牌效应,以打造志愿服务项目为着力点,形成志愿服务品牌。近年来,北大荒深入开展了优秀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评选和集中宣传活动,涌现出兴凯湖农场有限公司“孔德春爱心团队”、八五一〇农场有限公司“小红帽志愿服务队”、八五一一农场有限公司“七彩志愿服务队”、曙光农场有限公司医院党员“3+7”医疗志愿服务队、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孤山情暖志愿服务”、绥滨农场有限公司“龙门福地青年志愿服务”、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爱心敲门服务”、巨浪牧场有限公司“金牌义工服务”、八五二农场有限公司场直管理区“裴林枝服务”、赵光农场有限公司物业公司志愿者“爱心驿站服务”、赵光农场有限公司社区第三居委会“暖心服务”等志愿服务品牌,这些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志愿服务文化品牌,在丰富志愿活动、提升人们奉献价值的同时,本身实现了有效互补、互促、互赢,保证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注意借鉴上海、济南、武汉等大中城市打造优秀志愿服务文化品牌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方式、引进特色项目,积极发挥志愿服务文化品牌的牵动作用,打造系统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格局,赋予志愿服务活动旺盛的战斗力、生命力和影响力,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坚持不懈加强制度层面志愿文化建设,增强志愿服务的保障力。北大荒有着75年的改革发展历史,但北大荒志愿文化起步较晚,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是公民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行为方式,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记录、招募培训和注册管理等制度,积极培育北大荒志愿文化,增强志愿服务的价值认同感,带动全社会公民提高志愿服务意识。与此同时,还要设立志愿者奖励制度,对优秀的志愿者给予肯定和奖励,建立典型人物事迹资料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崇尚利他奉献的舆论氛围。必要的、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开展志愿活动的基础,要建立志愿服务资金保障制度,虽然志愿服务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而是利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行为,但它的影响力是久远的、巨大的,通过为志愿服务提供或筹措相关资金来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