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田,发展经济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11-23 09:55王世丽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耕地

王世丽

(淄博市博山区农业农村局,山东 淄博 255200)

前言

我国农田的综合整体开发是能够推动农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可以振兴农村、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最佳途径。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的实施,各地就加快了标准农田的建设进度,同时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目标,对其中的任务、原则、内容和技术等都提高了重视程度,力求保证国家的粮食质量,完成现代化生产的农业目标。

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

1.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逐渐走近的大趋势。高标准的农田建设,是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的农田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农田水利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农业靠天吃饭的基本形式也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这就需要我国必须要将农田建设重视起来,保证粮食的安全,同时也要提高农业发展效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的生产条件,通过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项目区工程的配套建设,可以实现农业节水、节地,农民省工、省时,将为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1.2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现代化的农业和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有着一定意义上的差异。现代农业的产品不是供自家生存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商品的形式来进入市场获得利润,所以现代农业也被称作为商业农业。高标准的农田建设也是能够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手段,不仅仅能够给绿色技术得到推广创造条件,还可以促进水、药、肥等农业商品投入,以达到增效的目标,使我国农业得到绿色发展。通过大规模化的高标准农田来顶替以往传统的零碎化的耕地形势,也有助于提高农业的规模,增加效益。将农业转变为机械化、高科技化的水平,整体提高农业的质量,推动农业发展与转型。

1.3 促进现代农业衔接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是能够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进行衔接的重要途径,“大国小农”的形式依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农业发展中应当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农民科技培训,推广示范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使项目区群众转变种植观念,提高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认识度,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以集中的方式来开展实施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农业的生产环境和条件,也可以增强农户的抗灾能力,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推进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

2.传统农业的优势以及弊端

2.1 优势

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就要懂得汲取传统农业发展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农业多半傍水而生,比如中国农业在黄河与长江流域最为发达,产量和质量都十分客观。例如古埃及的农业依靠尼罗河而生,伴随着尼罗河的潮涨潮落,泛滥期带给人们的是粮食的富足,也有着精神上的寄托。作为以食为天的人类来说,粮食是头等大事。四大文明古国也是由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这四个区域而生成的。也就是说,人类文明得以进步、农业得以发展,都与河水有关。以古埃及的农业发展为例,作为曾经最为辉煌的国家之一,古埃及的农业发展速度较快,早在古王国时期,尼罗河的两岸就已经出现了灌溉农业,用牛拉犁的形式也已经形成,种植资源的丰富多样,如大麦、小麦、亚麻以及各种瓜果蔬菜等。农业的辉煌促使古埃及文明得以飞速发展。古埃及农业的先进并不仅仅是尼罗河的作用,还有着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技术与思想优势,当时人们使用各种有效的农业技术,法老善用人民智慧,并给予农民更多的福利,使农业质量提高,效率加快等等,现代人民可以将这些优点结合史料进行整合,凝聚出更加先进的理念,实现高标准的农田建设。

2.2 弊端

当然,传统农业也有着很多的弊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农业逐渐被替代。为了实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就要懂得总结前人经验,分析其弊端,进而改善与进步。传统农业比较重视精耕细作,农业的部门结构较为单一,生产的规模小,也就导致产量不足,效率不高。同时传统农业的管理上也存在着问题,管理技术落后,抗灾能力弱,一旦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传统农业中的对抗灾害措施无法有效应对,也就是“靠天吃饭”。

我国的传统农业延续时间较长,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独有的传统农业技术,在历史的车轮转动过程中,虽然生产工具和技术有着显著的进步,但究其本质还是没有特别大的变动。所以,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当取传统农业之精华,去传统农业之糟粕,重视并传承传统农业的优点,结合现代化农业技术,实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这对我国农业的深度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大有帮助。

3.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3.1 加强领导层面的组织激励

火车想要跑得快,全凭火车头来带。无论是什么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得到有效的领导方能够得到成效,所以,为了实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就应当首先重视领导层级,领导层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且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同时激励领导干部勤加管理,勇于管理,避免出事。涉及的利益较多,其中关系也较为复杂,所以为了实现政令畅通,就要加强组织领导管理,实现多方联动。同时也要分工科学,区级的相关部门应当注重规划、协调、督查、保障等等。而镇政府应当重视日常的组织管理以及利益上的协调工作。村委会应当做好分内的工作,关注群众和周边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得到保障。最后村民小组必须要重点协调村民的利益与配合工作,负责的内容具体到个人。各级的组织都应当选择最具领导力与协调力的干部来负责管理和协调工作,也要熟悉各项工作流程,精力充沛,懂得应对突发情况。

3.2 突破高标准农田思想误区

想要实现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就应当懂得突破标准农田的思想误区,在政策配套、体制运行以及资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将已经产生成效的成果进行经验累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丰富的经验,这对今后农田的发展与粮食的丰收大有帮助。但年年高产量的成果并不意味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完全到位。高标准的农田建设不仅仅是单位投资额度高或是渠道修得好,也不是机耕道路水泥路、田间灌溉喷滴灌,亦不是多栽树,多培训,这些观念都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误区。如果一直按照这种思维进行工作,最多也就是中低产田的改造与升级。基础设备上的建设只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要领,但却不是唯一的。想要确保基本农田能够具备高标准的产量、有着更高的保障能力,就应当对产出、持续发展与保障都提高重视程度,实现农田建设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的目标。

3.3 综合参与并做好规划统筹

土地整治规划下,要做到城乡结合、推动农业发展、加强产业布局与水利建设等等,同时也不要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可行的规划建设,提高可操作性。

在高标准的农田建设上,不再以增加耕地数量为主要目标,更要重视耕地的质量与效率。

首先要明确把耕地质量与产能当作规划的目标之一,以往传统是缺乏统一性的覆盖全省范围的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支撑点,对土地整治提高耕地产量与质量的现状无法具体量化衡量,所以,以往的传统法律法规和上一轮的规划,对整体的耕地质量更多的只是起到定性的规定,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没有精细考核。随着用地分工等等工作已经完成,且新一轮的更新也在调查与评价,使成果的数据以及技术方式都可以作为土地整治前后段对耕地质量与效率的依据。这也大大表明了土地整治不仅是用来补充耕地的手段,更多的是用于提高农田耕地质量,提高产能效率的最佳途径。

其次要提出以优化布局为基础核心的农田建设管理,在周边环境与条件较好的传统农业产区,就要促进优质的农业归纳,形成连片,不断加强耕地的质量建设,使其高产、高效、优质与稳产,成为最佳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基本农田永久保护,也是提高农田高标准的必然趋势。

最后,要不断强化更新对耕地质量的管理要求,考虑到很多耕地资源不足,新增的耕地环境较差,同时土壤熟化也需要一些时间和过程,所以想要短期内提高耕地质量是不可能的。要依据耕地分等级的技术规范来补充耕地质量和管理规定,结合农田质量与等级检测结果,严格进行土地整治,加强验收,后期也要注重土壤改良、监管、授权配肥等等,实现面积与产能平衡。

3.4 因地制宜借鉴建设的经验

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与资源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建设。借鉴以往的建设经验,以提高当前农田建设质量。比如,辽宁省的丘陵地区就可以借鉴湖北省的平原与丘陵的过渡经验,不能一味地为了路宽、田块整齐或是追求外观而进行建设,应当以实用为主要目标,结合当地的地貌,制定相应的土地整治计划。想要满足坡地耕地的需求,可以将原本光滑的田间小路改变成中间带有标准硬化的田间路,这样的话,就可以便于小型的农用车以及农民种田交通顺畅。此外,丘陵地区的蓄水较难,想要解决灌溉的问题,可以在田间道路上每隔100米设置一个专用的蓄水池。结合经验来看,一个大约25立方米的蓄水池能够为人们储存1亩地所要用到的水量。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满足丘陵地区的农田灌溉需求。同时为了解决排水问题,也要在田间两边的道路上修建排水沟渠,将排水沟渠与蓄水池相结合,有着泄洪蓄水的双重作用。

3.5 维护相关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进行土地整治之前,应当按照确权在先的基本原则,确定好面积的准确程度,保证没有产权上的纠纷,也要合法办理一切相关手续,在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应当尊重人民意愿,及时给予编制,及时调整土地权属的调整方案,组织并签署权属调整协议,并保证调整的结果公开公正。在土地整治完成后,应当依法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办理变更手续,维护人民的土地权益。

3.6 加强农田建设的质量监管

想要落实标准农田的建设,就要提前做好耕地的质量等级变更和调查监测评价,定位耕地、定位测量,建立起农田耕地质量的等级测评与产品报告等制度,初步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变更的制度,结合土地的数量,时常开展耕地等级质量调查工作,实现耕地质量等级的不断动态更新。

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跟踪审计。通过引入审计机构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既对项目隐蔽工程、重点环节进行签证取证,同时做到根据项目进度清晰把握项目资金支出情况,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要求部门间的配合,实现长效管理,落实工程建筑管理的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各项工程的设备管护情况检查,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也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培肥工作和耕种保护工作。业主单位要日常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维修,对容易水土流失的地区和项目,相关单位应当及时检查,采取水土保护的安全措施,制定长期耕种的有效计划。

3.7 带领群众共同来进行建设

高标准的农田建设也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实施,所以,一切建设都要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的力量,相关单位应当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从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全过程邀请群众参与:项目立项前,群众参与项目设计,并召开村民代表会商讨建设内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项目建设过程中,群众参与严把工程质量关;项目建设完成后,群众参与工程验收,并作出评估。

对一些众筹资金难度较大的问题,村干部要正确对待利益纠纷,公平公正地处理相关事务,同时也要组织群众参与到科技培训中,引导群众抓住科技培训的机遇,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养,争取做技能型、经济型的高素质农民。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逐渐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人们不再为了衣食住行而发愁,而是向着更加先进、高端的科技化时代前进。但相继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多,农民数量的减少,这也就意味着农业农田的生产应当加快速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要增加数量,给予农民更高的经济保障,从而落实国家的农业生产要求。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耕地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获批复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坚持高标准是企业致胜的法宝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黑板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