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建立

2022-11-23 08:24:31周丙冰孙啓哲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航空器民用手册

张 伟 周丙冰 牛 然 孙啓哲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1316 )

0 引言

我国民航维修业发展的起点是20世纪80年代末。“十三五”期间,我国民航维修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1]。截至2020年底,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CAAC)批准的国内维修单位数量为498家[2]。随着民航维修业的市场化,各维修单位竞争日趋激烈,纷纷在全国各主要大中型城市建立多个维修站点,拓展外站业务。对民航维修单位加强规范管理是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举措。如何设计与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多个维修站点进行统一规范的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维修能力,使飞机符合维修放行标准,确保航空运行安全,是民航维修单位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1 我国民航维修业的分类

民航维修是民航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3]。按照依附形式,我国民航维修业分为独立的维修单位和非独立的维修单位[4]。

1.1 独立的维修单位

独立的维修单位不依附航空经营母体,以独立第三方模式存在。独立的维修单位,是指独立于航空营运人和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制造厂家,并提供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维修服务的维修单位。

1.2 非独立的维修单位

非独立的维修单位一般依附于航空公司或飞机制造企业,可细分为航空营运人(航空公司)的维修单位和制造厂家的维修单位。航空营运人的维修单位,是指航空营运人建立的、主要为本营运人的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提供维修服务的维修机构。制造厂家的维修单位,是指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制造厂家建立的、其主要维修和管理工作与其生产线结合的维修机构。

就目前的中国航空维修市场来看,非独立的维修单位占据航空维修业的半壁江山以上,如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等,主要为航空公司提供检测、修理、排故、航线维修、定期检修、改装、翻修等维修服务。

2 民航维修管理体系和标准

我国民航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建立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体系、中国民航维修行业标准等为主要依据。

2.1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建立、实施和改进,受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的影响。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一套管理体系和标准,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客户满意度的改进、员工积极性的提升以及管理方式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有效开展质量管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和规范兼容。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原则,可以通过“整合管理”进行无缝衔接。选择整合的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降低各种管理成本和损失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2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体系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体系(CCAR)是民航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颁发的规定或规则,为保障民用航空器持续适航和飞行安全提供了依据,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

CCAR共有上百部,包括:行政程序规则(CCAR1-20),航空器(CCAR21-59),航空人员(CCAR60-70),空域、导航设施、空中交通规则和一般运行规则(CCAR71-120),民用航空企业合格审定及运输(CCAR121-139),学校、非航空人员及其他单位的合格审定及运行(CCAR140-149),民用机场建设和管理(CCAR150-179)。

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各航空公司选用不同的内容进行规范和管理。比如:自2005年12月31日起施行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R3)为规范民用航空器维修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了依据;自2005年12月31日起施行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为规范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培养合格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提供了依据;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3)为规范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颁发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2.3 中国民航维修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规范行业行为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现行有效的中国民航维修行业标准共有108个,涉及维修管理(现有标准20个)、维修安全(现有标准28个)、维修设施(现有标准17个)、维修设备(现有标准9个)、维修特种作业(现有标准8个)、维修人员(现有标准5个)、维修培训(现有标准7个)、维修器材(现有标准7个)、维修基础(现有标准7个)九个维修专业领域,以及在每个维修专业领域内维修工作所涉及的相关维修行业标准,覆盖了民航维修领域的各方面。

在中国民航维修行业标准中存在一些要求基本相同的程序,如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内审程序、管理评审程序、培训程序等。

3 民航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航空公司要求具备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监督所有维修工作是按照维修方案和维修管理程序实施的[5]。为此,有必要通过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体系、中国民航维修行业标准等的“整合管理”,进行民航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

3.1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根据经民航总局或者地区民航管理机构批准或者认可的适航性资料、技术文件、管理规范和工作程序,制定总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在总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框架下,制定民航维修单位外站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将总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由上而下进行分解,使不同层次的管理及各项活动由下而上最精确地指向总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减少因方向偏差导致的损失。岗位是民航维修单位外站的细胞,也是总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分解的末梢。从不同角度看,岗位的质量目标包括:在某流程(包括管理过程)的工作目标,在某月、某日的工作目标,在某地域、某环境中的工作目标。在确定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后,要明确岗位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哪里,如何控制,是否符合各个质量标准的要求,等等。

3.2 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必要的工作程序,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避免重叠和交叉,也避免推诿扯皮,减少领导的麻烦。

质量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质量管理政策的落实,独立于生产控制系统之外并且由质量经理负责。质量部门的人员独立行使质量管理职能,对维修工作的质量具有否决权,在职责上不得与生产控制系统交叉。

根据各类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资格要求,对于满足资格要求的人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授权,并妥善保存对各类人员授权的记录及其复印件。管理、维修和放行人员必须符合资格要求,应当取得《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R3)规定的执照、合格证书或者民航总局认可的其他合格证件。

3.3 编制维修单位手册

编制一套完整、有效的维修单位手册作为主手册,批准部门的批准页为原件。手册采用活页的形式,便于存放、查找、修订及管理。手册应当包括封面、目录、修订记录和有效页清单;手册每页中应当含有公司名称、手册名称、章节号、颁发或者修订日期、页码等。

维修单位手册由维修管理手册和工作程序手册组成。

维修管理手册应当载明维修单位实施所有经批准的维修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依据并获得批准。维修管理手册应当包括责任经理声明、修订和分发程序、厂房设施的平面图及文字说明、人员数量、组织机构图及其说明、主要管理人员资历及其职责的说明、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说明、在维修许可证批准范围内的维修工作能力说明、管理要求(技术文件管理要求、人员培训管理要求、工具设备管理要求、航材管理要求、生产控制要求、维修记录与报告要求、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工作程序手册应当根据维修管理手册载明部门或者车间的具体工作程序并获得认可。工作程序手册应当包括依据、适用范围、人员岗位资格、需要的工具和器材、工作或者操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记录要求、使用的表格和标牌样件等项目。

4 民航维修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民航维修单位要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4.1 建立人员培训系统

根据工作岗位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求,包括上岗前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维修人为因素知识,有关工作程序,语言及计算机知识培训(如果工作岗位有要求),民航法规和维修管理知识的培训(针对管理人员),人员转岗、待岗期间的培训等内容。

根据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根据《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的要求,在民航总局批准或者认可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培训类别分为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基础培训、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培训、民用航空器机型培训、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5类。

建立并妥善保存各类人员的技术档案和培训记录,包括现任职务或者工作范围,按年月填写的技术简历,参加过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学时及考试成绩,学历证明及合格证件的复印件等内容,便于民航总局、地区民航管理机构或者本单位对人员岗位资格进行评估时使用。

4.2 建立工程技术系统

根据有关适航性资料制定维修工作实施依据文件。维修工作实施依据文件是指载明某一具体维修工作实施方法和标准的技术文件,可以直接使用有关适航性资料中已核准其适用性的内容。

根据有关适航性资料及送修人的要求制定维修工作单卡。工作单卡应当具有设定并记录工作顺序和步骤的功能,包括单位名称、工作单卡编号、维修工作标题或者名称、维修工作实施依据文件及版次、机号或者件号、按工作顺序或者步骤编写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记录、工作者签名或者盖章、编写或者修订日期、工时记录、完成日期等内容。工作单卡的修改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后应当经授权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标注日期。

4.3 建立生产控制系统

在实施每项维修工作前确认具备维修工作所需要的厂房设施、工具设备、器材、合格的维修人员、适航性资料及技术文件。

根据本单位的人员素质、倒班制度确定维修工时资源,并制定与维修工时资源相适应的维修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顺序,以避免某些维修工作步骤同时进行可能会对施工安全性和维修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当因休息或者交接班等需要中断正在进行的维修工作时,应当控制工作步骤及记录的完整性,以保证维修工作的连续性。

对每项具体的维修工作建立维修工时管理制度,记录实际维修工时,并与理论工时进行对比,以控制维修工作的完整性。依据工作内容、人员素质、工具设备的状况和工作条件等有关因素确定理论工时,并以人·小时为单位进行维修工时管理。

4.4 建立质量审核系统

建立一个独立的自我质量审核系统,或者将自我质量审核功能赋予其质量部门,有计划地评估本单位维修工作对《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R3)要求的符合性,验证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并进行自我完善。

以年度为周期制定审核计划,列出审核的部门或者系统、审核计划的进度和时间、责任审核员的姓名等内容,并按计划进行自我质量审核,以保证审核的完整性和审核效果。

制定审核项目单,列出各部门或者系统应当满足的有关要求,并按照审核项目单进行自我质量审核,以保证审核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在进行自我质量审核时,及时、详细记录审核过程、对所有审核项目的具体评价以及发现的问题。

审核结束后,以正式审核报告的形式向被审核部门或者系统的负责人通告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纠正,并对改正的情况进行跟踪,必要时进行复核。审核报告包括审核的部门或者系统、审核日期、责任审核员、发现的问题、要求的改正措施、采取的改正措施、复核结论等内容。

审核员应当熟悉民航总局有关航空器维修方面的规定和本单位的维修单位手册。审核员经过有关审核内容知识的培训后,应当具有计划、协调和分析能力。审核员可以专职或者兼职,但与被审核部门应当没有直接责任关系。

5 结语

不断改进新方法,提高飞机维修质量,是民航维修管理体系和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对于民航维修单位来说,通过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体系、中国民航维修行业标准等,设计和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多个维修站点的统一规范管理,是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保障民航安全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民航维修单位要继续在实践中寻求真知,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具有更强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新时代民航维修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航空器民用手册
民用直升机在反水雷中的应用探讨
本资民用 切莫为殃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20
民用安防的新势力
民用GPS自主式欺骗技术与应用
电子测试(2017年23期)2017-04-04 05:06:54
论航空器融资租赁出租人的违约取回权
航空器的顺风耳——机载卫星通信
太空探索(2016年3期)2016-07-12 09:58:45
火星航空器何时才能首飞
太空探索(2016年8期)2016-07-10 09:21:58
美食修炼手册
MSG-3在小型航空器系统/动力装置维修要求制订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6期)2016-04-17 06:42:51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