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基于SWOT分析

2022-11-23 07:35:31刘沙沙
山西青年 2022年2期
关键词:河南省院校发展

刘沙沙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人才供给与需求常年保持高增长态势。人力资源从数量及质量上存在相对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劣势,高等教育阶段对这一社会现象十分关注。河南省高等教育逐步进行调整,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专业型及创新型人才。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河南省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省部共建及重点学科建设等不断增加,人才培养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高等教育资源及基础供给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及发展质量与全国其他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十四五”规划带动的新形势下,探究河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研究意义。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概况

(一)高校数量

在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中,河南人口总数为9936.55万人,是仅次于广东、山东的全国第三人口大省。2000年河南省高校共有52所,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2019—2020年新增院校达10所,新增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高校总数为151所,分布在河南省各个地市。

(二)高校规模

全国高校总数超过150所的一共有三个省市,分别是高校总数排名第一的江苏省167所,广东省154所,山东省154所,河南省151所排名第四。在教育规模方面,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82.86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3.97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249.22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17.2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达63.82万人,较2019年增加了4.48万人。近年来,河南省高校招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呈逐年稳步提升,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三)高校质量

河南省高校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但是高校层次占比优势不明显,其中本科类院校57所,专科类院校94所。相较于高等院校数量与河南省相近的山东省,本科院校70所,专科院校82所来说,河南省本科院校占总院校比重较低。这一比重构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河南省是工业大省,需要大量的职业化人才进行补充,适当增加专科类院校可以有效促进人才高质量专业化培养;但是另一方面,省内高层次大学数量奇缺,双一流大学河南省仅有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两所,这一高层次大学数量与河南省人口基数与教育需求度是不匹配的。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

2020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达65.7万人,截至2020年6月,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已逾60万人,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预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河南省为保障毕业生就业状况,线上、线下齐发力,确保校招岗位只增不减,加大政策保障措施,为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利好,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学生就业多样化选择[1]。

二、河南省高校教育发展SWOT综合分析

河南省高校教育内部发展中的物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实力及学科建设几个角度阐述其发展中的优势及劣势;从河南省高校教育外部发展环境中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及高校竞争环境等几个角度分析河南省高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机遇及挑战。通过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高校发展状况从内到外做出更加清晰的、全面地认识,对于确定科学的发展对策作出更加合理的预测。

三、河南省高校教育发展优势(S)

(一)生源充足——人口大省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生源大省,2021年参加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有12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并且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安徽省54.25万人,去除高职单招已录取20.4万人,实际参加统考考生人数达104.6万人。从历年数据来看,河南省高考人数不断增多,从2016年的82万人增加至2021年125万人,为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生源动力。

(二)经济总量庞大——全国第五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GDP达54997.07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三大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5353.74亿元、22875.33亿元和26768.0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9.7:41.6:48.7。农业占比较小,第三产业占比持续增长,达1.6%。在强大的经济发展实力支撑下,为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区位优势明显——中原腹地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美誉,在铁路发展方面,河南省三横五纵的铁路网格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日渐发达的航空运输体系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四通八达的公路体系,截至2020年,通车总里程6448.54公里,预计2025年达10000公里以上,居全国第一位。“中原崛起”的规划与发展,对省内外高校学子有着更强的吸引力。

(四)办学体制丰富——多元化主体

河南省遵循“十三五”规划的调整,通过多个途径及丰富的渠道,不断增加新校区,设立新学校,借助多元化办学力量等,使得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高校数量由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0所增加至现在的151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达到将近52%。办学体制包含公办院校、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办学层次包括“双一流”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等四大类别,充分满足不同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从办学性质的角度来看,河南省公立普通本科院校有38所,占总高校数25%,独立学院与民办普通本科院校有19所,占总高校数13%,专科院校有94所,占总高校数62%,办学层次丰富,其中专科(职高)类院校所占比重较大。

四、河南省高校教育发展劣势(W)

(一)教育资源贫瘠——重点院校少

在最新公布的全国高校数量中,河南省共151所高校位列全国第四,但是河南省“量大质低”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截至2020年,河南省本科生在校人数为25227人,约占高校在校生人数的71%,专科(高职)在校生人数为10493人,占比为29%。但是河南省专科类院校占本科院校的60%以上,且重点院校数量少之又少。以“双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为例,作为高等院校数量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河南省仅仅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两所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欠缺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矛盾突出。

(二)教育经费不足——生均教育经费低

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802.23亿元,其中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85.17亿元;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为23986.12元,比上年下降4.81%。具体来看,2018、2019年全国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都维持在2亿元以上,且有较高的增长率,河南省仅为全国水平的60%左右且增长率仅维持在1.4%左右。这一数据显示河南省教育经费仍显匮乏,教育投入后劲不足。

(三)人才培养结构混乱——高学历人才匮乏

目前河南省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龙头,着力发展第二和第一产业,但是在人才培养配置上来看,教育层次结构偏低,高学历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以研究生为例,河南省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院校仅有16所,且专业分布不均。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仅为6.8万人,占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到3%。而同期江苏省研究生在校人数21.5万人,占高校总人数比为10%,由此可见,河南省高学历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

五、河南省高校教育发展机遇(O)

(一)高教育需求度——供需协调改革

从数量上来看,河南省高校数量与人口数量在国内排名基本保持一致,人口总数排名全国第三,高校总数排名全国第四,增长率2020年居全国第一。一方面,这与河南省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有关,增加高校数量,扩宽人才培养渠道,逐步实现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高校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河南省经济不断由规模化向高质量化发展转变,人才有效供给是调节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同时河南省强化需求侧管理,在这一市场条件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促进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河南省高校人才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二)强政策执行力——制度保障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议中表示,要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多元化管理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河南省人民政府快速做出回应,包括——第一,继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5年的36.5%增加到51.86%;第二,重点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河南省政府和教育厅2020年在郑州大学及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中的经费投入达80多亿元;第三,引进高水平大学建设: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所985大学将在河南落户;第四,推进分类指导思想:在2021年5月首届“中原高等教育论坛”上副省长霍金花指出“要以新格局谋篇布局,深度融入社会发展进程,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校治理结构,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措施为省内高校快速发展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三)优经济支撑力——经济建设

河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在过去几十年中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继续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2020年全年生产总值5499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3.7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2875.3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26768.01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9.7:41.6:48.7。2021年5月,河南省发布《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河南省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要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朝着“2411”的远景目标努力,努力实现“八个更大”。经济的强劲支撑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2]。

六、河南省高校教育发展挑战(T)

(一)供需矛盾普遍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就业岗位数量不足,结构不理想。2019年“河南高校毕业生需求统计分析报告”,报告通过问卷及市场调研得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可达90%以上,但与专业相关度不到60%。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近909万人,其中河南省毕业人数达70万人,占总人数的7.7%,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毕业生面临更大就业压力。

(二)专业特色优势不突出

河南省现有的152所高等院校中,两所双一流高校中郑州大学排名全国第52位,河南大学排名第88位,省属重点大学6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111计划)、河南农业大学(2011计划)、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全省A+、A以及A-学科数量为0,B+学科有10个,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水利工程、公共管理等,且学科分布不均匀,人文学科占比较高,医学、农学等学科实力较为薄弱,专业化发展实力不强。

(三)财政保障体制不完善

经费投入是维持高校运行及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教育部、财政厅及省内政府部门对于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可见一斑。从高校经费主要来源来看,鼓励高校丰富经费来源渠道,包括教育部拨款、财政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等。其中教育部拨款及财政支持方面主要关注的是重点高校,省内共有9所省部共建高校,所得财政拨款占总拨款数额的一半以上,其中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更是享有得天独厚的财政收入优势。这一方面使得部分高校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非重点高校的发展则举步维艰。从生均经费角度来看,近年来国家为支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河南倾注了大量资金支持,202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拨款32.43亿支持河南高校发展,但由于河南省人口众多,河南省生均教育经费情况依然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这为高校高质量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七、结语

面临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为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特征,充分利用河南省人力资源及经济发展优势继续调整多元化办学体制,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持续推进高校发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间的供需协调改革,继续发挥政策性优势,将经济建设与人才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河南省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劣势,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积极提升地区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引导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努力克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各项挑战,使得河南省高校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河南省院校发展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